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力振孔孟学脉,以见内圣外王教之规模,且承之而进一步,以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事功与科学之问题。”
本书作为“新外王三书”之一,牟宗三先生深味时代剧变之痛感,综合参照东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秉性以及发展轨迹,讨论了儒家有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以及法家的物化的治道,对中国现代化以及科学民主等亦予以持思,多处从思想深处默合其后知识界关注的诸多急切问题。
目录
新版序
序
第一章 政道与治道
第一节 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
第二节 论世袭制之为政道
第三节 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
第四节 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
第五节 “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
第二章 论中国的治道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儒家的德化的治道
第三节 道家的道化的治道
第四节 法家的物化的治道
第三章 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
第一节 空无所有
第二节 理性之运用表现
第三节 理性之架构表现
第四节 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
第四章 论政治神话之根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
第三节 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
第五章 论政治神话之形态
第一节 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
第二节 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
第六章 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
第一节 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
第二节 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
第七章 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
第一节 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
第三节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
第四节 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
第八章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
甲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不足
第一节 内容表现之妙处
第二节 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
第三节 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第四节 “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含义:治者担负过重
第五节 结语与附识
乙 理性之外延的表现
第一节 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
第二节 “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
第三节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
第四节 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
第五节 外延表现之成就
第六节 外延表现之不足
第七节 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
第九章 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
上篇 顾、黄、王诸儒之理想
第一节 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
第二节 《待访录》中之《原君》
第三节 《待访录》中之《原法》
第四节 《日知录》中之论“法制”
第五节 《待访录》中之论“学校”
第六节 《黄书》中之《原极》
第七节 《黄书》中之《古仪》
第八节 《日知录》中之论“藩镇”
第九节 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
下篇 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
序言
第一节 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二节 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十章 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
序言
上篇 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
第一节 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资料摘录
第二节 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
下篇 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
引言 综述同甫之大意
第一节 生命之创造性
第二节 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
第三节 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
第四节 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
第五节 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
第六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
第七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
第八节 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
第九节 “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不足以言点化
第十节 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
第十一节 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
第十二节 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
第十三节 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
第十四节 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
第十五节 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合,生命与理性之统一
第十六节 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绝不可轻忽
序
第一章 政道与治道
第一节 论封建贵族政治与君主专制政治之取天下
第二节 论世袭制之为政道
第三节 论《礼运篇》所记孔子大同小康之说
第四节 孟荀及此后诸儒之观念
第五节 “立千年人极”之义理规模
第二章 论中国的治道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儒家的德化的治道
第三节 道家的道化的治道
第四节 法家的物化的治道
第三章 理性之运用表现与架构表现
第一节 空无所有
第二节 理性之运用表现
第三节 理性之架构表现
第四节 如何从运用表现转出架构表现
第四章 论政治神话之根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立体力量之创造性、理想性与神性性
第三节 生命强度之立体力量之向上超越性:超越性之纯净化而为宗教——圣贤人格之重要;超越性之感觉化限定化而为神话乃至政治神话——英雄人格之重要
第五章 论政治神话之形态
第一节 古代英雄主义的形态
第二节 近代集体主义的形态
第六章 论政治神话与命运及预言
第一节 圣人的使命感与英雄人物的使命感
第二节 宗教家的预言与政治上极权英雄人物的预言
第七章 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
第一节 政治科学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政治实践之坚实可靠的基础在哪里?社会世界之落实而定常不移的律则在哪里?
第三节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
第四节 政治与教化之限度以及政治与道德之分际
第八章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与外延的表现
甲 理性之内容的表现之妙处与不足
第一节 内容表现之妙处
第二节 从“得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
第三节 从“治天下”方面说明内容表现之不足:“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第四节 “唯仁者宜在高位”一观念之含义:治者担负过重
第五节 结语与附识
乙 理性之外延的表现
第一节 使用内容、外延两词之说明
第二节 “外延表现”之现实的因缘:阶级斗争之理想主义的解析
第三节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超越的平等性”之肯定
第四节 自然法与人权运动:“内在的平等性”之实现
第五节 外延表现之成就
第六节 外延表现之不足
第七节 本文之目的以及对于“政治如何能从神话转为理性的”中之“如何”之说明
第九章 社会世界实体性的律则与政治世界规约性的律则
上篇 顾、黄、王诸儒之理想
第一节 序言:实体性的律则与规约性的律则
第二节 《待访录》中之《原君》
第三节 《待访录》中之《原法》
第四节 《日知录》中之论“法制”
第五节 《待访录》中之论“学校”
第六节 《黄书》中之《原极》
第七节 《黄书》中之《古仪》
第八节 《日知录》中之论“藩镇”
第九节 明末顾、黄、王诸大儒理想之歪曲与延续
下篇 叶适、陈亮论有宋一代立国之格局
序言
第一节 叶水心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二节 陈同甫论宋立国之格局
第十章 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
序言
上篇 陈同甫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境界
第一节 论同甫与足以见同甫者资料摘录
第二节 与朱子往复论汉唐原书摘录
下篇 疏通朱陈所争论之问题之意义: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和之义理规模
引言 综述同甫之大意
第一节 生命之创造性
第二节 生命外冒不经理性的自觉:程朱所谓“暗合”之切义
第三节 生命之为“非理性的”之积极的意义
第四节 朱子纯以主观道德论英雄:不能正视生命之独特处
第五节 主观道德与客观功业之矛盾相
第六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克服:主观的克服
第七节 生命与理性之矛盾之客观的克服
第八节 陈同甫只是英雄主义:只落于生命强度之实然状态
第九节 “九转丹砂,点铁成金”所以可能之根据:同甫是从生命立场上,直下平铺,教人承认凡是英雄皆有价值:此只是英雄主义、直觉主义,不足以言点化
第十节 就“九转丹砂”以言点化之曲折:“天地无弃物,四时无剩运”之切义与真实义
第十一节 生命之原始价值与升举转化中之价值:引进历史判断以真实化历史
第十二节 朱子具备“九转丹砂”之第一步:道德判断与批判的鉴别,理性本体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知性与直觉之对立
第十三节 宋明儒对于历史大体只具备道德判断:理性只停于知性之抽象阶段中
第十四节 对于政治与历史作积极的思量:不自英雄与圣贤之“作用”处想,而要自客观政体方面作架构地想
第十五节 精鉴历史须通三关:道德判断与历史判断之综合,生命与理性之统一
第十六节 儒学、心性之学、成人成圣之学是一,亦绝不可轻忽
政道与治道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