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名画欣赏(第6辑):王鉴(山水)》绘者王鉴(1598—1677年),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是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的曽孙。清初“六家”之一。明末,王鉴考中进士,短期出任过廉州(今广西合浦县)知府,人称王廉州。两年后辞官归乡,专门从事绘事活动。后以荫官至奉常,又称王奉常。王鉴家业富庶,生活优裕,家藏历代名蹟甚多,自幼以摹写名家墨迹习画,深究五代、宋、元名家画技,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王鉴以摹写古画见长,但并非锁定一家,他总结自己是:“力追古法,於荆、关、董、巨诸名家无不酝酿胸中”,“一树一石必与宋元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宋元是我国绘画事业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都有许多创新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这些大家的绘画,成了明清两代画家们学习之标的,除了理解绘画理论外,临摹他们的作品,就成了学习他们的主要手段。这时期的大画家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山水画是王鉴重点临摹学习的对象,明末董其昌的画风也深深影响着王鉴的绘画。宋元大家在水墨画中对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非常重视,使笔墨韻味在绘画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至的程度,形成了强劲的“文人画”风。清初“六家”之一的王原祁与王鉴同里,为叔侄的关系,而且年龄相若,两人一生互为砥砺,奖掖后学,各地追随学画者,门庭若市。两人在清初有开继之功,双双成为清初“六家”的前辈。后来的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都是他们的学生。清初“四王吴、恽”在学习宋元文人画的基础上,笔墨运用上有所创新,开创清代“文人画”先河。“六家”的画风一脉相承,但各有不同特点,影响所及,有清一代画界视为楷模,乃至近现代仍有画家追其踪迹。
王鉴此幅《雅宜春色图》轴,款署“辛丑秋,仿云林雅宜山图。”清顺治十七年(辛丑,1661年),是年康熙即皇帝位,王鉴时年六十四岁。“元四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他擅长山水画,多以水墨画为主,并创造“折带皴”。山水画多以描绘太湖附近湖山景色为主题,所绘山水画多疏林坡堤,浅水绿岸景致。倪瓒的《雅宜山图》是清初“四王吴、恽”摹写学习宋元绘画的重要作品。而无独有偶,王鉴的侄孙王原祁也画一幅仿倪云林的《雅宜山居图》便面,他在画中题道:“云林雅宜山图纯师荆、关,略仿其意,添用大癡家风”。虽然是两人同仿一人的同一幅画,但其各自的立意、布局,却各不相同。但仔细观察,两人在技法运用与倪瓒的技法有某些联系,主要是用乾笔皴擦上有相似之妙。
由此可见,所谓“仿某某”、“拟某某”只不过是借壳蛋而已,实则是全新创作,离原画相去甚远。而倪瓒的山水画,学习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山水画技法,由些可见中国画的传脉络。
目录
中国名画欣赏. 第六辑--华嵒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