冯友兰卷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梦溪主编;冯友兰著;胡伟希编校

分类号:

ISBN:978754342663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自觉建立自己哲学思想体系、影响遍及世界的现代大哲学家冯友兰,为中国之硕儒,三史六书代表其学术成就。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贞元六书”。本卷将“贞元六书”悉数收入,并收入论文八篇。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论文)、《一种人生观》、《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史》(上、下),以及合称“贞元六书”的《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这些书共同创造了一个影响极大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新理学体系。解放后,冯先生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先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里的中坚。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儒学
王学发挥
读刘静修叙学书后
定川言行汇考
诸子大纲自序·结论
第二编 乡献
四明丛书凡例
四明丛书第一集后序
四明丛书第二集后序
四明丛书第三集后序
四明丛书第四集后序
四明丛书第五集序
宋元学案补遗序一
宋元学案补遗序二
校刊宋元学案补遗识略
宋元学案补遗序录
四明丛书第五集跋
四明丛书第六集后序
四明丛书第七集后序
编辑四明丛书记
附录 四明丛书第八集目录
第三编 史学
读史识略(选)
史学大纲序
总论外交之要点
以科学眼光观察全史
诗史初稿序
第四编 教育
职业教育与反职业教育理论之批评
六三血泪录序(一九二八年)
光华戊辰年刊序(一九二八年)
光华五周年纪念书序(一九三○年)
光华年刊序(一九三一年)
光华年刊序(一九三三年)
王省三先生诔并序(一九三三年)
王省三先生墓志铭(一九三三年)
光华九周年刊序(一九三四年)
光华十周年刊序(一九三五年)
光华年刊序(一九三六年)
胡君其炳哀辞
光华戊寅年刊序(一九三八年)
光华附属中学戊寅级纪念刊序(一九三八年)
光华己卯年刊序(一九三九年)
赠效实已卯毕业同学序
第五编 财经
理财牍稿(选)
总论近今经济之方针
近今财政之趋势
第六编 诗
六十岁前诗篇
游蜀草
附录 光华附属中学戊寅级纪念刊序
和陶吟
风雨吟(选)
晚年诗篇
第七编 自述
寸草庐赠言后序
约园杂著自叙
约园杂著续编自序
约园杂著三编自序
六十年之回忆
乐天录
张约园自定年谱
附 顺天乡试闱卷(光绪癸卯)
纪念文选
编辑四明丛书记闻
张咏霓先生创办光华大学记
张寿镛先生的业绩
丛觉园观书说起
张寿镛及其四明丛书
张寿镛的思想
矢志教育救国 尽瘁振兴光华
张寿镛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难忘的恩情
爱国教育家张寿镛校长
纪念张寿镛校长
缅怀张寿镛校长
弘扬先贤遗德
缅怀父亲的一生
记祖父的教诲二三事
藏书家张寿镛约园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冯友兰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