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

副标题:无

作   者:唐云松 著

分类号:

ISBN:978755200683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近现代的长三角地区农业具备了向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达、土地交易市场比较成熟、劳动力身份自由。在西欧,譬如英国,类似的条件导致了农业的现代化。但中国农业却始终在传统和现代的边缘徘徊,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对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做了探讨,认为人口压力和无效的价格制度,是阻碍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人口过剩在经济学上可以表现为“隐蔽的失业”、边际报酬递减等现象,这种压力是农场贫困化、生产资本和土地紧缺、科技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传统农业不断有新的技术发明及应用,并曾达到传统集约农业的高峰,但生产方式没能发生根本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是停滞的。同时,从农产品的价格、农业投入物的价格、消费和劳务的价格上看,农民面临的是不利的价格制度,所以,尽管传统农民能对市场做出合理反应,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也高效合理,但他们难以从市场中寻觅到足够的经济机会。而农村市场的初级性质、商业资本的压榨、国际市场的冲击、高昂的地租、繁重的税费负担等,都进一步恶化了中国农民面临的经营环境。  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步伐坚定而稳健,从取消农业税到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到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看到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思路。《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在“后记”中,联系历史,对这些改革做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过密化趋势的表现
 第一节 亩产量与劳动力密集度
 第二节 过密化与农家收入
 第三节 过密化与农业生产力
第三章 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
 第一节 求生还是逐利
  一、“生产率”的局限性
  二、传统经济学模式遇到的麻烦
  三、市场和人口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带着桎梏的冥冥之手
  一、农业生产整体的价格背景
  二、价格、产量和科技
  三、农村市场性质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农村的商品经济
  一、农村市场结构
  二、商业资本的作用
  三、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民
第四章 农业生产中的地租和赋税
 第一节 生产成本中的地租
  一、地租对农民的剥削
  二、公平租额
  三、佃农、半自耕农、自耕农生活水平的比较
  四、租额过高阻碍了农民获得地权
  五、地主在生产上的落后性
 第二节 赋税的征收方式和农民的税费负担
  一、经纪型赋税系统与农民负担
  二、农民负担的加重趋势
  三、税费过重阻碍了农业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没有完成的农业现代化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过密化背景下的市场作用: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阻碍因素研究:1900~1936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