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内容简介:《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第1版教材自2004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各方认可:200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008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入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13章,以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同时注意联系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时代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强化了从学生需求出发安排教材结构的编写理念,进一步突出情境性,增强操作性,强化对话交流的特色,增加了图片、图表等直观性较强的表现方式,配有辅教光盘,并正在探索建设学科教学网站。
《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可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科书,也可作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使用,此外,对课程与教学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均可阅读。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问题情境:一篇论文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三、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三、古代学校的课程
四、现代课程的形成
五、现代课程的发展
六、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问题情境:中外课程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问题情境:教研会上的困惑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
三、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含义
……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教学目标
第七章 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方法
第九章 教学手段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管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附录
问题情境:一篇论文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三、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三、古代学校的课程
四、现代课程的形成
五、现代课程的发展
六、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问题情境:中外课程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问题情境:教研会上的困惑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
三、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含义
……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教学目标
第七章 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方法
第九章 教学手段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管理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附录
课程与教学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