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那坡壮族民歌

副标题:无

作   者:周国文 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3046754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县内生活着壮、汉、苗、瑶、彝五个兄弟民族,故而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这之中,又因为生活在那坡的壮族,拥有布央、布僮(黑衣壮)、布侬、布侬安、布渣州、布结、布省、布嗷、布越等诸多支系,故而县内以壮族民歌为多。20世纪90年代,那坡壮族民歌以其优美而极富个性的曲调风格,渐为外界所认知、喜爱和关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书从歌种名称、流传范围、歌词格律和题材内容描述与解释了那坡壮族民歌的六个主要歌种;通过那坡壮族民歌代表性曲调音乐形态上的分析,揭示其各具特色的音乐特征。还从起源时间与地点两方面探讨那坡壮族民歌的历史源流;从宗教观念、部族文化、婚姻形态、审美意识等角度,剖析那坡壮族民歌的深刻内涵;从传承与保护方面,介绍那坡壮族民歌的传承方式、著名歌师、相关文艺团体以及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此外,作为那坡壮族民歌赖以生存的人文地理因素,也以其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而成为本书专题描述的一个重要对象。

目录

引言
绪言
第一章山高谷深孕“西”“伦”——那坡壮族民歌的生存背景
 第一节那坡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态
 第二节那坡壮族各支系来龙去脉
 第三节那坡壮族民族的历史源流
第二章“西”“伦“欢”歌谷有别——那坡壮族民歌的主要歌种
 第一节歌种各名称
 第二节流传范围
 第三节题材内容
 第四节歌词格律
第三章词鲜活来曲更美——那坡壮族民歌的音乐形态
 第一节“伦”“央”音乐形态特征
 第二节“西僮”音乐形态特征
 第三节“西上甲”音乐形态特征
 第四节 “西下甲”音乐形态特征
 第五节“盆侬安”音乐形态特征
 第六节“分越”音乐形态特征
 第四章曲曲壮歌遗古迹——那坡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宗教意识的积淀
 第二节婚姻演变的缩影
 第三节审美情趣的写照
 第四节部族文化的折光
第五章“哈伦”“华西”“代代传”——那坡壮族民歌的功用与传承
 第一节唱用场合
 第二节传承方式
 第三节文艺团体
 第四节著名歌师
第六章那坡有个“黑衣壮”——那坡壮族民歌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发展现状
 第二节保护措施
 第三节前景展望
大事记
内容分析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那坡壮族民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