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文化生活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活,又往往与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使用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人们免不了要复印文字作品、拷贝电影音乐、刻录软件光盘,在互联网时代,“上传”、“下载”也已经成为不少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以上种种行为,尽管表现形式各异,却都包含了复制他人作品这样一个共同的后果。一般说来,只要这类复制在目的或性质上限于个人非营利的使用、在数量上微不足道,就可以归入版权法上的私人复制之列。在模拟技术条件下,私人复制对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不会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在传统版权法的制度框架下,版权人不必、实际上也无权阻止社会公众的私人复制行为,在一般民众的观念中,私人复制几乎可以与“合理使用”划等号。
目录
序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印刷术与版权法的产生
一、中国的印刷术及其西传/12
(一)雕版印刷在中国的主导地位/12
(二)活字印刷术与欧洲的印刷特权/16
二、印刷术和版权在中国分道扬镳的技术原因/22
(一)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活字印刷/25
(二)汉字形态对活字印刷的阻碍/26
小结/30
第二章 传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上)
一、印刷时代的版权——复制权/31
(一)以复制为基础的早期版权法/31
(二)复制权在版权法中的地位/40
二、电子时代的版权——录制权和邻接权/45
(一)复制方式的多样化和复制权的扩展/45
(二)传播技术的发展与邻接权的产生/48
三、技术变迁中的私人复制/51
(一)印刷时代的私人复制——“法律不理琐事”/51
(二)电子时代的私人复制——容忍还是无奈/52
(三)国际组织的努力/58
小结/59
第三章 传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下)
一、数字环境中的信息传播/61
(一)数字传播的传媒特性/61
(二)数字传播的法律共性/64
二、无所不在的复制与暂时复制的定性/67
(一)暂时复制引发的版权争议/67
(二)暂时复制的法律定位/70
(三)暂时复制的法理分析/73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78
(一)数字技术对复制权的挑战/78
(二)发行权与复制权的分离/83
(三)“向公众传播权”的产生/86
小结/89
第四章 复制权的限制
一、权利限制的理由/91
(一)基本人权对版权的限制/92
(二)基于公共利益对版权的限制/96
(三)为消除市场失灵对版权的限制/101
二、权利限制的两种立法模式/105
(一)“封闭式”权利限制体系/105
(二)“开放式”权利限制体系/110
三、国际组织的立法及对各国的影响/116
(一)《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116
(二)“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靠拢/120
小结/123
第五章 数字技术对私人复制制度的挑战
一、私人复制制度面临的困境/126
(一)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版权/126
(二)互联网传播对版权法的冲击/127
(三)有关私人复制的论争/130
(四)私人复制难以定性的原因/134
二、私人复制的判例法/137
(一)索尼案:新技术提供者与私人复制/138
(二)德克斯考案:终结了大众读者复印
杂志文章的合理使用/147
(三)Napster案:文件共享技术下谁为私人复制
与传播行为负责/149
三、“合理性”标准的困惑/154
(一)使用的目的和性质/155
(二)被使用作品的性质/159
(三)使用的程度/160
(四)市场影响/162
小结/165
第六章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定位
一、私人复制的类型/167
(一)“对作品的使用”和“对权利的使用”/167
(二)“消费性使用”和“创造性使用”/169
二、合理使用原则重述/171
(一)重新认识“商业性”和“使用目的”/172
(二)从“已有市场”到“新兴市场”/174
三、我国著作权法权利限制制度的完善/178
(一)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及不足/178
(二)私人复制规定的修改建议/181
小结/183
第七章 网络服务商版权责任
——限制私人复制的司法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185
二、版权法上第三人责任的历史演进/186
(一)第三人责任的起源/186
(二)第三人版权责任的发展/194
三、第三人责任的法律标准/199
(一)第三人责任的责任人——网络服务商/200
(二)第三人责任的基础行为——间接侵权行为/204
(三)第三人责任的主观要件——过错/214
四、网络服务商责任的限制/218
(一)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演变/218
(二)“安全港”抗辩/223
(三)“技术中立”抗辩/225
小结/235
第八章 版权补偿金
——限制私人复制的经济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37
二、补偿金的含义及制度运作/238
(一)补偿金的缘起/238
(二)补偿金的发展/240
(三)各国立法及实施/243
三、补偿金的性质/249
(一)法理分析/249
(二)经济分析/254
(三)补偿金在不同法系之间的比较/261
四、数字技术对版权补偿金的挑战/265
(一)数字权利管理与补偿金的冲突/265
(二)共存并相得益彰/268
五、补偿金在我国的运用/269
(一)著作权法的修改/269
(二)网络传播权先行/271
小结/272
第九章 版权权利管理
——限制私人复制的技术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74
二、个人管理和集体管理/275
(一)权利的个人管理/275
(二)权利的集体管理/276
(三)中国的版权集体管理/281
三、版权数字管理/284
(一)数字管理系统及其正当性/284
(二)数字权利管理与版权的关系/289
(三)我国技术保护措施规定的完善/296
四、数字权利管理的前景/298
(一)服务于新的商业模式/298
(二)为集体管理开辟新的发展机遇/302
小结/303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印刷术与版权法的产生
一、中国的印刷术及其西传/12
(一)雕版印刷在中国的主导地位/12
(二)活字印刷术与欧洲的印刷特权/16
二、印刷术和版权在中国分道扬镳的技术原因/22
(一)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活字印刷/25
(二)汉字形态对活字印刷的阻碍/26
小结/30
第二章 传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上)
一、印刷时代的版权——复制权/31
(一)以复制为基础的早期版权法/31
(二)复制权在版权法中的地位/40
二、电子时代的版权——录制权和邻接权/45
(一)复制方式的多样化和复制权的扩展/45
(二)传播技术的发展与邻接权的产生/48
三、技术变迁中的私人复制/51
(一)印刷时代的私人复制——“法律不理琐事”/51
(二)电子时代的私人复制——容忍还是无奈/52
(三)国际组织的努力/58
小结/59
第三章 传播技术进程中的复制与复制权(下)
一、数字环境中的信息传播/61
(一)数字传播的传媒特性/61
(二)数字传播的法律共性/64
二、无所不在的复制与暂时复制的定性/67
(一)暂时复制引发的版权争议/67
(二)暂时复制的法律定位/70
(三)暂时复制的法理分析/73
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78
(一)数字技术对复制权的挑战/78
(二)发行权与复制权的分离/83
(三)“向公众传播权”的产生/86
小结/89
第四章 复制权的限制
一、权利限制的理由/91
(一)基本人权对版权的限制/92
(二)基于公共利益对版权的限制/96
(三)为消除市场失灵对版权的限制/101
二、权利限制的两种立法模式/105
(一)“封闭式”权利限制体系/105
(二)“开放式”权利限制体系/110
三、国际组织的立法及对各国的影响/116
(一)《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116
(二)“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靠拢/120
小结/123
第五章 数字技术对私人复制制度的挑战
一、私人复制制度面临的困境/126
(一)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版权/126
(二)互联网传播对版权法的冲击/127
(三)有关私人复制的论争/130
(四)私人复制难以定性的原因/134
二、私人复制的判例法/137
(一)索尼案:新技术提供者与私人复制/138
(二)德克斯考案:终结了大众读者复印
杂志文章的合理使用/147
(三)Napster案:文件共享技术下谁为私人复制
与传播行为负责/149
三、“合理性”标准的困惑/154
(一)使用的目的和性质/155
(二)被使用作品的性质/159
(三)使用的程度/160
(四)市场影响/162
小结/165
第六章 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定位
一、私人复制的类型/167
(一)“对作品的使用”和“对权利的使用”/167
(二)“消费性使用”和“创造性使用”/169
二、合理使用原则重述/171
(一)重新认识“商业性”和“使用目的”/172
(二)从“已有市场”到“新兴市场”/174
三、我国著作权法权利限制制度的完善/178
(一)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及不足/178
(二)私人复制规定的修改建议/181
小结/183
第七章 网络服务商版权责任
——限制私人复制的司法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185
二、版权法上第三人责任的历史演进/186
(一)第三人责任的起源/186
(二)第三人版权责任的发展/194
三、第三人责任的法律标准/199
(一)第三人责任的责任人——网络服务商/200
(二)第三人责任的基础行为——间接侵权行为/204
(三)第三人责任的主观要件——过错/214
四、网络服务商责任的限制/218
(一)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演变/218
(二)“安全港”抗辩/223
(三)“技术中立”抗辩/225
小结/235
第八章 版权补偿金
——限制私人复制的经济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37
二、补偿金的含义及制度运作/238
(一)补偿金的缘起/238
(二)补偿金的发展/240
(三)各国立法及实施/243
三、补偿金的性质/249
(一)法理分析/249
(二)经济分析/254
(三)补偿金在不同法系之间的比较/261
四、数字技术对版权补偿金的挑战/265
(一)数字权利管理与补偿金的冲突/265
(二)共存并相得益彰/268
五、补偿金在我国的运用/269
(一)著作权法的修改/269
(二)网络传播权先行/271
小结/272
第九章 版权权利管理
——限制私人复制的技术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274
二、个人管理和集体管理/275
(一)权利的个人管理/275
(二)权利的集体管理/276
(三)中国的版权集体管理/281
三、版权数字管理/284
(一)数字管理系统及其正当性/284
(二)数字权利管理与版权的关系/289
(三)我国技术保护措施规定的完善/296
四、数字权利管理的前景/298
(一)服务于新的商业模式/298
(二)为集体管理开辟新的发展机遇/302
小结/303
主要参考文献
版权法中私人复制问题研究:从印刷机到互联网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