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未完的读书笔记(1996-2000)

副标题:无

作   者:任治俊著

分类号:

ISBN:978756432308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任治俊编著的《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未完的读书笔记(1996-2000)》共分十二章分别是:邓小平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区域分工的空间特征、导论、分工与区域分工及其意义、区域分工理论文献概述、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与实现模式、区域分工与中国经济区域划分、区域分工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分工与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容。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目录

序篇 思想渊源笔记
1 邓小平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理论
1.1 产业结构理论
1.2 生产力布局理论
1.3 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及其改进

前篇 前期预研札记
2 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
2.1 区域分工的重新界定
2.2 区域分工的若干要素
2.3 区域分工的基本内涵
2.4 区域分工的经济本质

3 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
3.1 区域分工的逻辑结构
3.2 企业之间的分工
3.3 行业之间的分工
3.4 产业之间的分工
3.5 城镇之间的分工
3.6 网络之间的分工
3.7 区域之间的分工

4 区域分工的空间特征
4.1 世界经济的空间特征及其启示.
4.2 区际化
4.3 网络化
4.4 多元化
4.5 制度化
4.6 国际化
4.7 全球化

正篇 区域分工学记
5 导论
5.1 研究主题的基本考虑
5.2 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5.3 主要创新点

6 分工与区域分工及其意义
6.1 分 工
6.2 区域分工
6.3 区域分工的进一步讨论
6.4 分工、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

7 区域分工理论文献概述
7.1 一般分工论
7.2 区域分工论
7.3 区域分工研究在中国

8 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与实现模式
8.1 区域分工的形成条件
8.2 区域分工的形成机制
8.3 区域分工的目标模式及分类
8.4 区域分工模式的选择及约束

9 区域分工与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9.1 经济区域、经济区划与区域分工
9.2 经济区域划分的类型、基础和原则
9.3 中国经济区域的历史演变
9.4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过渡方案

10 区域分工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10.1 区域分工、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
10.2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10.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优质化和高级化

10.4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分析
11 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11.2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由来
11.3 区域分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11.4 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策略选择

12 区域分工与国家宏观调控
12.1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
12.2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及其选择
12.3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区域分工与经济发展:未完的读书笔记(1996-200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