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作者把近几年关于文化思考的文章加以结集,用意在于以比较文化的视野,接续中国固有文化的永恒智慧,直面当下中国乃至人类文化面临的挑战,着眼于中国文化的重建,以期为建构新时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推进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做一点工作。
目录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一、什么是“国学”/3
二、放眼人类文化发展的大格局,国学的意义和价值
何在/5
三、我们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15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
引言/23
一、“世出世间”圆融的佛学智慧/24
二、“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儒家气象/43
三、逍遥的道家境界/65
四、从“一以贯之”看儒、释、道的
区别和联系/72
五、西方文化对形而上之“道”的探讨/78
结论/81
第二部分 中西文化比较
一、从“人是什么”看中西文化之区别/87
(一)西方文化生态中的“主体性原则”/88
(二)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文化的人性观/95
(三)“道”并行而不悖——中西文化的圆融/97
二、浅析中西文化对道德“何以可能”的论证/102
(一)西方文化对道德“何以可能”的论证/103
(二)中国文化对道德“何以可能”的论证/108
三、从自由观的不同内涵看中西文化之差异/11l
(一)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缺少“自由观”的批
判说起/112
(二)为中国文化正名:中国文化独特的自由观/119
(三)从文艺复兴看现代西方自由观的内涵/133
(四)“现实”的自由与“超越”的自由
——中西自由观的根本差异/139
(五)从“当下”到“超越”
——中西自由观的启示/141
第三部分 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
一、从孔子与商鞅的从政经历看两种“成功”/147
(一)“士志于道”的孔子/148
(二)“惟目的论”与商鞅/152
(三)“弘道”与“事功”——两种“成功”/153
(四)“内圣外王”——理想之境/154
二、“为学”与“为道”——《道德经》的
智慧启迪/158
(一)“为学”与“为道”的内涵/158
(二)“为道日损”的意蕴与智慧/160
三、现代性境遇下的伦理困境与佛学伦理的
现代价值/165
(一)何谓“现代性”/166
(二)“现代性”境遇下人类伦理困境的
原因分析/170
(三)佛教伦理的现实意义/174
四、《中庸》的“教育观”及其现代意义/181
(一)何谓“教育”/182
(二)如何“施教”/184
(三)现实启迪/186
第四部分 对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沉思
一、“主体性认同”与中西文化之会通/191
(一)“何以为人”——中西文化之根本差异/194
(二)“主体性认同”——会通中西文化的尝试性
回答/202
(三)结语:直面“当下”与肯定“超越”
的圆融/208
二、试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重构现代性/210
(一)重构现代性——中国文化发展之方向/211
(二)中国新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218
三、历史发展“周期率”与“和谐社会”/22l
(一)“周期率”的提出/222
(二)何谓周期率/224
(三)民主:对历史“周期率”的一种回应/226
(四)对西方式“民主”的肯定与超越/230
(五)大宇宙视域中的社会和谐问题/234
结语:制度建设与文明提升:
人类进步的两个轮子/237
第五部分 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霸权透视
引言:从中西方的文化优越论说起/241
一、光谱的寓意与文化霸权的实质/246
二、“此岸世界”与人类的局限/248
三、“未知人,焉知天”的儒家/251
四、“通天塔”故事的文化寓意/256
五、“盲人摸象”与佛教的智慧/265
一点启示:万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悖/268
后记/271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国学智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