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出版。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各实验区展开试验。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拉开序幕。
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走向新课程》将与您一起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让我们携起手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而又稳妥地走向新课程!
目录
目录
引言 素质教育与我国新时期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章 走向生活
一 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二 走向“与学生友好的”的新课程
三 走向“热爱生活、关注时代与当今社会”的新课程
第二章 走向创新
一 从边缘到中心:课程目标的反思与重建
二 从面面俱到到点面结合:课程内容的反思与重建
三 进一步强化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组织的反思与重建
四 关注主动探索和个性化创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
五 关注过程评价、作品展示及创作的个性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重建
附1 新旧教材观:十大突破
附2 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
附3 语文教学改革:探究式学习
第三章 走向综合
一 课程综合化:大势所趋的必然选择
二 课程综合化:多种设计模式
三 课程综合化:各个教育阶段的选择
四 课程综合化:成败的关键
五 课程综合化:一个范例——初中社会科课程设计建议
第四章 走向新科学
一 未来社会对科学课程的新要求
二 新科学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三 科学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支持
四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1 小学科学课程的变化
附2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
附3 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第五章 继承与创新:新课程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
一 新中国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18条经验
二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三 20年来课程观的三次变革
附 半个世纪前德国发生的类似的故事
第六章 关注西部:新课程不可忽视的中国国情
一 我国对西部了解多少
二 多纲多本,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
第七章 学科体系与学生心理:新课程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
一 国外学者的探索
二 当代中国学者的探索
三 小结
附 驳所谓“教材的逻辑顺序”与所谓“教材的心理顺序”
第八章 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芯片”
一 背景: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二 课程标准的功能
三 课程标准的弹性:问题与建议
四 课程标准的结构与陈述形式
后记 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材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引言 素质教育与我国新时期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章 走向生活
一 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二 走向“与学生友好的”的新课程
三 走向“热爱生活、关注时代与当今社会”的新课程
第二章 走向创新
一 从边缘到中心:课程目标的反思与重建
二 从面面俱到到点面结合:课程内容的反思与重建
三 进一步强化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组织的反思与重建
四 关注主动探索和个性化创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
五 关注过程评价、作品展示及创作的个性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重建
附1 新旧教材观:十大突破
附2 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接受式学习
附3 语文教学改革:探究式学习
第三章 走向综合
一 课程综合化:大势所趋的必然选择
二 课程综合化:多种设计模式
三 课程综合化:各个教育阶段的选择
四 课程综合化:成败的关键
五 课程综合化:一个范例——初中社会科课程设计建议
第四章 走向新科学
一 未来社会对科学课程的新要求
二 新科学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三 科学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支持
四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1 小学科学课程的变化
附2 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
附3 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第五章 继承与创新:新课程不可绕过的必经之路
一 新中国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18条经验
二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三 20年来课程观的三次变革
附 半个世纪前德国发生的类似的故事
第六章 关注西部:新课程不可忽视的中国国情
一 我国对西部了解多少
二 多纲多本,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
第七章 学科体系与学生心理:新课程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
一 国外学者的探索
二 当代中国学者的探索
三 小结
附 驳所谓“教材的逻辑顺序”与所谓“教材的心理顺序”
第八章 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芯片”
一 背景: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二 课程标准的功能
三 课程标准的弹性:问题与建议
四 课程标准的结构与陈述形式
后记 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材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Towards New Curriculum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