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志平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5799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是时代召唤和主体诉求间的一个历史性遇合点。赵树理是“大时代”当之无愧的歌手。乡土记忆和时代生活的审美整合,“政治化写作”模式的建构,民族意识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确证,分别是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乡土小说的主要建构方式。清晰和混沌是“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的两脉流向。年轻人的血性和老年人的智慧分别被作家赋予正面和负面价值。经验主义是中国民众的认知范式。“阿Q一族”在国统区乡土小说中被命名为革命闯将,在解放区乡土小说中却被命名为堕落的狗腿子。土地是民众须臾难离的家园,也是深深束缚和禁锢着民众身心的囚牢。民众在“四十年代”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要标志是其言语生成。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乡土小说中,民众主体性生成和确立的过程截然不同。解放区乡土小说中的群众说理大会是民众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生产方式。通过设置民众仰视或俯视知识者的叙事格局,国统区和解放区乡土小说作家确认、建构着民众和知识者的关系。   

目录

目录
楔子:不朽的故事
第一章 乡土小说:时代重压下的审美选择
一 “大时代”对作家的双重召唤
二 时代召唤和主体诉求的遇合
三 艰难的选择
四 “大时代”的歌手
第二章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建构
一 乡土记忆和时代生活的审美整合
二 “政治化写作”模式的建构和解构
三 民族意识的表达和自我价值的确证
第三章 清晰和混沌——“四十年代”乡土小说创作的两脉流向及其整合
一 文本的可理解性和叙事的清晰化
二 呈现于未成年人感知中的世界景观
三 “悲凉的乡土”上的“苦命人”
四 清晰和混沌
第四章 土地:家园或囚牢——“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的乡土意识
一 老年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血性
二 中国民众的经验主义认知范式
三 革命闯将·狗腿子·阿Q一族
四 土地:家园或囚牢
第五章 言语生成同民众主体性的生成和确立——“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深层意义空间
一 “无声的中国”里“沉默的国民”
二 民众的言语生成
三 说理大会:民众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生产方式
四 仰视和俯视
结语 艰难的旅程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