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比较文学》是一部比较文学教科书,它适用于大学本科生使用,对研究生也很有参考价值。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学科的性质、沿革和基本原理。这一部分吸收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了《比较文学》自己的观点。例如,书中给比较文学下了一个较为宽泛、然而确能概括比较文学发展现状的定义,对于当前比较文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即第一、二两编是一个整体。早期比较文学只限于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近年来,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因此,当代比较文学由两大方面组成,即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把其中较为重要的、也是大家关注的题目,列出专节,重点讨论。第三编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部分。进入20世纪以来,各种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它们或多或少地冲击着文学研究,也影响着比较文学。在这样的理论大潮中,如何面对现实,主动迎接挑战,探索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科学地、全面地建构本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比较文学》试图就几个重要的文化理论(后现代理论、文化人类学、阐释学、接受理论、符号学、女性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主要说明它们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契合点。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也涉及跨学科的问题,但不讨论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而是探讨这些学科对比较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对《比较文学》的其他有关部分可以起到推进和加深的作用。
总之,《比较文学》既要全面系统地介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就,又要探讨比较文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它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部学术著作。
《比较文学》前面,有当代中国两位年老资深的学者,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的贾植芳教授分别为《比较文学》所写的两篇序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第一节 “比较”——跨越与开放
第二节 走向世界文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对象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第三节 比较文学方法论
第一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 文类学
第一节 文类学比较研究概观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三节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
第二章 主题学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三章 译介学
第一节 翻译与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
第四节 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四章 形象学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史
第二节 形象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的特点及其前景
第五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
第一节 思潮流派的基本理论构成
第二节 西方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第六章 类型学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类型学研究的前景
第七章 比较诗学
第一节 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
第三节 比较诗学远景前瞻
第二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一章 文学与其它艺术
第一节 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
第二节 文学与其它艺术的相互借鉴
第三节 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差异及互补
第四节 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共性
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的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三节 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第三章 文学与宗教
第一节 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第三节 跨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第四章 文学与历史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亲缘性
第二节 历史中的文学世界
第三节 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第五章 文学与哲学
第一节 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观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第六章 文学与科学
第一节 文学与科学的界定
第二节 科学与文学
第三节 文学中的科学
第三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第二节 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
第四节 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现代阐释学的兴起
第二节 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文学阐释学理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第四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新建树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
第三节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
第五章 符号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符号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符号学对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三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及其与比较文学理论的沟通
第七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二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通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
Contents
后记
序二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第一节 “比较”——跨越与开放
第二节 走向世界文学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对象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第三节 比较文学方法论
第一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 文类学
第一节 文类学比较研究概观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
第三节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
第二章 主题学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三章 译介学
第一节 翻译与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
第四节 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四章 形象学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史
第二节 形象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
第四节 当代形象学的特点及其前景
第五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
第一节 思潮流派的基本理论构成
第二节 西方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第六章 类型学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史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类型学研究的前景
第七章 比较诗学
第一节 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论
第三节 比较诗学远景前瞻
第二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第一章 文学与其它艺术
第一节 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
第二节 文学与其它艺术的相互借鉴
第三节 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差异及互补
第四节 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共性
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的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
第二节 心理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三节 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第三章 文学与宗教
第一节 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第三节 跨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
第四章 文学与历史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亲缘性
第二节 历史中的文学世界
第三节 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第五章 文学与哲学
第一节 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观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
第六章 文学与科学
第一节 文学与科学的界定
第二节 科学与文学
第三节 文学中的科学
第三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第二节 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
第四节 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现代阐释学的兴起
第二节 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文学阐释学理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第四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新建树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
第三节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
第五章 符号学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符号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理论
第二节 符号学对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第三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及其与比较文学理论的沟通
第七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第一节 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二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通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
Contents
后记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