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欧洲学大家陈乐民的遗著。收录了作者晚年病中随笔、日记及生
前文章,披露作者病中所思:疼痛的感受、对时事的忧思、对启蒙的思索及
对个人心路历程的总结,淋漓展示一位知识分子的拳拳之心。是为一代知识
分子的真实发声。
目录
信札手迹 | 1
编者的话 | 5
辑一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病亦有乐 | 11
一九九八年病榻随记 | 14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 23
忆张芝联先生 | 45
三联印象 | 49
忆仲德 | 53
重读氓公《论程砚秋》 | 56
育英中学杂忆 | 61
给复三兄的信 | 65
随 想 | 69
日 记 | 80
也谈“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 107
辑二 碎石集
感情与理性的矛盾 | 111
此“封建”非彼“封建” | 123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冯友兰和清华文学院 | 127
历史的遗产 | 129
书画的悲哀 | 146
唐明皇与杨贵妃 | 147
《史记》不可复作 | 150
朱元璋“求直言” | 152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革命的可比性? | 153
青年恩格斯的剧作《科拉·第·黎恩济》 | 157
陈衡哲和她的《西洋史》 | 160
读汪熙老近著《英国东印度公司》 | 168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 172
全球化的悖论 | 180
“国学”热,所热何来? | 188
西方文化传统与世界历史 | 191
一项有久远意义的大事 | 205
《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序 | 210
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谈起 | 212
中西文化比较纲要 | 227
远距离看欧洲 | 276
辑三 徐光启述评
超前而寂寞的徐光启 | 287
徐光启、利玛窦及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会通与冲突 | 304
《从华夷到万国的先声》序言 | 346
徐光启,世界之人也 | 349
徐光启“练兵” | 352
编者的话 | 5
辑一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病亦有乐 | 11
一九九八年病榻随记 | 14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 23
忆张芝联先生 | 45
三联印象 | 49
忆仲德 | 53
重读氓公《论程砚秋》 | 56
育英中学杂忆 | 61
给复三兄的信 | 65
随 想 | 69
日 记 | 80
也谈“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 107
辑二 碎石集
感情与理性的矛盾 | 111
此“封建”非彼“封建” | 123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冯友兰和清华文学院 | 127
历史的遗产 | 129
书画的悲哀 | 146
唐明皇与杨贵妃 | 147
《史记》不可复作 | 150
朱元璋“求直言” | 152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革命的可比性? | 153
青年恩格斯的剧作《科拉·第·黎恩济》 | 157
陈衡哲和她的《西洋史》 | 160
读汪熙老近著《英国东印度公司》 | 168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 | 172
全球化的悖论 | 180
“国学”热,所热何来? | 188
西方文化传统与世界历史 | 191
一项有久远意义的大事 | 205
《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序 | 210
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谈起 | 212
中西文化比较纲要 | 227
远距离看欧洲 | 276
辑三 徐光启述评
超前而寂寞的徐光启 | 287
徐光启、利玛窦及十七世纪中西文化会通与冲突 | 304
《从华夷到万国的先声》序言 | 346
徐光启,世界之人也 | 349
徐光启“练兵” | 352
陈乐民文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