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导 言.............001
第1章 存在之恐怖.............011
第二章 人性的,太人性的.............027
第三章 尼采的愉悦感.............045
第四章 论真理与知识.............061
第五章 论记忆与遗忘.............079
第六章 生活是女人,或曰,是至美.............095
第七章 至重.............113
第八章 超人.............131
第九章 虚无主义与虚无意志.............153
第十章 瞧,这个人!.............171
附 录.............191
注 释.............195
尼采生平年表.............199
进阶阅读建议.............205
索 引.............217
【书摘与插画】
自1900年去世以来,尼采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围绕着他作品的争议也始终不绝。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要继续阅读尼采?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尼采的著作是我们在哲学史上能够发现的为精美绝伦的作品,并且他至今仍然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典型,拥有真正独立的哲学精神。他的作品一直在启发我们,让我们以富有挑战且常常是令人振奋的方式来思考。第二个原因则是,尼采仍然是现代伟大的哲学教育家之一。他以极富启发性的方式揭示了当代哲学推理中的一些基本困境甚或是一些陷阱,从这一方面而言,他自己的思想也概莫能外,仍受其束缚。
人们之所以被哲学家吸引,并不是因为全然同意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就我自己而言,在与尼采持续进行的长达20多年的研究交涉中,我总是会与他的思想不断地发生较量。我所知晓的严肃评论者们,没有人不对尼采的思想保有一定的批判性立场,也没有人不会发现尼采的思想有些方面其实是颇有问题和令人忧虑的。二战以后,尼采的英语翻译者和评论家沃尔特考夫曼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典型的例子。考夫曼毕生致力于翻译尼采,试图纠正纳粹主义所营造出来的尼采形象,并将他译介到英语世界。他的研究工作启发了整整一代学者,尤其是那些在北美开展研究工作的学者。但是,他不是一位尼采主义者(Nietzschean)。的确,成为尼采主义者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还尚不明晰。作为二战后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米歇尔福柯曾反对这样一个观点,即存在着某个单一的或中心简明式的尼采主义(比如,已故的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就支持此种观点)。福柯认为,正确的问题应该是问:“尼采需要被我们严肃对待吗?”然而,尽管我们说没有单一的所谓尼采主义(Nietzscheanism),但尼采的确给我们现代人布置了一系列新颖的哲学难题,例如,去实践“快乐的科学”并培养一种哲学上的“愉悦感”,以及解决虚无主义的难题,并以新的方式来构想过好生活的艺术和科学方法(这也是超人的义务)。我认为,积极理解这些任务并知晓如何去衡量它们,是向初识尼采的读者朋友介绍尼采思想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这本简短导读手册中试图去做的。
尼采接受过语文学(philology)的系统训练,即从历史和比较学方面研究语言(philologia,意指对学习和文字的热爱)。作为一名古典语文学教授,尼采专长于对古希腊文学和哲学著作文本方面的研究。尽管尼采经常批评语文学学科上的经院哲学派头和学究之风,但这门学科对阅读和阐释艺术的重视,还是深深地影响和形塑了他自己的著作。他不断强调知道如何好好阅读的价值。风格之于尼采,就是发现书写中的表达方式,看看是否能通过此种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各种心理状态都呈现和传达给读者。他以此种不合时宜或不太时髦的方式展现自己,称自己是“慢速之友”(a friend of slowness, 德语中为lento),是教人们进行“慢读”的老师。当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快捷的社会,它不再重视慢工出细活,而是设法去匆匆地完成一切。而语文学,可以说恰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古老艺术,它要求其从业者花费时间,以便变得平静和从容。为重要的是,它是一门教人如何进行良好阅读的艺术,主要方式包括进行缓慢而深入的阅读,只有借助于此,人们才能以一种特定的细致方式进行观看和审视:小心谨慎地阅读,细致入微地观察,“带有无限可能地去洞开阅读之门”, 并“学会用敏锐的眼睛和温柔的手指去审视和翻阅”。尼采认为,阅读应该成为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反刍。于是,尼采强调,当一条格言仅仅被人们读出来时,并不能表示它已经得到了破译、为人们所理解;相反,人们还需要阐释(interpretation)或注释(exegesis)的艺术来发挥效用。在这本导读手册中,我将重点关注尼采的文本话语,这是我对他的思想进行阐释的基础。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位哲学家,他要求他的读者学会很好地解读他的著作,那么,文本细读的价值将是不言而喻的。
尼采的写作风格多样,既有简短的箴言、稍长的格言,也有论说文形式,还有酒神颂的赞歌(dithyramb, 即热情洋溢或夸张的诗歌体)。尼采使用格言体,并非想要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或别有用意,在他的著作中,人们也可以找到多种类型的格言文体,从单个句子到扩展的反思,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包括了小篇幅的论说文章。格言体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诸多理由。“格言”这个词,首次出现于《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它是以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医师希波克拉底来命名的文集,该文集中载有关于如何好好生活和拥有健康体魄的内容与建议。尼采的写作无疑延续了这种格言形式的原始用意,而且,此种形式也形塑了他的哲学实践观念(他曾经称自己是一名文化医师)。格言之于思想,正如人生逸事之于人生,让人学习如何将其融入生活。格言的作用在于,它通过使我们对生活中习以为常和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来检验人们理智的边界。实际上,这个词的词源学定义可以追溯到希腊语中的“aphorismos”,其中包含有“地平线/视野”之意的“horos” 一词(对应英文中的horizon)。由此可见,与界限和地平线/视野等的交涉协商,一直在尼采的思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本导读手册选取了一些尼采的格言和章节段落,其目的便是想要读者对尼采所关心的基本哲学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我们通常将尼采的写作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1872—1876)、中期(1878—1882及1883—1885)和晚期(1885—1888)创作。时期的创作始于1872年出版的《悲剧的诞生》,还包括于1873—1875年间写就的四篇“不合时宜的沉思”的论述文(主要内容分别是:“论忏悔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论历史学对生活的利与弊”“论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以及“论在拜罗伊特的瓦格纳事件”)。在这些沉思论文中,尼采的任务是论述“艺术家的形而上学思想”,以及指出进行文化革新和文化复兴的一些必要手段。尼采的第二创作阶段作品,主要包括“自由精神三部曲”,分别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和《快乐的科学》。在这一时期,尼采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克服形而上学,形成一种新的、较为成熟的哲学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于1883—1885年间出版,这部书起到了连接尼采中期和后期作品的桥梁之效。因为,尼采就是在这本书中宣布,超人(英译为 superman或overman)如今将成为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尼采的后期创作中有许多经典之作,例如,《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和《瞧,这个人》等。与“自由精神三部曲”时期的“肯定”(yea-saying)任务有所不同,这后一时期的著作专门致力于尼采所谓的“否定”(nay-saying)任务,包括重估一切价值,并对基督教道德进行严厉的批判。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后期著作文本中,我们邂逅了尼采思想中令人难以置信和颇有问题的一些方面。总之,关于这三段时期尼采思想上的发展,其基本特征将会随着本书各章节中主题的开展,而逐渐变得清晰与明朗起来。
在这本导读手册中,我意欲向读者介绍上面提及的三个主要创作时期中尼采著作为重要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尼采的思想发展别具一格。当然,我可能无法保证做到自己所说的那种研究和解析程度。要写作这样一种类型的尼采导读指南,写作者必须要尝试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然而,真正在书写中能够完成的却十分有限。比如,读者想要了解尼采的主要思想、他私人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想要洞察尼采思想的发展,等等。因而,写作者只希望能够做到,在公正对待思想家观点的复杂性之外,还能将其以某种特定方式呈现出来,借以引导读者,并激发他们进行更具挑战性的思考。这本导读尼采的手册共计十章,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一方面竭力满足读者各方面的阅读需求,同时忠于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和难题,因为正是这些难题,使我自己对哲学的探讨有所贡献,而我的这些贡献,也一直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
前两章,主要探讨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之开端和随后的发展。第三章,重点在于介绍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基本论断,并由此来深入了解尼采哲学的“愉悦感”的鲜明特色。第四章主要探讨尼采是如何就真理和认识方面来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的。第五章主要讨论了尼采著作中对记忆和遗忘的处理及其具体运作方式。第六章和第七章重点都放在对《快乐的科学》第四卷中的两条格言进行的文本细读上,其中一条比另外一条更广为人知,也更为广泛地被人们加以讨论。条格言即是有关尼采说的“生活是女人”(Vita femina)的高度神秘主义的概括;第二条是他关于“永恒回归”(eternal return)这一奇怪想法的论述。第八章主要讨论了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超人”概念。第九章主要论述尼采关于虚无意志及欧洲的虚无主义问题相关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后一章,会重点研究尼采发表的后一部著作《瞧,这个人》,我的论述重点主要放在尼采作为哲学家所遗留下的复杂而丰厚的思想遗产上。
尼采并不认为哲学可以使我们人类变得更好,但哲学无疑可以使我们变得更为深刻。1887年,尼采在开始写作《论道德的谱系》这一伟大著作时,就已经有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他宣称,“我们这些所谓知之者”(we knowers)正如我们现代人也喜欢这样看待自身一样本质上对自己是无知的。为了寻找到我们自己,我们首先必须知道应该如何去寻找自己。尼采指出,我们总是对周围所听到的一切声音充耳不闻,这些声音中也包含着我们自身存在所发出的一些细语和回响。我们发现,很难找到富余的时间去消化生活中的经历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的耳朵)对此种消化根本心不在焉且兴味索然。我们自身也一样,以一种心不在焉的方式过活着,就像一个始终沉浸在自己思想世界中的人。他在正午听到时钟敲响了十二下之后,会猛然惊醒,并惶惑不已地问道,“时钟刚敲了几下来着?”只有在那之后,在时间的延宕之中,我们才会捂紧耳朵,并惊慌失措、大为惊讶地问询,“我们刚刚,到底经历了什么事呀?”以及,会自忖这个问题:“我到底是谁呢?” 这就必然会导致我们对自己感到陌生,也即我们陌异于自身。我们实质上真正需要寻找的是将知识带回家,也即带回我们自身所熟悉的时间和地点。人类的欲望是,想要看到自己在所有经历过的事件和行动中始终有所反映。我们想要获取熟悉的知识,这样一来,它们就不会对我们产生时间上的苛求。尼采让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说要获取自我认识时,是否已足够认真?以及,我们自身是否可以为这一任务找到“足够多的时间”?从根本上来讲,这也是我们学习如何阅读尼采必然涉及的问题我们需要留足阅读尼采的时间,同时,还要确保我们“很好”地解读了他的思想。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