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sing questions in and of language:a study on rationalist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f Pre-Qin school of names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利民著

分类号:

ISBN:978756143843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这本书中,“人的概念思维体现为语言性认知操作三个不同模式”,与重新解读“白马非马”比起来,是个更重要的有智慧的发现,即便重新解读“白马非马”不是全能的,它却有独立的理论价值:三模式理论揭示了“人的概念思维”与“语言性认知操作”之间的关系。   作者的论证说明,纯语言性思辨对于全人类具有普适性……对于人类抽象思维的解释不必一定非像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那样,一定要求助于“隐喻”,它可以是,但不一定都是“隐喻性的”,高度抽象的哲学思想也可通过“体认”直接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一观点当算是对隐喻认知理论的一个批判性发展。    作者的创见在于提出了关于语言性认知操作的三模式说,并以这种模式论去说明西方语言形式和先秦古汉语与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很好的处理研究。对象的学术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意识。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在语言中盘旋
   1.2 哲学的语言关涉与名家的思想倾向
   1.3 名家“诡辩”命题研究的框架问题
   1.4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二章 语言性认知操作三模式论
   2.1 概念性思维:以“说”而“知”
   2.2 语言与世界同构:以“说”而“知”的理据性
   2.3 语言与思维的共性:以“说”而“知”的普适性
   2.4 语言性认知操作模式:以“说”而“知”的层次性
   2.4.1 引言
   2.4.2 具体实在模式
   2.4.3 抽象概念模式
   2.4.4 纯语言反思模式
   2.4.5 小结
  第三章 语言特点与思辨理性的语言进路
   3.1 西方语言形式中盘旋出的哲学问题
   3.1.1 系词to be
   3.1.2 名词的形式意义
   3.1.3 主谓句法结构的形式性
   3.2 先秦古汉语与先秦哲学的语言关涉
   3.2.1 古汉语的特征与哲学的理性追问
   3.2.2 先秦哲学对“名”的关注
   3.2.3 本书所论之先秦名家
  第四章 先秦名家“诡辩”命题新解
   4.1 语词的“使用”与“提及”
   4.2 “诡辩”命题研究的框架
   4.2.1 “历物十事”和“辩者二十一事”
   4.2.2 “山出口”:一个难解的关键性命题
   4.3 名家“诡辩”命题新解
   4.3.1 惠施“历物十事”新解
   4.3.2 “辩者二十一事”新解
  第五章 公孙龙子“诡辩"命题新论
   5.1 公孙龙的语言哲学思想倾向
   5.1.1 《名实论》:夫名实,谓也
   5.1.2 《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5.2 公孙龙的三大“诡辩”命题
   5.2.1 “白马”非“马”
   5.2.2 “二”无“一”
   5.2.3 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Raising questions in and of language:a study on rationalist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of Pre-Qin school of name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