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汉语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其中有关汉语的动态、数量、时空、语气四类范畴的研究及对助词的处理有不少创见。对病句作了分析,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作了比较。
目录
目录
序 胡明扬
第一章 绪论
1.1 语法和语法规则
1.1.1 语法是构词造句的规则
1.1.2 学习语法的目的
1.1.3 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1.1.4 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
1.2 汉语语法的特点
1.3 古今语法的差别
1.4 方言和语法
1.5 语体和语法
1.6 语音、文字和语法
1.7 实用语法和理论语法
第二章 语法单位和语法分析
2.1 汉语的语法单位
2.1.1 语法分析需要把一句话切分成若干语法单位
2.1.2 语素
2.1.3 词
2.1.4 短语
2.1.5 句子
2.2.1 结构和短语
2.2 汉语的结构规则概述
2.2.2 汉语的结构类型
2.3 分析句子的基本方法
2.3.1 句子成分分析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综合分析法
2.4 结构和语义
第三章 词的构造
3.1 汉语语素的特点和分类
3.1.1 汉语语素和汉字
3.1.2 自由语素、粘着语素和半自由语素
3.1.3实语素和虚语素
3.1.4 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3.2 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3.2.1 联合式合成词
3.2.2 偏正式合成词
3.2.3 述宾式合成词
3.2.4 述补式合成词
3.2.5 主谓式合成词
3.2.6 附加式合成词
3.2.7 重叠式合成词
3.3.2 简称的类型
3.3 简称
3.3.1 简称和全称
3.3.3 简称构成新词
3.4 词和非词的界限
3.4.1 自由和粘着
3.4.2 能不能扩展
3.4.3 语义有没有变化
第四章 词的分类
4.1 词的分类原则
4.2.1 实词和虚词
4.2.2 体词和谓词
4.2 词类概述
4.3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
4.3.1 名词
4.3.2 处所词
4.3.3 时间词
4.3.4 方位词
4.3.5 数词
4.3.6 量词
4.3.7 动词
4.3.8 形容词
4.3.9 指代词
4.4.1 副词
4.4 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
4.4.2 介词
4.4.3 连词
4.4.4 助词
4.5 叹词和象声词
4.5.1 叹词
4.5.2 象声词
4.6 同音词和兼类词
第五章 短语的结构和分类
5.1.1 汉语不必把词作为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
5.1 短语是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
5.1.2 短语的内部结构比较固定
5.1.3 把短语作为基本的句法单位可以简化语法分析
5.2 短语的结构
5.2.1 附加结构
5.2.2 重叠结构
5.2.3 数量结构
5.2.4 同位结构
5.2.5 偏正结构
5.2.6 述宾结构
5.2.8 联合结构
5.2.7 述补结构
5.2.9 连动结构
5.2.10 兼语结构
5.2.11 主谓结构
5.3 短语的层次分析
5.3.1 附加结构的层次分析
5.3.2 附加结构和述补结构
5.3.3 重叠结构和联合结构
5.3.4 同位结构的层次分析
5.3.5 兼语结构的层次分析
5.4 短语的命名和分类
5.4.1 名词短语
5.4.2 动词短语
5.4.3 形容词短语
5.4.4 副词短语
5.4.5 介词短语
5.4.6 四字语
第六章 句子的类型
6.1 句子是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
6.2 整句和零句
6.3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6.4 单句和复句
6.5 句子按语气分类
第七章 主语和谓语7.1 句子成分
7.2 主语与谓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
7.2.1 主语是话题,谓语是说明
7.2.2 主语代表已知信息,谓语说明新信息
7.2.3 主语表示定指的人和事物
7.2.4 主语强调周遍性
7.2.5 主语和谓语的联系比较灵活
7.3 主语的类型
7.3.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主语
7.3.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主语
7.3.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主语
7.4 谓语的类型
7.4.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谓语
7.4.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谓语
7.4.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谓语
第八章 述语和宾语8.1 述语与宾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
8.1.1 述语是跟宾语或补语相对的直接成分
8.1.2 述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宾语表示动作或状态涉及的事物、时间、?处所和数量
8.1.3 有的述语带有“致使”的意义
8.1.4 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事物
8.1.5 有些宾语有补充述语的作用
8.1.6 述语的复杂化是汉语发展的新趋势
8.2 述语的类型
8.2.1 述宾式动词短语作述语
8.2.2 联合式动词短语作述语
8.2.3 其他动词短语作述语
8.2.4 形容词短语作述语
8.3 宾语的类型
8.3.1 体词和体词性短语作宾语
8.3.2 谓词和谓词性短语作宾语
第九章 定语、状语和中心语
9.1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9.2 定语和状语的位置
9.3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
9.4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
9.5 助词de在偏正结构中的语法作用
9.6 定语的类型
9.6.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9.6.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定语
9.6.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定语
9.6.4 象声词短语作定语
9.7 状语的类型
9.7.1 副词和副词短语作状语
9.7.2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状语
9.7.3 介词短语作状语
9.7.4 四字语作状语
9.7.5 象声词短语作状语
9.8 偏正结构的顺序和层次
9.8.1 多项修饰语和多项中心语
9.8.2 多项定语的顺序
9.8.3 多项状语的顺序
9.8.4 定语和状语的层次分析
第十章 补语
10.1.2 补语和宾语的区分
10.1.1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头的补充说明成分
10.1 补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
10.1.3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和用“得”联系的补语
10.1.4 “得”的语法作用
10.1.5 述补结构的表述重心
10.1.6 补语和状语的比较
10.1.7 述语和状语的比较
10.1.8 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给补语分类
10.2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
10.2.1 结果补语
10.2.2 趋向补语
10.2.3 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虚化
10.2.4 可能补语(259) 10.2.5 程度补语
10.3 用“得”联系的补语
10.3.1 程度补语
10.3.2 情态补语
10.4 补语的层次分析
第十一章 句子的复杂化
11.1 句子成分的扩展造成句子复杂化
11.2 句子成分的扩展
11.2.1 主语的扩展
11.2.2 谓语的扩展
11.2.3 述语的扩展
11.2.4 宾语的扩展
11.2.5 补语的扩展
11.2.6 定语的扩展
11.2.7 状语的扩展
11.2.8 中心语的扩展
11.2.9 多种成分扩展
11.3 句子的特殊成分
11.3.1 关联成分
11.3.2 独立成分
第十二章 句式的变换
12.1.1 肯定句和否定句
12.1 肯定和否定
12.1.2 “不”和“没有”
12.1.3 双重否定
12.2 陈述和疑问
12.2.1 是非问句
12.2.2 非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
12.3 主动和被动
12.3.1 主动句和被动句
12.3.2 “把”字句和“被”字句
12.4.1 存在句
12.4 位置和状态
12.4.2 隐现句
12.5 起点和终点
12.6 强调和减弱
12.6.1 表示强调(用“是”表示强调;用“连”表示强调)
12.6.2 表示减弱(否定词移位和否定的减弱;用“一点儿”和“有一点儿”表示减弱)
第十三章 句子的组合
13.1 用意合法组合复句
13.1.1 小句的主语相同
13.1.2 小句的主语不同
13.1.3 发端句是后续句的主语
13.2 用关联词语组合复句
13.2.1 并列关系(一般性并列关系;承接性并列关系;递进性并列关系;选择性并列关系)
13.2.2 因果关系(一般性因果关系;推断性因果关系;假设性因果关系;条件性因果关系;目的性因果关系)(365) 1 3.2.3转折关系(单纯性转折关系;让步性转折关系;逆反性转折关系)
13.3 复句和句群的层次
13.3.1 复句的层次
13.3.2 句群的层次
第十四章 数量范畴
14.1 汉语的语法范畴
14.2 数量范畴概述
14.2.1 汉语名词有数量范畴
14.2.2 汉语动词、形容词也有数量范畴
14.2.3 有些句法形式非有数量短语不可
14.3 数词和数量助词
14.3.1 基数和序数
14.3.2 “零”和“半”
14.3.3 “二”和“两”
14.3.4 分数、小数和倍数
14.3.5 复数
14.3.6 概数
14.3.7 “许多”、“好些”和“好多”
14.3.8 问数法
14.4.1 量词的语法性质
14.4 量词的语法性质及其分类
14.4.2 量词的分类
14.5 数量短语的类型及其语法功能
14.5.1 数量短语的类型
14.5.2 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动态范畴
15.1 动态范畴概述
15.2 动态范畴和动态助词
15.2.1 汉语用单个动词作谓语的局限性
15.2.2 动词表示动态要有动态助词辅助
15.2.3 动态助词的来源及其语法特征
15.3.1 了
15.3 动态助词表示的基本语义
15.3.2 着
15.3.3 过
15.3.4 “了”“着”“过”用法比较
15.3.5 “来”和“去”
15.3.6 来着
15.4 表示动态的其他语法手段
15.4.1 动词重叠
15.4.2 “的”和“呢”
第十六章 动态助词和动词分类
16.1 动态的表示跟动词的词义密切相关
16.2 结束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
16.3 趋向性动词和非趋向性动词
16.3.1 起来
16.3.2 出来/出去
16.3.3 上来/上去
16.3.4 下来/下去
16.3.5 过来/过去
16.3.6 开来
第十七章 动态助词的组合和变换
17.1 动态助词的组合
17.2.1 “来”和“了”的组合
17.2 “来”和“去”的变换形式
17.2.2 “去”和“了”的组合
17.3 “起来”的变换形式
17.3.1 动词/形容词+起来
17.3.2 动词/形容词+起来+了
17.3.3 动词/形容词+了+起来
17.3.4 动词+起来+名词/名词性短语
17.3.5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
17.3.6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了
17.3.7 动词/形容词+得/不+起来/起 来
17.4 “出来”的变换形式
17.3.8 动词+起来+后续成分(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小句)
17.5 其他动态助词的变换形式
17.6 动态助词的呼应
17.7 动态的比较
17.7.1 “想起来了”和“想了起来”
17.7.2 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动态助词语义相近
17.7.3 不同的动态助词互相替换,一般都有语义差别
17.7.4 动态和趋向
17.7.5 完成和完成进行
第十八章 时空范畴
18.1.1 时空范畴和方位词
18.1 时空范畴概述
18.1.2 汉语表示时间的方式
18.1.3 汉语表示空间的方式
18.1.4 起点和终点的表达
18.2 时间词语的类型和功能
18.2.1 时间词的类型
18.2.2 时间短语的类型
18.2.3 时间的相对性
18.3 时间副词
18.3.1 “已经”和“曾经”
18.3.2 “正在”和“将要”
18.3.3 “就”和“才”
18.3.4 “又”和“再”
18.4 处所词语的类型和功能
18.4.1 处所词的类型
18.4.2 处所短语的类型
第十九章 语气范畴(上)
19.1 语气范畴概述
19.1.1 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19.1.2 叹词是独立的语气助词
19.1.3 语气助词的分类
19.1.4 叹词的分类
19.1.5 语气的类型
19.2 确定语气
19.2.1 确认
19.2.2 显然
19.2.3 辩解
19.2.4 提醒
19.2.5 不满
19.3 夸张语气
19.4 停顿语气
第二十章 语气范畴(下)
20.1.1 是非问
20.1 疑问语气
20.1.2 非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20.2 反问语气
20.3 假设语气
20.4 测度语气
20.5 祈使语气
20.6 感叹语气
20.6.1 赞叹 感慨
20.6.2 意外 惊讶
20.6.3 提醒 领悟
20.6.4 不以为然 无可奈何
20.6.5 鄙视 责难
20.6.6 招呼 应答
20.6.7 高兴
20.7 语气助词的组合层次
20.8 副词和语气
20.9 语序和语气
附录
1.名词、量词组合表
2.动词、动态助词组合表
3.主要参考文献
4.例句来源
后记
实用汉语语法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