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

副标题:无

作   者:张鸿雁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56410628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球城市化给环境带来压力,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社会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新思考,如“紧缩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面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压力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本书提出了“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这一理想类型,试图在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中寻找一种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对世界环境及资源的关注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主题,各国政府都热烈地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密切关注与重视。实现我们这一代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意义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所涵盖的议题涉及到人口、农业、工业、能源消耗、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获取的公平性以及城市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的城市形态正在被打破,而新的城市形态没有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创造出完整的体系和模式,因此,面对中国城市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寻求一种全新的城市“理想模式”和“理想类型”,既是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从“理想类型”认知的角度,试图构建“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页
1 循环社会建构目的——历史责任的社会价值取向
1.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建设——资源依赖型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2 城市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增长方式应大于增长本身
1.3 资源依赖型城市化困境——减少城市化的“耗能”
1.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认知与建构——城市化的现代性表象
2 循环社会构建的价值取向
2.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制度创新——要求社会整体进化
2.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文化价值
2.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城市宜居文化
2.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原生资源性”属性——“土地是财富之母”
2.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中的房地产——区域社会循环的重要因子
2.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价值决定房地产价值
2.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与中国房地产的需求特质
2.4.1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共性因素——刚性价格与刚性需求
2.4.2 区域性城市的特殊性:单体城市的特殊需求与突发性需求
2.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学视角——房地产市场的认知与误区
2.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应当有所作为
3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与“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3.1 工业化与城市社会变迁——中间性阶段的借鉴
3.2 后工业社会与城市现代化——中国正在历经的现实
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的“理想类型”
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与城市宜居性
4.1 宜居城市与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理论新维度
4.1.1 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
4.1.2 宜居城市的特征和条件
4.1.3 宜居城市的基本原则
4.2 循环城市社会的社会学视角
4.2.1 从循环经济到循环社会
4.2.2 循环社会理论应用的辨识
4.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特征
4.3.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宜居城市
4.3.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主题特征再认知
4.3.3 “衰弱型循环城市社会”与“改良型循环城市社会”比较
4.3.4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九大要素
4.3.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产业战略实践——以创意产业为例
4.3.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实施路径
5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空间环境创新与提升
5.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特征
5.1.1 城市空间环境及其要素
5.1.2 城市空间规划理论回顾与启示
5.1.3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特征
5.2 城市空间环境与循环型城市社会
5.2.1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构建的认知
5.2.2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的具体构建
5.3 循环型城市社会空间环境利用的实践
5.3.1 怀柔宜居城市生态空间建构
5.3.2 怀柔宜居城市空间布局
5.3.3 怀柔宜居城市景观构建
6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生态维护
6.1 生态维护的时代趋势及启示
6.1.1 生态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中轴”
6.1.2 生态省建设的启示
6.1.3 循环经济示范地区的启示
6.2 循环型城市社会构建的战略建议——以怀柔为个案
6.2.1 建设依据
6.2.2 空间框架——规划范围说明
6.2.3 时间框架——规划时段说明
6.2.4 结构框架——建构思路
6.2.5 构建目标、重点及实施步骤
6.2.6 基本任务与实施建议
7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文化建构
7.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模式诉求
7.1.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7.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居住模式诉求
7.2 住宅开发的“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
7.2.1 建筑技术的循环:可持续、生态化、智能化、节能省地
7.2.2 人文空间的循环:沟通、交流、守望相助
7.2.3 居住文化的循环:延续城市文脉,创新居住个性
7.2.4 城市规划的循环:协调、发展、超前
7.3 发展“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案例借鉴
7.3.1 日本在循环社会建设上的实践
7.3.2 北京怀柔“倚山型生态山居模式”开发理念建设
8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产业优化选择
8.1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传统产业发展
8.1.1 传统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
8.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对农业可持续
8.1.3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工业
8.1.4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服务产业
8.2 循环型城市社会与传统产业
8.2.1 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规划
8.2.2 循环型城市社会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
8.3 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8.3.1 国外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8.3.2 国内循环型城市社会传统产业改造实例
9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新型产业战略选择
9.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发展
9.1.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概念
9.1.2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功能
9.1.3 循环型城市对新型产业发展诉求
9.2 循环型城市条件下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模式
9.2.1 循环型城市与新型产业发展
9.2.2 构建循环型产业的政府与政策支持
9.3 循环型城市新型产业开发实例
9.3.1 生态房地产产业开发实例
9.3.2 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实例
9.3.3 绿色教育产业开发实例
10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公共空间与治理
10.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城市管理理念与原则
10.1.1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时空分析:滞后的城市化进程
10.1.2 经济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
10.1.3 新公共管理思潮与中国城市社会治理理念变革
10.1.4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公共治理的发展走向
10.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公共产品运营模式剖析
10.2.1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发展
10.2.2 国外城市公共产品运营模式分析
10.3 循环型城市社会公共治理的现实经验——以怀柔区城市基础设施为例
10.3.1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0.3.2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结论
10.3.3 怀柔城市基础建设运营模式
10.3.4 怀柔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及运营建议
1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文化型塑
11.1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诉求
11.1.1 循环型城市与文化的关系
11.1.2 宜居城市循环社会的城市文化内涵
11.1.3 城市文化对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11.2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构建
11.2.1 概述
11.2.2 循环型城市文化的发展策略
11.3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文化重塑个案——怀柔城市文化
11.3.1 怀柔城市文化定位
11.3.2 怀柔文化设施发展策略
11.3.3 怀柔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11.3.4 怀柔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11.3.5 怀柔景观文化发展策略
1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价值认同与传播
12.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必要性
12.1.1 有效的城市形象与理念推广
12.1.2 有助于城市打造招商引资的平台
12.1.3 有利于政府执政理念的强化与落实
12.1.4 促成市民文化内化与行为共识
12.1.5 提升城市认同度与凝聚力
12.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动员内涵
12.2.1 政府决策与运行机制动员
12.2.2 市民行为和公共理念动员
12.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动员方式
12.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途径设计
12.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战略动员的渠道策略
13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增长与理想
1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关联系统
13.2 循环型城市社会价值增长模式
13.3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
13.3.1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关联者
13.3.2 循环型城市社会增长的实践——案例分析
13.4 循环型城市社会的战略远景
13.4.1 基础层面:人居的需要
13.4.2 中级层面:城市发展的需要
13.4.3 高尚理想层面: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