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你看过的书最后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

副标题:无

作   者:陈平原

分类号:

ISBN:978756992340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读书读书》是一本关于“读书”“买书”“藏书”这一读书人雅事的集子,由陈平原编写,共收入了林语堂、老舍、周作人、王力、叶灵凤等24位知名学者、作家的48篇文章,带你分享他们的读书智慧和心得。读书是一辈子的乐事,正因为其乐无穷,才引得一代代读书人如痴如醉。随便翻翻,也许在书中,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目录】

目 录

|再 记|

| 序 |

|附 记|

|导 读|

随便翻翻 ◎ 鲁迅| 001

闭户读书论 ◎ 周作人| 005

入厕读书 ◎ 周作人| 009

古书可读否的问题 ◎ 周作人| 014

再论线装书 ◎ 陈源| 016

读书的艺术 ◎ 林语堂| 022

论读书 ◎ 林语堂| 030

吸烟与教育 ◎ 林语堂| 040

考而不死是为神 ◎ 老舍| 042

读书 ◎ 老舍| 044

读书 ◎ 叶圣陶| 048

重读之书 ◎ 叶灵凤| 051

读书界的风尚 ◎ 冯至| 053

事事关心 ◎ 马南邨| 058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 孙犁| 061

“书读完了” ◎ 东方望| 067

谈读书和“格式塔” ◎ 金克木| 077

书呆子 ◎ 王力| 084

战时的书 ◎ 王力| 089

书痴 ◎ 叶灵凤| 094

书斋趣味 ◎ 叶灵凤| 097

书痴 ◎ 黄裳| 099

我之于书 ◎ 夏丏尊| 106

版本小言 ◎ 阿英| 108

论书生的酸气 ◎ 朱自清 | 112

藏书印 ◎ 唐弢 | 122

藏书票 ◎ 唐弢 | 125

书和回忆 ◎ 黄永玉| 127

读书诸相 ◎ 许国璋| 132

旧书铺 ◎ 茅盾| 137

旧书店 ◎ 叶灵凤| 142

卖书 ◎ 郭沫若| 144

买书 ◎ 朱自清| 148

恨书 ◎ 宗璞| 151

《西谛书话》序 ◎ 叶圣陶| 155

访笺杂记 ◎ 郑振铎| 158

售书记 ◎ 郑振铎| 167

《劫中得书记》序 ◎ 郑振铎| 172

《劫中得书记》新序 ◎ 郑振铎| 177

书的梦 ◎ 孙犁| 182

我的二十四史 ◎ 孙犁| 189

姑苏访书记 ◎ 黄裳| 192

东京的书店 ◎ 周作人 | 198

三家书店 ◎ 朱自清 | 204

书林即事 ◎ 唐弢 | 213

琉璃厂 ◎ 黄裳| 219

城隍庙的书市 ◎ 阿英| 227

西门买书记 ◎ 阿英| 237

|编辑附记| ◎ 241


【免费在线读】

随便翻翻

鲁 迅

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我*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但后来竟也慢慢的认识字了,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

倘要骗人,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我并不是说,天下没有指导后学看书的先生,有是有的,不过很难得。

这里只说我消闲的看书——有些正经人是反对的,以为这么一来,就“杂”!“杂”,现在又算是很坏的形容词。但我以为也有好处。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看一本旧历本,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是有这么多的禁忌。看见了宋人笔记里的“食菜事魔”,明人笔记里的“十彪五虎”,就知道“哦呵,原来‘古已有之’。”但看完一部书,都是些那时的名人轶事,某将军每餐要吃三十八碗饭,某先生体重一百七十五斤半;或是奇闻怪事,某村雷劈蜈蚣精,某妇产生人面蛇,毫无益处的也有。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坏,他用的是*坏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倘有机会遇见,不要皱起眉头,显示憎厌之状,也可以翻一翻;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用一样的办法。例如杨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来,他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这也有一点危险,也就是怕被它诱过去。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的方法,很费事,没有用真的金矿来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但这样的好东西,在中国现有的书里,却不容易得到。我回忆自己的得到一点知识,真是苦得可怜。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阔气的时代”的。

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了,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所以我想,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但如果他专讲天王星,或海王星,虾蟆的神经细胞,或只咏梅花,叫妹妹,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那么,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我自己,是因为懂一点日本文,在用日译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国社会史》应应急的,都比我历来所见的历史书类说得明确。前一种中国曾有译本,但只有一本,后五本不译了,译得怎样,因为没有见过,不知道。后一种中国倒先有译本,叫作《中国社会发展史》,不过据日译者说,是多错误,有删节,靠不住的。

我还在希望中国有这两部书。又希望不要一哄而来,一哄而散,要译,就译他完;也不要删节,要删节,就得声明,但*好还是译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读者想一想。

十一月二日

(选自《鲁迅全集》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目录


目 录

|再 记|

| 序 |

|附 记|

|导 读|

随便翻翻 ◎ 鲁迅| 001

闭户读书论 ◎ 周作人| 005

入厕读书 ◎ 周作人| 009

古书可读否的问题 ◎ 周作人| 014

再论线装书 ◎ 陈源| 016

读书的艺术 ◎ 林语堂| 022

论读书 ◎ 林语堂| 030

吸烟与教育 ◎ 林语堂| 040

考而不死是为神 ◎ 老舍| 042

读书 ◎ 老舍| 044

读书 ◎ 叶圣陶| 048

重读之书 ◎ 叶灵凤| 051

读书界的风尚 ◎ 冯至| 053

事事关心 ◎ 马南邨| 058

与友人论学习古文 ◎ 孙犁| 061

“书读完了” ◎ 东方望| 067

谈读书和“格式塔” ◎ 金克木| 077

书呆子 ◎ 王力| 084

战时的书 ◎ 王力| 089

书痴 ◎ 叶灵凤| 094

书斋趣味 ◎ 叶灵凤| 097

书痴 ◎ 黄裳| 099

我之于书 ◎ 夏丏尊| 106

版本小言 ◎ 阿英| 108

论书生的酸气 ◎ 朱自清 | 112

藏书印 ◎ 唐弢 | 122

藏书票 ◎ 唐弢 | 125

书和回忆 ◎ 黄永玉| 127

读书诸相 ◎ 许国璋| 132

旧书铺 ◎ 茅盾| 137

旧书店 ◎ 叶灵凤| 142

卖书 ◎ 郭沫若| 144

买书 ◎ 朱自清| 148

恨书 ◎ 宗璞| 151

《西谛书话》序 ◎ 叶圣陶| 155

访笺杂记 ◎ 郑振铎| 158

售书记 ◎ 郑振铎| 167

《劫中得书记》序 ◎ 郑振铎| 172

《劫中得书记》新序 ◎ 郑振铎| 177

书的梦 ◎ 孙犁| 182

我的二十四史 ◎ 孙犁| 189

姑苏访书记 ◎ 黄裳| 192

东京的书店 ◎ 周作人 | 198

三家书店 ◎ 朱自清 | 204

书林即事 ◎ 唐弢 | 213

琉璃厂 ◎ 黄裳| 219

城隍庙的书市 ◎ 阿英| 227

西门买书记 ◎ 阿英| 237

|编辑附记| ◎ 241


【免费在线读】

随便翻翻

鲁 迅

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我*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但后来竟也慢慢的认识字了,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

倘要骗人,这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像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没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我并不是说,天下没有指导后学看书的先生,有是有的,不过很难得。

这里只说我消闲的看书——有些正经人是反对的,以为这么一来,就“杂”!“杂”,现在又算是很坏的形容词。但我以为也有好处。譬如我们看一家的陈年账簿,每天写着“豆付三文,青菜十文,鱼五十文,酱油一文”,就知先前这几个钱就可买一天的小菜,吃够一家;看一本旧历本,写着“不宜出行,不宜沐浴,不宜上梁”,就知道先前是有这么多的禁忌。看见了宋人笔记里的“食菜事魔”,明人笔记里的“十彪五虎”,就知道“哦呵,原来‘古已有之’。”但看完一部书,都是些那时的名人轶事,某将军每餐要吃三十八碗饭,某先生体重一百七十五斤半;或是奇闻怪事,某村雷劈蜈蚣精,某妇产生人面蛇,毫无益处的也有。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坏,他用的是*坏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讲扶乩的书,讲婊子的书,倘有机会遇见,不要皱起眉头,显示憎厌之状,也可以翻一翻;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用一样的办法。例如杨光先的《不得已》是清初的著作,但看起来,他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这也有一点危险,也就是怕被它诱过去。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的方法,很费事,没有用真的金矿来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但这样的好东西,在中国现有的书里,却不容易得到。我回忆自己的得到一点知识,真是苦得可怜。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阔气的时代”的。

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了,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所以我想,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但如果他专讲天王星,或海王星,虾蟆的神经细胞,或只咏梅花,叫妹妹,不发关于社会的议论,那么,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我自己,是因为懂一点日本文,在用日译本《世界史教程》和新出的《中国社会史》应应急的,都比我历来所见的历史书类说得明确。前一种中国曾有译本,但只有一本,后五本不译了,译得怎样,因为没有见过,不知道。后一种中国倒先有译本,叫作《中国社会发展史》,不过据日译者说,是多错误,有删节,靠不住的。

我还在希望中国有这两部书。又希望不要一哄而来,一哄而散,要译,就译他完;也不要删节,要删节,就得声明,但*好还是译得小心,完全,替作者和读者想一想。

十一月二日

(选自《鲁迅全集》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简介】

陈平原

1954-

广东潮州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座高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他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领域有着精深研究和独到见解。

代表作品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等。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读书读书:你看过的书最后都会长成你的骨头和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