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教材分为三部分,总论包括温病学发展史、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理论、温病常用诊法、温病常用治法、温病的预防,各论包括对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瘟疫、温毒等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的介绍,原著选读包括《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的代表条文。全书既力求突出临床的实用性,又重视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以期为现代温病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总论
*章温病学发展史3
一、萌芽阶段(战国—晋唐时期) / 4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 4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 5
四、发展阶段(近现代) / 6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8
*节温病的特点 / 8
一、致病因素具有特异性 / 8
二、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 9
三、病程发展具有规律性 / 10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 10
第二节温病的范围及命名 / 11
一、温病的范围 / 11
二、温病的命名 / 11
第三节温病的分类 / 11
一、根据病证性质分类 / 12
二、根据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分类 / 12
第四节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12
一、温病与伤寒 / 12
二、温病与温疫 / 14
三、温病与温毒 / 14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16
*节温病的病因 / 16
一、风热病邪 / 17
二、暑热病邪 / 17
三、湿热病邪 / 18
四、燥热病邪 / 18
五、温热病邪 / 19
六、温毒病邪 / 19
七、疠气 / 19
第二节温病的发病 / 20
一、发病因素 / 20
二、感邪途径 / 21
三、发病类型 / 22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24
*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 24
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的基础 / 25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 26
三、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和相互传变 / 27
第二节三焦辨证理论 / 28
一、三焦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28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变化 / 29
三、三焦的病程阶段和相互传变 / 32
第三节温病辨证理论的运用 / 33
一、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33
二、温病辨证理论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及综合运用 / 34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37
*节温病的特色诊法 / 37
一、辨舌 / 37
二、验齿 / 41
三、辨斑疹 / 42
四、辨白 / 43
第二节温病的常见症状 / 44
一、发热 / 44
二、汗出异常 / 45
三、二便异常 / 45
四、神志异常 / 46
五、痉 / 47
六、口渴 / 47
七、出血 / 47
八、厥脱 / 48
第六章温病常用治法50
*节温病治则及确立治法的依据 / 50
一、温病治则 / 50
二、确立温病治法的依据 / 51
第二节温病的主要治法 / 52
一、泄卫透表法 / 52
二、清解气热法 / 53
三、和解表里法 / 53
四、祛湿清热法 / 54
五、通下逐邪法 / 54
六、清营凉血法 / 55
七、开窍醒神法 / 55
八、息风止痉法 / 56
九、滋阴生津法 / 56
十、固正救脱法 / 57
第三节外治法 / 57
第四节温病兼夹证治疗 / 58
一、兼痰饮 / 58
二、兼血瘀 / 58
三、兼食滞 / 59
四、兼气郁 / 59
第五节温病瘥后调理 / 59
一、正虚未复 / 59
二、余邪未尽 / 60
三、复证治法 / 60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62
*节温病预防的意义 / 62
一、温病预防的意义 / 62
二、古代中医学对温病预防的认识 / 62
第二节温病预防的方法 / 64
一、培固正气,强壮体质 / 64
二、及时诊治,控制传播 / 65
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 / 66
各论
第八章风温71*节病因病机 / 72
一、病因与发病 / 72
二、病机演变 / 72
第二节诊断 / 72
一、诊断依据 / 72
二、鉴别诊断 / 73
第三节辨证论治 / 73
一、辨治要点 / 73
二、常见证候辨治 / 74
第九章春温85
*节病因病机 / 86
一、病因与发病 / 86
二、病机演变 / 86
第二节诊断 / 87
一、诊断依据 / 87
二、鉴别诊断 / 87
第三节辨证论治 / 87
一、辨治要点 / 87
二、常见证候辨治 / 88
第十章暑温102
*节病因病机 / 103
一、病因与发病 / 103
二、病机演变 / 103
第二节诊断 / 103
一、诊断依据 / 103
二、鉴别诊断 / 104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04
一、辨治要点 / 104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05
第十一章湿温119
*节病因病机 / 120
一、病因与发病 / 120
二、病机演变 / 120
第二节诊断 / 121
一、诊断依据 / 121
二、鉴别诊断 / 121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22
一、辨治要点 / 122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23
第十二章伏暑135
*节病因病机 / 136
一、病因与发病 / 136
二、病机演变 / 136
第二节诊断 / 137
一、诊断依据 / 137
二、鉴别诊断 / 137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38
一、辨治要点 / 138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38
第十三章秋燥147
*节病因病机 / 147
一、病因与发病 / 147
二、病机演变 / 148
第二节诊断 / 148
一、诊断依据 / 148
二、鉴别诊断 / 148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48
一、辨治要点 / 148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49
第十四章温疫156
*节病因病机 / 157
一、病因与发病 / 157
二、病机演变 / 157
第二节诊断 / 158
一、诊断依据 / 158
二、鉴别诊断 / 158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58
一、辨治要点 / 158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59
第十五章温毒169大头瘟 / 169
*节病因病机 / 170
一、病因与发病 / 170
二、病机演变 / 170
第二节诊断 / 170
一、诊断依据 / 170
二、鉴别诊断 / 171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71
一、辨治要点 / 171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72
烂喉痧 / 174
*节病因病机 / 174
一、病因与发病 / 174
二、病机演变 / 174
第二节诊断 / 175
一、诊断依据 / 175
二、鉴别诊断 / 175
第三节辨证论治 / 176
一、辨治要点 / 176
二、常见证候辨治 / 176
原著选读
第十六章叶桂《温热论》选185
一、温病大纲 / 186
二、邪在肺卫 / 188
三、邪陷营血 / 189
四、流连气分 / 190
五、邪留三焦 / 190
六、里结阳明 / 191
七、论湿 / 192
八、辨舌验齿 / 193
九、辨斑疹白 / 198
十、论妇人温病 / 199
第十七章薛雪《湿热病篇》选202
一、湿热病提纲 / 202
二、邪在卫表 / 204
三、邪在气分 / 205
四、邪入营血 / 208
五、变证 / 209
六、类证 / 213
七、善后调理 / 217
第十八章吴瑭《温病条辨》选219
一、温病大纲 / 219
二、上焦篇 / 220
三、中焦篇 / 224
四、下焦篇 / 232
五、治病法论 / 236
方剂索引24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