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宣言

副标题:无

作   者:乔·古尔迪

分类号:

ISBN:97875432269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者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本书中呼吁,历史研究应该放眼全球、回归长时段,同时呼吁史学家要善用大数据统计工具和可视化工具。作者认为,微观史只着眼于短期历史,缺乏长时段思维,有其局限性。因此,当今的史学研究应采用大图景、大历史的研究维度,同时结合微观史精于处理文献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历史,让史学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并使历史服务于现实政治及社会,让普罗大众都能阅读历史、读懂历史,实现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实证案例方面,作者主要探讨了气候变迁、社会不平等及资本主义未来等问题,以此启迪历史学家和学生如何运用长时段历史的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

目录


前言
导论 人文学科的篝火
第一章 后顾前瞻:长时段的兴起
第二章 有一阵子,长时段消退了
第三章 长短论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迁、公共治理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第四章 大问题、大数据
结论 史学的大众前景
注释
索引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让人耳目一新。很久以来,历史研究呈现愈来愈专业化的趋势,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不相往来。阿米蒂奇和古尔迪呼吁回归长时段,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在书中,他们呼吁史学家放眼全球、拥抱长时段、勇于跨学科、触碰大问题,包括气候变迁、社会不平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未来,堪称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非常值得一读。”
——巴黎经济学院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

“这是一部好书,构思奇妙、思想深刻、涉猎广博,对当代史学发出了令人振奋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史学逐渐丧失了长时段和序列意识,而代之以短期主义的微观史研究。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并提出:这样只能让历史失去其对公众的价值和有用性。大卫•阿米蒂奇和乔·古尔迪深入挖掘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以此为基,呼吁史学加大对公民生活的介入,要敢于触碰大问题,以书写出更多更好的历史。”
——纽约大学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古尔迪和阿米蒂奇强烈主张历史当与时代挂钩,并将此视为克服短期思维和缺少或缺失证据的未来预测的一剂良药。在简短清晰的篇幅中,作者呼吁史学家提高处理多种文献数据的能力,巧妙设计、精心构思,争取为从经济失灵到气候变迁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公共决策和民主辩论提供必备的知识证据和思维框架。作者还对学术史家提出了挑战,鼓励他们摆脱甚至打碎近一个世纪以来束缚史学发展的种种心灵枷锁。”
——女王大学丹尼尔•沃尔夫(Daniel Woolf)

“如果所有人的思维框架都不超过几年的规模,那么还有谁会严肃认真地思考孙辈子女的未来呢?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的贡献在于他们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史学如何回归大图景思维的颇有力度的故事,他们要求史学家结合微观史的洞见和大数据的兼容优势。作者提出,在人类世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历史,而且是多层次的大历史。”
——麦考瑞大学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历史这行当总有多家作坊在完善其不同的传统和技艺,因此历史学这门技艺会一直延续下去。但这本节奏明快的小书宣布:历史仍需关注长时段的大问题,仍肩负着道德责任,尤其是为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困境提供亟需的洞察视野。近年来,英美史学为各种短期主义的叙事所困扰。因此,该书作者呼吁:历史当为建设美好社会描绘多种可能的路径,要有多方参与,要展开课堂辩论,所以历史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就好像打了一剂强心针。”
——剑桥大学、《简明历史指南》主编乌林卡•鲁布莱克(Ulinka Rublack)

“该书力图让历史与广大公众发生关系,摆脱长久统治专业史学的狭隘的专业化取向,转而以长时段的视角把历史、当前与未来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作者特别凸显了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史学关注,并同时考虑到数字化对史学研究可能造成的影响。”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

“该书预见到人类的数字化和全球化未来,主张史学在此间应扮演富于批判性的问题解决者角色,令人振奋。为此,古尔迪和阿米蒂奇提出,史学家应当恢复自身的长时段视野和能力,大胆地将历史的多元因果理论注入到支配当今学界、维务当前的各种讨论之中。”
——罗汉普顿大学约翰•托什(John Tosh)

“这本书来得非常及时、非常有用。阿米蒂奇和古尔迪呼吁史学家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思考大问题、拥抱长时段思维、挖掘数字技术的多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目前呈碎片化的史学及时转向,积极承担自身的公共责任,甚至以某种富有道德的乌托邦境界去应对困扰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如社会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作者真诚地呼吁那些潜心过去的史学家抬起头来,为人类思考、建设未来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这部历史学宣言对整个社会科学给予了批判,颇发人深省,对那些已经接受史学当具公共关怀和尚待拥抱这一宽广视野的学者均有裨益。”
——杜伦大学卢德米拉•乔丹诺娃(Ludmilla Jordanova)

“当今时代的公共政策和公众辩论有很多缺失,但其中重要的要算是缺少必要的历史维度。在《历史学宣言》一书中,大卫·阿米蒂奇和乔•古尔迪发出了一声呐喊,呼吁史学家不止要积累更多有关过去的知识,还要在历史的广度和深度上大胆开拓,因为这一点是史学知识化作公共知识的核心枢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雷格•卡尔霍恩(Craig Calhoun)

“大问题遇到了大数据,共同为公域的长时段思考助力,使得该书的论证颇为有力。古尔迪和阿米蒂奇不止为历史学科的未来发展开辟了的新的路径,还为多个学科应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回归长时段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政治上更是势在必行。”
——弗吉尼亚大学贝塔尼•诺薇斯基(Bethany Nowviskie)

“近年来,大历史和深度史被认为是史学家回应大众对未来关切的方法和理路。在这部涉猎广泛、神采飞扬的著作中,作者对相关问题给予了迄今较为全面的探讨。古尔迪和阿米蒂奇主张:史学的未来在于史学家是否有能力塑造和引导公众话语,这无异于对同行史学家发出一声令人振奋的出征号令。言尽其宜、恰逢其时。”
——芝加哥大学迪佩什•查卡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历史学宣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