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软弱隧道塌方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作者黄志全、王晓睿)以岩石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首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围岩稳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方法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同时根据相关文献对隧道坍塌的分类进行总结。分别根据塌方发生速度与机制的不同以及塌方的位置、塌方形态、塌方发生机理的不同,按控制因素、诱发因素、塌方形态因素、机理因素等进行分型归类研究,对塌方的规模划分和典型形式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配以大量图例进行说明。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隧道工程的特点
1.2 围岩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方法
1.3 对围岩稳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思考
第2章 软弱隧道塌方分类及塌方机理
2.1 隧道坍塌分类
2.1.1 按控制因素
2.1.2 按诱发因素
2.1.3 按塌方形态因素
2.1.4 按机理因素
2.2 规模与基本形式
2.2.1 塌方规模
2.2.2 塌方形式
2.2.3 塌方现象与规模
2.2.4 典型塌方事例
2.3 隧道塌方研究方法
2.3.1 物理模拟
2.3.2 数值分析
2.3.3 围岩坍塌与围岩强度、埋深关系
2.4 隧道塌方机理
2.4.1 岩体塌方机理
2.4.2 隧道围岩大变形形成机理
2.4.3 黄土塌方机理分析
第3章 软弱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3.1 不良地质条件原因
3.1.1 不良地质构造
3.1.2 软弱围岩大变形
3.1.3 不利的地形、地貌因素
3.2 地下水因素
3.3 设计或施工因素
3.3.1 设计不当
3.3.2 施工不当
3.4 爆破扰动影响分析
第4章 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4.1 一般地质条件下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4.1.1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1.2 断裂构造地貌
4.1.3 黄土地貌
4.2 不良及特殊地质下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4.2.1 滑坡地貌
4.2.2 岩堆地貌
4.2.3 岩溶地貌
4.2.4 冻土地貌
4.2.5 采空区、地面沉降及地下有害气体
4.2.6 膨胀岩土
4.2.7 隧道偏压
4.3 隧道进出口边仰坡稳定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4.3.1 隧道洞口边仰坡施工中易出现塌方滑坡的地形、地貌单元
4.3.2 影响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的因素
第5章 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5.1 隧道洞口地段防坍技术
5.1.1 洞口及洞口段工程地质特点
5.1.2 隧道洞口段施工防坍技术措施与预加固方法
5.1.3 防止洞口滑坡塌方技术方案
5.1.4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防坍技术措施与施工参数
5.2 浅埋隧道防坍技术
5.2.1 浅埋隧道的界定
5.2.2 浅埋隧道防坍技术要点
5.3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
5.3.1 暗挖隧道工程与力学特征
5.3.2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3.3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措施
5.3.4 施工参数
5.4 扁平、大跨度隧道防坍技术
5.4.1 软弱围岩中扁平、大跨度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4.2 扁平、大跨度隧道防坍技术措施
5.4.3 施工参数
5.5 偏压隧道防坍技术
5.5.1 偏压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5.2 偏压隧道施工访坍技术措施
5.5.3 施工参数
第6章 软弱地层隧道防坍技术
6.1 隧道通过松散地层的防坍技术
6.1.1 松散地层防坍技术要点
6.1.2 防坍方法
6.1.3 技术措施
6.2 隧道通过岩堆体的防坍技术
6.3 隧道通过断层的防坍技术
6.3.1 断层塌方简述
6.3.2 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6.3.3 隧道通过断层防坍技术要点
6.3.4 隧道通过断层的防坍技术措施
6.3.5 施工参数
6.3.6 量测重点项目
6.4 提高土层和低强度岩层承载力的方法
6.4.1 土层和低强度岩层特征
6.4.2 承载力提高方法
6.4.3 有关注意事项
6.5 特殊地层的防坍技术
6.5.1 关于特殊地层的界定
6.5.2 膨胀岩防坍技术
6.5.3 岩溶、溶洞防坍技术
6.5.4 黄土隧道防坍技术
6.5.5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防坍技术
6.5.6 流沙滨水、突泥地层防坍技术
6.6 防坍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
6.6.1 防坍四条基本经验
6.6.2 防坍基本原则
第7章 防坍量测及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7.1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7.1.1 预测塌方常用的方法
7.1.2 合理选择实用的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法
7.2 地质条件可能变坏和塌方的预兆
7.2.1 掌子面及其附近现象
7.2 2经验预报
7.2.3 支护变形或破坏
7.2.4 洞口地段和浅埋地段塌方预兆
7.2 5使用仪器、仪表监测到的变形值显示塌方预兆
7.3 防坍量测
7.3.1 量测目的
7.3.2 主要量测内容
7.3.3 量测项目
7.4 处理方法
7.4.1 量测结果的判断
7.4.2 量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7.4.3 根据量测结果采取的对策
第8章 工程实例
8.1 成渝高等级公路缙云山隧道
8.1.1 塌方的情况
8.1.2 塌方发生的原因
8.1.3 塌方的处理措施和步骤
8.2 赣定高速谷山隧道
8.2.1 工程概况
8.2.2 塌方的发生
8.2.3 下沉原因分析
8.2.4 下沉段的整治
8.2.5 后期施工下沉的预防措施
8.2.6 软弱围岩施工要点总结
8.3 石牙山隧道苍梧端左洞塌方处治技术研究
8.3.1 工程概况
8.3.2 水文地质概况
8.3.3 工程设计概况
8.3.4 施工概况
8.3.5 塌方情况
8.3.6 塌方原因分析
8.3.7 塌方处治措施
8.4 浅埋软岩隧道加同施工技术研究
8.4.1 工程概况
8.4.2 洞口长管棚超前预加同
8.4.3 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
8.4.4 地表注浆加固
8.4.5 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
8.5 李师关隧道进洞坍塌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8.5.1 工程概况
8.5.2 事故情况简介
8.5.3 第一阶段塌方事故及处理措施
8.5.4 第二阶段塌方事故及处理措施
8.5.5 施工工序
8.6 总结
参考文献
彩图
第1章 绪论
1.1 隧道工程的特点
1.2 围岩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方法
1.3 对围岩稳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思考
第2章 软弱隧道塌方分类及塌方机理
2.1 隧道坍塌分类
2.1.1 按控制因素
2.1.2 按诱发因素
2.1.3 按塌方形态因素
2.1.4 按机理因素
2.2 规模与基本形式
2.2.1 塌方规模
2.2.2 塌方形式
2.2.3 塌方现象与规模
2.2.4 典型塌方事例
2.3 隧道塌方研究方法
2.3.1 物理模拟
2.3.2 数值分析
2.3.3 围岩坍塌与围岩强度、埋深关系
2.4 隧道塌方机理
2.4.1 岩体塌方机理
2.4.2 隧道围岩大变形形成机理
2.4.3 黄土塌方机理分析
第3章 软弱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3.1 不良地质条件原因
3.1.1 不良地质构造
3.1.2 软弱围岩大变形
3.1.3 不利的地形、地貌因素
3.2 地下水因素
3.3 设计或施工因素
3.3.1 设计不当
3.3.2 施工不当
3.4 爆破扰动影响分析
第4章 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4.1 一般地质条件下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4.1.1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1.2 断裂构造地貌
4.1.3 黄土地貌
4.2 不良及特殊地质下易形成塌方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4.2.1 滑坡地貌
4.2.2 岩堆地貌
4.2.3 岩溶地貌
4.2.4 冻土地貌
4.2.5 采空区、地面沉降及地下有害气体
4.2.6 膨胀岩土
4.2.7 隧道偏压
4.3 隧道进出口边仰坡稳定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4.3.1 隧道洞口边仰坡施工中易出现塌方滑坡的地形、地貌单元
4.3.2 影响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的因素
第5章 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5.1 隧道洞口地段防坍技术
5.1.1 洞口及洞口段工程地质特点
5.1.2 隧道洞口段施工防坍技术措施与预加固方法
5.1.3 防止洞口滑坡塌方技术方案
5.1.4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防坍技术措施与施工参数
5.2 浅埋隧道防坍技术
5.2.1 浅埋隧道的界定
5.2.2 浅埋隧道防坍技术要点
5.3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
5.3.1 暗挖隧道工程与力学特征
5.3.2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3.3 暗挖隧道施工防坍技术措施
5.3.4 施工参数
5.4 扁平、大跨度隧道防坍技术
5.4.1 软弱围岩中扁平、大跨度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4.2 扁平、大跨度隧道防坍技术措施
5.4.3 施工参数
5.5 偏压隧道防坍技术
5.5.1 偏压隧道施工防坍技术要点
5.5.2 偏压隧道施工访坍技术措施
5.5.3 施工参数
第6章 软弱地层隧道防坍技术
6.1 隧道通过松散地层的防坍技术
6.1.1 松散地层防坍技术要点
6.1.2 防坍方法
6.1.3 技术措施
6.2 隧道通过岩堆体的防坍技术
6.3 隧道通过断层的防坍技术
6.3.1 断层塌方简述
6.3.2 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6.3.3 隧道通过断层防坍技术要点
6.3.4 隧道通过断层的防坍技术措施
6.3.5 施工参数
6.3.6 量测重点项目
6.4 提高土层和低强度岩层承载力的方法
6.4.1 土层和低强度岩层特征
6.4.2 承载力提高方法
6.4.3 有关注意事项
6.5 特殊地层的防坍技术
6.5.1 关于特殊地层的界定
6.5.2 膨胀岩防坍技术
6.5.3 岩溶、溶洞防坍技术
6.5.4 黄土隧道防坍技术
6.5.5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防坍技术
6.5.6 流沙滨水、突泥地层防坍技术
6.6 防坍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
6.6.1 防坍四条基本经验
6.6.2 防坍基本原则
第7章 防坍量测及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7.1 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7.1.1 预测塌方常用的方法
7.1.2 合理选择实用的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法
7.2 地质条件可能变坏和塌方的预兆
7.2.1 掌子面及其附近现象
7.2 2经验预报
7.2.3 支护变形或破坏
7.2.4 洞口地段和浅埋地段塌方预兆
7.2 5使用仪器、仪表监测到的变形值显示塌方预兆
7.3 防坍量测
7.3.1 量测目的
7.3.2 主要量测内容
7.3.3 量测项目
7.4 处理方法
7.4.1 量测结果的判断
7.4.2 量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7.4.3 根据量测结果采取的对策
第8章 工程实例
8.1 成渝高等级公路缙云山隧道
8.1.1 塌方的情况
8.1.2 塌方发生的原因
8.1.3 塌方的处理措施和步骤
8.2 赣定高速谷山隧道
8.2.1 工程概况
8.2.2 塌方的发生
8.2.3 下沉原因分析
8.2.4 下沉段的整治
8.2.5 后期施工下沉的预防措施
8.2.6 软弱围岩施工要点总结
8.3 石牙山隧道苍梧端左洞塌方处治技术研究
8.3.1 工程概况
8.3.2 水文地质概况
8.3.3 工程设计概况
8.3.4 施工概况
8.3.5 塌方情况
8.3.6 塌方原因分析
8.3.7 塌方处治措施
8.4 浅埋软岩隧道加同施工技术研究
8.4.1 工程概况
8.4.2 洞口长管棚超前预加同
8.4.3 地表高压旋喷桩加固
8.4.4 地表注浆加固
8.4.5 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
8.5 李师关隧道进洞坍塌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8.5.1 工程概况
8.5.2 事故情况简介
8.5.3 第一阶段塌方事故及处理措施
8.5.4 第二阶段塌方事故及处理措施
8.5.5 施工工序
8.6 总结
参考文献
彩图
软弱隧道塌方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