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术文库:曲艺综论

副标题:无

作   者:吴文科

分类号:

ISBN:978756990032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曲艺综论》分为史论研究、艺象观察、人物评论、发展思考四部分。史论研究部分收录了作者关于曲艺理论研究的一些文章;艺象观察则针对曲艺发展中的一些迷误,给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人物评论则从自身角度评述了中国曲艺发展史上代表性的巨擘;*后的发展思考则是对曲艺发展改如何创新指明路径。

目录


自序:为了曲艺学的真正确立
第一编 史论探究
论曲艺的本质特征
“曲艺”与“说唱”及“说唱艺术”关系考辨
曲艺表演散论
论曲艺的导演艺术
略论曲艺的鉴赏批评与革新发展
相声的艺术发生及早期传统
潮州歌及其歌册的价值
曲艺说表:戏剧性不等于戏剧化
苏州评弹艺术特征讨论献疑
也谈苏州弹词音乐的革新与发展
全面繁荣与局部缺憾——改革开放30年曲艺事业纵览
论《中国曲艺志》编纂对曲艺学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编 艺象观察
相声审美:对接与错位——关干相声现状的美学思考
相声:在广播与电视之间——关于“电视相声”的研究提纲
相声发展的现实理路:盘点与清理
从京韵大鼓“骆(玉笙)派”形成看曲艺如何继承和创新——写在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逝世10周年之际
从二人转“走红”看曲艺当下命运
排演大戏:一种令人忧虑的曲艺团经营现象

第三编 人物评论
鲁迅对曲艺的贡献及其意义
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比较论纲
简论骆玉笙在京韵大鼓发展史上的地位
事业情怀大家风范——祝贺罗扬同志从事曲艺工作60周年
周良对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研究的重大贡献及启示意义
苏文茂相声表演的“文哏”特色及其当下意义——写在苏文茂先生从事相声表演65周年之际
马季:作为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
刘兰芳评书说演的声韵美及其当下意义
姜昆、梁左与“我”
论何忠华的艺术创造
论金丽生对苏州弹词的艺术传承——兼论影响当前苏州弹词传承发展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
周玉峰和常州曲艺的传承发展

第四编 发展思考
中国曲艺的当代命运
从文化生态角度系统认识和解决曲艺发展面临的问题
曲艺保护的基本理念与现实思路
“全球化”时代的曲艺传承与传播问题
现实中的曲艺和曲艺所面临的现实——在“现实与文艺:2009北京文艺论坛”上的即兴演讲
后记


【书摘与插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曲艺综论》:
  虽然一般认为潮州歌是属徒口吟诵式的说唱表演,没有程式性的专有曲调。但个别曲本即“歌册”却透露出一些我们不好理解的信息。比如封面标为《古板隋唐演义全歌》的长篇“歌册”,在内页的卷(回)名中,却标为“新造隋唐演义右调弹词卷之××”。这里的“右调”,谭正璧、谭寻父女在其于1982年由北京的书目文献出版社(即今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改称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木鱼歌、潮州歌叙录》一书“隋唐演义”条的叙录文字中,写作“古调”,即可理解成其认为是“古调”的抄刻之误。但即便是“古调”之误,则这个“古调”是否有着与之对应的“今调”?如果这里“古调”一语的逻辑重音在于强调曲本之“古”,则“调”字又作何解?为何不署“古本”?抑或如“右调”所示,还有着与其对应或相区别的“左调”之类的东西?这里的“调”是“曲调”之“调”呢,还是其他的意思?都很让人费解。
  同时,潮州歌虽名之为“歌”,但若按照曲艺的类型划分,事实上它是属于“说书”一类而非属于“唱曲”一类。好比“北京琴书”实属“唱曲”类中的“鼓曲”或日“板式曲”而非“说书”类中的“小书”,不宜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其由“歌册”的益本体制到艺术创造的审美功能,主要是属于长篇的“叙事”。曲本的形态,大体上与1967年上海市郊嘉定县出土的由北京永顺堂刻印的13种《明成化说唱词话》的话本体制相仿。因此,这里的“歌”当作“叙事长歌”而不作“歌曲”解。潮州歌也者,即为一种采用潮汕方音吟诵表演叙事长歌的曲艺“说书”形式。
  在所流行的地域和人群中,潮州歌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田间场院,还是家庭祠堂,人们在生产劳动和家居休闲之余,几乎都喜欢照本说唱。其中尤以妇女为甚。甚至流行在福建东山一带的潮州歌分支或者说已经发展而为一个独立曲种的“东山歌”,因此而被有的人称作“女书”。历史上的潮州歌说唱多为业余活动,属于群众自娱自乐和自我教育的手段。表演时,说唱者将“歌册”置于眼前,照本宣科,形式简便而易于掌握。家庭妇女们的自娱说唱则更加随意而且自由,边做手工边听赏,如果“吟诵”者说唱得疲累了,另外的人就会接替下去。
  不唯中国大陆,台湾乃至海外的潮汕籍人士中,潮州歌的影响同样巨大。在东南亚,不仅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华语电台里,每天都有专门的潮州歌节目播放,而且在泰国,佛经录音带中心发行的由潮籍华侨吴佩英灌录的潮州歌音带,数量十分巨大,共发行《蜘蛛记》、《双贵子》、《双鹦鹉》等潮州歌音带达四十九套、计有六百四十八卷之多。许多台湾及海外华侨,给故乡的亲人写信,甚至都采用潮州歌册的唱词体式,家人收到如此远隔重洋而又乡音浓重的“艺术家信”,或单独默念或全家唱诵,其感人场面,举世无双。据传清代旅居海外的侨胞陈载坤在异国给妻子写信,即是采用的“歌册”形式。妻子展读,倍感亲切,一时传为佳话。潮州歌在海外游子的心中,因而不只是思乡的凭借和乡情的慰藉,庶几也是一种文化的脐带,精神的依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术文库:曲艺综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