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用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来书写中国的伟大创造建设创新能力和中国智慧。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本书讲述了“蛟龙”号这件深海利器怎么诞生的故事。理性的学术记录完全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生动真实地记述了当代中国的伟大科学奇迹,是一部中华海洋儿女共同写就的大书。
【目录】
*章一堂生动的海洋课
“大手拉小手”
从《海底两万里》说起
深海与高天的对话
第二章深海寻梦
皮卡德父子的探索
“阿尔文”号的功绩
导演卡梅隆大冒险
蓝色圈地运动
走向深海的“高科技”
第三章横空出世
刘峰勇敢“揭皇榜”
徐芑南挂帅再出征
肩负重任的702所
北京、上海、伦敦……
中国有了深海潜航员
第四章“蛟龙探海”初试水
扑向大海的怀抱
潜水器成了“旱鸭子”
水声通信的悲与喜
南海上的中秋节
第五章国旗在海底“飘扬”
重整旗鼓再出征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勇敢地冲向“敌舰”
成长在水下
心惊肉跳的“指针”
海底机械手在行动
第六章继续下潜
一次特别的纪念
太平洋上“游击战”
上浮的“蛟龙”在哪里?
“蛙人”们的功劳
第七章挑战深海第四极
“蛟龙”驶向马里亚纳海沟
精益求精护“蛟龙”
从“五洋”到“九天”
惊出一身冷汗的“插曲”
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尾章他们是“深潜英雄”
后记
【免费在线读】
“蛟龙”驶向马里亚纳海沟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在古老而美丽的华夏大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多少描绘时间迅疾的词语啊!不过,似乎都不能完全形容当今深化改革开放、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短短数年过去了,“神舟”遨游太空……当然还有我们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正在向着*后达标的7000米深度进发。
公元2012年6月3日上午9时,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在江苏省江阴市苏南国际码头隆重举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启航仪式”。这次的目标海区,是西北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因为那里的海水*深处达到了11000多米,完全能够适应“蛟龙”号7000米级的设计深度。
从2009年1000米级海试算起,这已经是海试队第四次在这里整装待发、远航大洋了。因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诞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属于大型设备,长途运输到海滨港口十分不便且不安全,可无锡距离江阴码头很近,所以每次海试前,“向阳红09”船都要逆长江而上,到江阴苏南码头装载“蛟龙”号,出长江口进东海赴大洋。试验结束后再返回江阴,送“蛟龙”号下船回归无锡。
今天的苏南国际码头与前几次一样,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彩旗招展、鼓乐飞扬。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伟中,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钱建平,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林,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以及数百名各界代表出席参加。国家海洋局王飞副局长主持启航仪式。
经过8天乘风破浪的航行,“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和海试队抵达预定海域。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海洋*深的地方,中国人来了!
2012年6月15日,一场热带风暴刚刚离开这片海域,此刻,风平浪静,是一个适合“蛟龙”号下潜的好天气。试验母船后甲板上,红白相间、威风凛凛的“蛟龙”号安卧在轨道车上,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做好了5000米成功之后,首次迎接新考验的准备。今天,是它进行7000米级*潜的日子。
说实话,两位带队人——总指挥刘峰和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忐忑不安:海试队太需要首战的胜利了,这将极大提升海试团队乃至全国人民的信心,为下一步试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感到,去年5000米海试后,702所、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等单位对潜水器纵倾调节、液压、电力配电等10大系统26个项目进行了技术完善,增加了GPS定位功能,包括载人舱以外的所有压力罐、水密件、电缆、穿舱件等都拆开了,检修后重新安装。在太平洋*深处做试验,潜水器各项设备能经得住考验吗?
昨天晚上,刘心成来到刘峰的舱室。这已经是惯例了:每逢一个新的深度级别试验前,他们俩总是个别进行交流探讨,细化一下整个过程。刘心成年纪大几岁,像位老大哥似的,又有成功组织实施重大任务的经验,深得刘峰的敬重,而刘峰的担当精神、专业领导协调能力也令刘心成钦佩。两人能力、经验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刘心成说:“明天的下潜是7000米级海试首战。首战的胜利对整个团队意义重大,我觉得应该进行一下动员,咱们俩都讲一讲。”
“对,很有必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这*炮一定要打响!”刘峰完全同意……
第二天7时15分,全体人员在餐厅集合,参加7000米级海试*次下潜动员大会。刘峰首先说:“为了今天,我们等待了很久,全国人民、上级领导和我们的亲人们都在关注着海试。我们要牢记重托,慎重操作,搞好协同,遇到问题不慌不乱,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团队,一定圆满顺利地完成首潜任务!”
刘心成接着进行动员:“全体队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总指挥的要求。一是牢记海试领导小组和国家海洋局领导慰问讲话精神,做到工作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二是*次下潜有很多未知数,要有清醒认识,不求无故障,只求沉着冷静、正确处置;三是各部门、各岗位要密切协同,用我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夺取首战的胜利!”
*后,总指挥刘峰提高嗓音:“同志们,有信心吗?!”
“有!”队员们一声大吼,震动了海天。
“好!各就各位!”
三名试航员英姿飒爽地走来了。他们是即将转为正式党员的首席潜航员叶聪,“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刚刚获得“2011年度海洋人物”称号的崔维成和中国科学院声学所“80后”工程师杨波。已经连续四年的海试生涯,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大家祝福和欢送的目光下,他们自信地挥挥手,依次下到了载人球舱内。
船尾高大的A型架下,水面支持系统的操作员、国家深海基地的李德威,在副总指挥余建勋、部门长于凯本的指导下,双手端着操作盘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硕大沉重的A架起重臂在他的控制下,如同母亲温柔的双臂,轻轻且有力地抱起“蛟龙”号,从后甲板缓缓移向海面。12分钟后,它安然入水,在“蛙人”的帮助下,解脱了*后一缕束缚,随着一声“水面检查完毕,一切正常,请求下潜”的报告,得到指挥部批准,“蛟龙”号注水下潜了。
100米、500米、1000米……潜水器以每分钟40米左右的速度自由落体,向深海进发。刘心成书记代表现场指挥部做了新闻发言人,不断向随船报道的新华社记者罗沙,中央电视台记者周旋、孙艳,《科技日报》记者陈瑜,《中国海洋报》记者赵建东介绍情况。
8时37分,“蛟龙”号到达3000米。母船指挥部里,人们看着同步传来各种信息的“‘蛟龙’号水面显控系统”,听着试航员与控制室清晰的水声通信,显得轻松而愉悦。总指挥刘峰感慨地对记者说:“想当年,‘蛟龙’号初出茅庐,潜到这个深度,我们已经激动得跳起来了。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蛟龙”号打破了去年创造的下潜5188米的纪录,达到了5285米。刘峰与刘心成书记站起来,带头鼓掌。10时11分,主驾驶叶聪报告:“‘向九’‘向九’,我是‘蛟龙’,现在到达6200米,一切正常,我们准备抛载*组压载铁。”
这就是说,“蛟龙”号到达预定位置,正在实现水上悬停,开展试验作业。就在这时,数字通信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母船与潜水器联系中断了!如果发生在*年海试时,人们会惊慌失措,无法继续试验,试航员只能立即抛载上浮。现在,今非昔比,水声通信保障组在朱敏研究员带领下,胸有成竹,沉着应战,马上切换为模拟通信模式,保证联络畅通不影响试验。再迅速查明故障,予以排除。
随后,潜水器在试航员操作下,降低了速度,缓缓下行,几分钟后,安全抵达6671米,一个新纪录诞生了!指挥部里的人们喜笑颜开,互相击掌庆贺。10时44分,试航员们完成了开启水下灯光和摄像机,手动操控航行,通过机械手采取水样等项目,抛载另一组压载铁上浮。
14时34分,“蛟龙”号跃出海面,被“蛙人”小组和水面支持人员安全接回母船。三位勇敢的试航员出舱,照例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虽说这7000米级海试*潜并没有达到设计深度,但对“蛟龙”号一年来的维修保养,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检验,迈出了坚实的*步。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高兴地说:“通过这一次下潜,我们对完成7000米海试更有信心了!”
成功打响*炮,全队士气大增!
目录
*章一堂生动的海洋课
“大手拉小手”
从《海底两万里》说起
深海与高天的对话
第二章深海寻梦
皮卡德父子的探索
“阿尔文”号的功绩
导演卡梅隆大冒险
蓝色圈地运动
走向深海的“高科技”
第三章横空出世
刘峰勇敢“揭皇榜”
徐芑南挂帅再出征
肩负重任的702所
北京、上海、伦敦……
中国有了深海潜航员
第四章“蛟龙探海”初试水
扑向大海的怀抱
潜水器成了“旱鸭子”
水声通信的悲与喜
南海上的中秋节
第五章国旗在海底“飘扬”
重整旗鼓再出征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勇敢地冲向“敌舰”
成长在水下
心惊肉跳的“指针”
海底机械手在行动
第六章继续下潜
一次特别的纪念
太平洋上“游击战”
上浮的“蛟龙”在哪里?
“蛙人”们的功劳
第七章挑战深海第四极
“蛟龙”驶向马里亚纳海沟
精益求精护“蛟龙”
从“五洋”到“九天”
惊出一身冷汗的“插曲”
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尾章他们是“深潜英雄”
后记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