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over.yuntu.io/73/47/9787561749104.jpg)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这本教材是为大学本科、专科课程编写的,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历来大学将自“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分成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教材历来也分为两部。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后,出现了不少中国20世纪文学的专著与教材,将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合而为一,这已成为大学课程与教材编写的一种趋向,可以不割断文学发展的流脉,宏观地、整体地观照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本教材以1917年至20世纪末的文学为对象,简约地阐述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重点评述作家作品。
目录
绪论王铁仙
上编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第一节 维新派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革命派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王国维等人的文学观念及其影响
第四节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 林纾等的翻译文学
第二章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中国文艺方向”的确立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学思潮
第二节 左翼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想论争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想论争
第四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历程
第二节 《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
第三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节 杂文
第四章 小说(一)
第一节 1918-1928年概述
第二节 叶圣陶等“为人生”的小说
第三节 王鲁彦等的“乡土小说”
第四节 郁达夫等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第五节 包天笑等的通俗小说
第五章 小说(二)
第一节 1928-1937年概述
第二节 茅盾的《蚀》、《子夜》等小说
第三节 老舍的《月牙儿》、《骆驼祥子》等小说
第四节 巴金的《家》等小说
第五节 沈从文的《萧萧》、《边城》等小说
第六节 柔石、丁玲、吴组缃、萧红等的“左翼”小说
第七节 穆时英等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八节 李劫人的《死水微澜》等小说
第九节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
第六章 小说(三)
第一节 1937-1949年概述
第二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的小说
第三节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第四节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第五节 钱钟书的《围城》
第六节 巴金的《寒夜》、老舍的《四世同堂》
第七节 徐讦、无名氏的小说
第八节 还珠楼主、秦瘦鸥等的通俗小说
第九节 孙犁、丁玲等的解放区小说
第七章 新诗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郭沫若的《女神》等诗集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等的诗
第四节 冯至、李金发等的诗
第五节 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诗
第六节 戴望舒和《汉园集》三诗人的诗
第七节 艾青、田间及“七月派”的诗
第八节 穆旦等“中国新诗派”的诗
第九节 李季、阮章 竞的诗
第八章 散文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的散文
第三节 林语堂、何其芳、丰子恺等的散文
第四节 杂文
第五节 报告文学与游记
第九章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田汉、丁西林的话剧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北京人》等话剧
第四节 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
第五节 《白毛女》等根据地的歌剧
第十章 台湾文学(一)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的萌芽与成长
第二节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台湾新文学的重创与艰难前行
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的光复及与大陆文学的合流
中编
第一章 从建国后的思想批判到“文化大革命”
第二章 小说
第三章 新诗
第四章 话剧和散文
第五章 台湾文学(二)
下编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的形成及其走向
第二章 小说(一)
第三章 小说(二)
第四章 新诗
第五章 散文
第六章 戏剧
第七章 港澳文学
后记
上编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第一节 维新派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革命派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
第三节 王国维等人的文学观念及其影响
第四节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 林纾等的翻译文学
第二章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中国文艺方向”的确立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与新文学思潮
第二节 左翼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想论争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想论争
第四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历程
第二节 《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
第三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节 杂文
第四章 小说(一)
第一节 1918-1928年概述
第二节 叶圣陶等“为人生”的小说
第三节 王鲁彦等的“乡土小说”
第四节 郁达夫等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第五节 包天笑等的通俗小说
第五章 小说(二)
第一节 1928-1937年概述
第二节 茅盾的《蚀》、《子夜》等小说
第三节 老舍的《月牙儿》、《骆驼祥子》等小说
第四节 巴金的《家》等小说
第五节 沈从文的《萧萧》、《边城》等小说
第六节 柔石、丁玲、吴组缃、萧红等的“左翼”小说
第七节 穆时英等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八节 李劫人的《死水微澜》等小说
第九节 张恨水的通俗小说
第六章 小说(三)
第一节 1937-1949年概述
第二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等的小说
第三节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第四节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第五节 钱钟书的《围城》
第六节 巴金的《寒夜》、老舍的《四世同堂》
第七节 徐讦、无名氏的小说
第八节 还珠楼主、秦瘦鸥等的通俗小说
第九节 孙犁、丁玲等的解放区小说
第七章 新诗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郭沫若的《女神》等诗集
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等的诗
第四节 冯至、李金发等的诗
第五节 殷夫和中国诗歌会的诗
第六节 戴望舒和《汉园集》三诗人的诗
第七节 艾青、田间及“七月派”的诗
第八节 穆旦等“中国新诗派”的诗
第九节 李季、阮章 竞的诗
第八章 散文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的散文
第三节 林语堂、何其芳、丰子恺等的散文
第四节 杂文
第五节 报告文学与游记
第九章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田汉、丁西林的话剧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北京人》等话剧
第四节 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
第五节 《白毛女》等根据地的歌剧
第十章 台湾文学(一)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的萌芽与成长
第二节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台湾新文学的重创与艰难前行
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的光复及与大陆文学的合流
中编
第一章 从建国后的思想批判到“文化大革命”
第二章 小说
第三章 新诗
第四章 话剧和散文
第五章 台湾文学(二)
下编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的形成及其走向
第二章 小说(一)
第三章 小说(二)
第四章 新诗
第五章 散文
第六章 戏剧
第七章 港澳文学
后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