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刑事法视野中的出罪研究》一书,是由作者杜辉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该书主要论述了在刑事法学体系中的出罪研究,作者不仅从理论上追溯出罪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优缺点,还立足于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体系提出了对出罪体系完善的建设性意见。
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论述出罪的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出罪的理念和原则、出罪的对象等。在作者看来,出罪问题应从形式和实质、理论和实践、实体和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得出适合我国出罪体系研究的出发点,并进而对出罪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我国对于出罪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大多是借鉴西方法律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可有时其并不适合中国社会的国情,因而往往会事倍功半。本书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作者对于出罪问题的见解,且该书详略得当、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因而可以成为学者们进行研究的资料。
对于出罪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国出罪体系及刑法学体系的丰富,而且还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纵观当今各国的刑事法制度,无一不遵循这样的理念:刑事法律不仅要惩罚犯罪还要保障人权。所以,对于出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保障人权,减少刑法误判的可能性。
目录
序言
摘要
第一章 出罪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 出罪的概念
一、出罪的不同语境
二、出罪概念界定的不同学说
三、本文对出罪的界定
第二节 出罪涉及的刑事法学科
一、出罪与刑法学
二、出罪与刑事诉讼法学
三、出罪与刑事政策学
第三节 出罪的分类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出罪的分类
二、出罪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四节 出罪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价值
第二章 出罪的理念与原则
第一节 出罪的理念
一、实质的犯罪观
二、谦抑主义
三、人权保障
第二节 出罪的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无罪推定原则
第三章 出罪的评价对象
第一节 出罪评价对象的界说
一、行为说
二、案件事实说
三、社会危害行为说
四、表明犯罪嫌疑的案件事实
第二节 出罪评价对象的确定标准
一、犯罪圈的意义
二、刑法中犯罪圈设定的模式
三、犯罪圈作为标准的理由
第三节 疑似行为
一、疑似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疑似行为的意义
第四章 出罪的评价模式
第一节 出罪评价模式的比较
一、三层次出罪评价模式
二、两层次的出罪评价模式
三、平面型的出罪评价模式
第二节 我国的出罪评价模式
一、我国刑法中的法定出罪途径
二、实体法中出罪的分类
三、我国的犯罪成立理论
四、我国出罪评价模式的缺陷
第三节 出罪评价模式的刑事政策分析
一、体系的繁与简
二、体系的开放与封闭
三、实质性评价的主导性与防御性
四、模式选择的社会政治因素
第五章 出罪的类型
第一节 形式出罪与实质出罪
一、概念的辨析
二、犯罪本质的界定
三、社会危害性理论的争议
四、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
五、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提倡
第二节 正当化出罪与轻微型出罪
一、正当化出罪的概念与特征
二、正当化出罪的类型
三、轻微型出罪的概念和特征
四、轻微型出罪的类型
第三节 超法规的出罪
一、超法规出罪的范围
二、超法规出罪的规范依据
三、超法规出罪的解释方法
四、超法规正当化行为的立法建议
第四节 免责型出罪
一、主观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二、免责事由
三、免责评价的原则
四、期待可能性评价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价值
第五节 可罚性与出罪
一、可罚性评价的范围
二、可罚性评价的出罪意义
三、可罚性评价的性质
四、相对不起诉与可罚性评价
第六节 程序性出罪
一、程序性出罪的范围
二、程序性出罪的性质
三、程序性出罪的后果
四、出罪的程序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后 记
Intergrated aprroach to acquitting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