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提要
本书在一般教育测量和评价理
论、方法与化学学科特点密切结合的
基础上,全面地介绍化学教育测量和
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化
学教学测量和评价为重点,讨论化学
教育测量和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其
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写作上既重视
理论探讨,又贴近实际,增加可操作
性,为读者开展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
活动及进行有关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片断:
第一节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
一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简介
1.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与对学生学力和学业成就的检测活
动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的西周
时期,就初步建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开始了教育测评。到公元
606年,我国隋朝开始实行了科举制。国外学者也认为,中国古
代的科举考试是教育测评的最初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
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一直未能发展起来;而
在西方,其中主要是在美国,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教育测量
和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以前,学校考试一般都缺乏标准和应有的客
观性,其基本方法是对学生逐个口试。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这
种考试很难继续实施了。1845年,美国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
入了书面考试。但这时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标准问题仍然未能
得到解决。1864年,英国教师费舍尔(GeOrgeFisher)收集了许
多学生的成绩样本,编制了第一本《量表集》,作为度量学生成
绩的标准;1897年,美国的莱斯(J.M.Rice)博士发表了他对
2O个学校的16000名学生所作的拼字测验的结果;1905年,第
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法国的《比纳西蒙量表》发表。191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推孟(L.M.Terman)发表了对比纳
量表进行修订后的更完善的智力测验量表——《斯坦福量表》,
首次引入了智商的概念,使智力测量有了比较科学的计算方法,
标志着心理测验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发表了
《心理和社会测量学导论》,介绍了心理统计方法和编制测验的
基本原理;1909年,桑代克又编写了用于书法、拼字、作文、图
画测验的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开始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测量学的鼻祖。1918年以后,教育测
量的使用范围逐渐从小学发展到中等以上学校,许多大学也开
始设立了教育测量学课程。至本世纪20年代末,教育测量已发
展到全盛期,教育测量在学力检测与教育成就的定量化、客观
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随着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其弱点也逐步暴露出来。由于
当时的测验都是围绕着教科书编制的,测验内容只要求学生记
忆教材的知识内容,未能包括对学生的社会态度、兴趣、情感
的检查,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需要,因而它很快引
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判。
1929年,美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教育的社会效
果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直接推动了以教育的
社会价值为依据的教育评价活动的发展。从1934年始到1942
年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R.W.Tyler)受卡内基基
金会的资助,进行了历时8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这就是教育
评价发展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在对以往的课程和测验设计
进行了尖锐批评的基础上,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
的课程和测验编制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
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
泰勒和他的同事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在本质上,评价
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
标的过程”;即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
度的一种活动,测量是它的手段。根据泰勒的理论进行的评价
活动能够获得关于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
题,改进教育工作。所以,这一理论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
目录
总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概述
第一节 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
一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简介
二 对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概念的认识
三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功能、实施程序与主要原则
一 基本功能
二 实施程序
三 主要原则
第三节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研究
一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特点
二 我国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 现代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测评素质要求
第二章 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的标准
第一节 化学教育目标概述
一 化学教育目标的概念
二 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标准
三 化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化学教育目标的类别
一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二 到达目标和方向目标
三 完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四 教授目标和学习目标
第三节 认知领域化学教育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
一 认知领域化学教育目标分类的意义
二 国外两种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特点
三 中学化学教育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
第四节 化学教育目标的制订
一 化学教育目标的结构框架
二 化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制订
第三章 化学教学测试题的编制
第一节 教学测量的基本原理
一 教学测量的一般特点
二 教学测量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三 对测量工具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命题计划的设计
一 命题计划的意义与作用
二 设计命题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命题计划的构成与使用
第三节 不同类型项目的编制
一 项目的类型
二 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的编制技巧
第四节 不同学习水平项目的编制
一 记忆水平的项目
二 理解水平的项目
三 简单应用水平的项目
四 综合应用水平的项目
第五节 项目编排与试题的确定
一 编排项目合成试题
二 项目权重(分数)的确定
三 完成试题双向细目表
四 试题“等值复本”编制
五 预试和试题的最后确定
第四章 化学试题质量分析
第一节 试题质量的初步评价
一 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
二 平均分
三 标准差
第二节 试题的信度
一 相关系数
二 信度的概念
三 几种常用信度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试题的效度
一 效度的概念
二 几种常用的效度及估计方法
第四节 项目质量评价
一 项目的难度分析
二 项目的区分度分析
三 选择题的反应模式分析
第五章 化学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集体测验分数的评价
一 根据分数分布估计测验成绩
二 根据平均分和标准差估计测验成绩
三 不同学生集体的测验分数比较
第二节 学生个体的测验成绩评价
一 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
二 以目标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
三 评价学生成绩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化学标准化考试
第一节 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理论
一 标准化考试的特点
二 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三 对标准化考试应有的认识
第二节 化学标准化考试的实践
一 高考化学考试的标准化
二 广东省化学标准化考试试点
三 化学标准化试题库
第七章 情感领域化学教育目标及测评
第一节 情感领域的化学教育目标
一 重要意义
二 具体内容
三 学习水平分类
第二节 情感领域化学教育目标测评
一 测评的意义与特点
二 测评的问卷调查法
三 测评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的问卷调查与研究
一 研究的目的和调查量表的设计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八章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及测评
第一节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一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
二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第二节 化学实验教学测评
一 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测评
二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测评
第三节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评研究
一 研究目的和测评量表的设计
二 测试过程
三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九章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有关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 尝试一错误理论
二 顿悟学说
三 五阶段理论
四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测评研究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调查结果
三 调查结果讨论
第十章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节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 全面落实化学教学目标
二 全面评价教学水平,激发教学积极性
三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节 总结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评优课
一 评优课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 实施评优课时的有关问题讨论
第三节 形成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检查课
一 检查课的意义
二 化学检查课的实施要点
第四节 诊断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
一 研究课的意义
二 化学研究课的实施要点
主要参考文献
序
前言
第一章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概述
第一节 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
一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产生和发展简介
二 对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概念的认识
三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功能、实施程序与主要原则
一 基本功能
二 实施程序
三 主要原则
第三节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研究
一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特点
二 我国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 现代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测评素质要求
第二章 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的标准
第一节 化学教育目标概述
一 化学教育目标的概念
二 化学教育目标与化学教育测评标准
三 化学教育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化学教育目标的类别
一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二 到达目标和方向目标
三 完成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四 教授目标和学习目标
第三节 认知领域化学教育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
一 认知领域化学教育目标分类的意义
二 国外两种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特点
三 中学化学教育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
第四节 化学教育目标的制订
一 化学教育目标的结构框架
二 化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制订
第三章 化学教学测试题的编制
第一节 教学测量的基本原理
一 教学测量的一般特点
二 教学测量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三 对测量工具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命题计划的设计
一 命题计划的意义与作用
二 设计命题计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命题计划的构成与使用
第三节 不同类型项目的编制
一 项目的类型
二 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的编制技巧
第四节 不同学习水平项目的编制
一 记忆水平的项目
二 理解水平的项目
三 简单应用水平的项目
四 综合应用水平的项目
第五节 项目编排与试题的确定
一 编排项目合成试题
二 项目权重(分数)的确定
三 完成试题双向细目表
四 试题“等值复本”编制
五 预试和试题的最后确定
第四章 化学试题质量分析
第一节 试题质量的初步评价
一 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
二 平均分
三 标准差
第二节 试题的信度
一 相关系数
二 信度的概念
三 几种常用信度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试题的效度
一 效度的概念
二 几种常用的效度及估计方法
第四节 项目质量评价
一 项目的难度分析
二 项目的区分度分析
三 选择题的反应模式分析
第五章 化学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集体测验分数的评价
一 根据分数分布估计测验成绩
二 根据平均分和标准差估计测验成绩
三 不同学生集体的测验分数比较
第二节 学生个体的测验成绩评价
一 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
二 以目标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
三 评价学生成绩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化学标准化考试
第一节 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理论
一 标准化考试的特点
二 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三 对标准化考试应有的认识
第二节 化学标准化考试的实践
一 高考化学考试的标准化
二 广东省化学标准化考试试点
三 化学标准化试题库
第七章 情感领域化学教育目标及测评
第一节 情感领域的化学教育目标
一 重要意义
二 具体内容
三 学习水平分类
第二节 情感领域化学教育目标测评
一 测评的意义与特点
二 测评的问卷调查法
三 测评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的问卷调查与研究
一 研究的目的和调查量表的设计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八章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及测评
第一节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一 实验观察能力培养
二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第二节 化学实验教学测评
一 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测评
二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测评
第三节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评研究
一 研究目的和测评量表的设计
二 测试过程
三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九章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有关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 尝试一错误理论
二 顿悟学说
三 五阶段理论
四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节 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测评研究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调查结果
三 调查结果讨论
第十章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节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 全面落实化学教学目标
二 全面评价教学水平,激发教学积极性
三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节 总结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评优课
一 评优课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 实施评优课时的有关问题讨论
第三节 形成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检查课
一 检查课的意义
二 化学检查课的实施要点
第四节 诊断性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
一 研究课的意义
二 化学研究课的实施要点
主要参考文献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