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比较集中地介绍了19世纪人类学向20世纪人类学的转变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本书收录了作者评介西方人类学的成就与观点的十篇述评之作,对西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21世纪的人类学者面对的是一个与经典人类学大师所处的年代不同的问题。但是,他们近一个世纪逐步积累下来的一系列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依然有参考价值,对于克服全球化潜在的文化威胁,世界格局变化促成的新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族群与社群关系的张力,国家、现代性与社区生活的矛盾,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录
引言
一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从进化论到结构主义
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
社会学派、历史具体主义与心理学派、功能学派
社会人类学、新进化论、民族学、结构主义
二 需要与社会: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再思考
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对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理论更新
学科本体的讨论
结语
三 社会、文化与个人:“集体性格论”批判
“文化与人格”研究
“文化与人格”的批判与再批判
社会、文化与个人
四 象征、实践与反思:“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象征人类学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结构、实践与能动性
反思人类学
理论范式的多元化
五 文化的解释:格尔兹的诠释学探索
六 文化想像的力量:萨伊德论“东方”的表述
萨伊德与《东方学》
东方学的范畴和历史
东方学的文化深层结构
“本土化”、文化霸权、文化人类学
七 远方文化的谜: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引子:远方的求索
民族志与“文化科学”的建造
文本学派对民族志的重新思考
实验民族志的“艺术”
民族志的“面具”
附录:传媒时代人与文化的新视野
八 文化翻译中的“诱”、“讹”与“化”
翻译与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中的“诱”
“诱”——“讹”结合的文化误解
关于文化的“化”
九 从异域回归本土:文化批评、萨林斯、布迪厄
西方本土文化的批评
西方经济的符号解读:作为文化并置者的萨林斯
人的实践及其可沟通性:布迪厄的追求
十 “文化遗存”的启蒙:两篇文章的两种观点
费彻尔和马尔库思的文章
萨林斯的文章
读后的一点感想
参考文献
索引
一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从进化论到结构主义
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
社会学派、历史具体主义与心理学派、功能学派
社会人类学、新进化论、民族学、结构主义
二 需要与社会: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再思考
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对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理论更新
学科本体的讨论
结语
三 社会、文化与个人:“集体性格论”批判
“文化与人格”研究
“文化与人格”的批判与再批判
社会、文化与个人
四 象征、实践与反思:“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象征人类学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结构、实践与能动性
反思人类学
理论范式的多元化
五 文化的解释:格尔兹的诠释学探索
六 文化想像的力量:萨伊德论“东方”的表述
萨伊德与《东方学》
东方学的范畴和历史
东方学的文化深层结构
“本土化”、文化霸权、文化人类学
七 远方文化的谜: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引子:远方的求索
民族志与“文化科学”的建造
文本学派对民族志的重新思考
实验民族志的“艺术”
民族志的“面具”
附录:传媒时代人与文化的新视野
八 文化翻译中的“诱”、“讹”与“化”
翻译与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中的“诱”
“诱”——“讹”结合的文化误解
关于文化的“化”
九 从异域回归本土:文化批评、萨林斯、布迪厄
西方本土文化的批评
西方经济的符号解读:作为文化并置者的萨林斯
人的实践及其可沟通性:布迪厄的追求
十 “文化遗存”的启蒙:两篇文章的两种观点
费彻尔和马尔库思的文章
萨林斯的文章
读后的一点感想
参考文献
索引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