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指向对中国古典美学史脉络的宏观把握,立足于魏晋之际社会变迁与思维进展的客观事实,讨论了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美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并企图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形态领域的变革中印证郭象的美学理论。本书分别从审美本体、审美态度、审美心理、审美人格四个方面讨论了郭象对庄子美学体系的发展。
目录
序001
前言如何理解并建构中国古典美学?005
绪论044
*节研究缘起044
第二节研究综述050
第三节研究思路058
第四节时代背景074
*章审美本体观080
*节本体置换:道——独化081
一、道本体081
二、独化本体083
第二节本体规定:自然——玄冥085
一、道法自然085
二、独化玄冥087
第三节“道法自然”向“独化玄冥”转换的审美意义089
第二章审美态度098
*节理论基础:无待逍遥——足性逍遥099
一、无待逍遥099
二、适性逍遥100
第二节审美实践:方外之游——游外冥内102
一、方外之游102
二、游外冥内104
第三节郭象“逍遥游”误读审美意义106
第三章审美心理130
*节心理方法:心斋、坐忘——双遣、忘迹131
一、心斋与坐忘131
二、双遣与忘迹132
第二节心理状态:虚静、物化——玄冥、无心134
一、虚静与物化134
二、玄冥与无心136
第三节郭象对庄子审美心理的发展与突破138
第四章审美人格156
*节天人关系:道法自然——独化玄冥158
一、庄子“道法自然”的人生观展开160二、郭象“独化玄冥”的人生观体现
——名教即自然165
第二节人格修养:无为顺自然——无心以顺有171
一、无为顺自然171
二、无心以顺有173
第三节审美人生:超然出世的理想人格
——淡然入世的现实人格177
结论192
附录196
参考文献201
后记207
《庄子注》与玄学美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