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们知道,一个有理由存在的“学科”,应该有属于它的质的规定性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这个学科“知识”的基础。“当代文学”如果还被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的话,当然也有属于它自身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如“社会主义文学”、“两结合创作方法”、“文艺思想斗争”;如“正面人物”、“中间人物”;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如“光明面”、“黑暗面”、“歌颁与暴露”;如“三突出”、“主题提炼”、“主题先行”;如“政治抒情诗”、“报捷文学”、“工厂史”、“革命回忆录”;如“集体创作”、“三结合创作”;如“工农作家”、“业余作家”、“驻会作家”;如“内部发行”、“手抄本”、“民间刊物”;如“鲜花”、“毒草”、“反党小说”、“阴谋文艺”;……这些概念,体现了“当代文学”的性质,联系着“当代文学”的特殊问题。不过,我们过去使用它们,常常缺乏必要的认真处理,或者是想简单地加以抛弃,或者在缺乏必要的辨析下继续沿用。我们既忽略了这些概念产生的语境,它们的特有的含义,又对它们的出现与“当代文学”的“构造”之间的复杂关系,缺乏明察。当然,也很少注意到它们在当代文学过程中的演化、分裂这一重要现象。
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们所设想的“当代文学关键词”研究,主要不在于编写一本有关当代文学主要语词的词典,以期规范使用者在运用这些概念时的差异和分歧,进而寻求通往概念确切性的道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质疑对这些概念的“本质化”的理解,不把它们看作“自明”的实体,从看起来“平滑”、“统一”的语词中,发现裂隙和矛盾,暴露它们的“构造”的性质,指出这些概念的形成和变异,与当代文学形态的确立和演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从对象内部,在内在逻辑上把握它们,来实现对“当代文学”的反思和清理。从收入本书的文章上看,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这一初衷。
目录
想改造/谢泳
因为要写一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史》,所以对“思想改造”这个词也就较为留意。要理清“思想改造”这个词,我以为要先说明这样三个问题:
一、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
二、思想改造。
三、思想改造运动。
对知识分子,毛泽东在很长时间内所持的是这样一种看法:他总是把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力量,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自己人。可以这样说,对于知识分子,他一直有成见,总是不信任他们,这个评价,从一个政党的体制化行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94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曾做过一个《关于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的决定》,所谓1933年的两个文件是指:一、“怎样分析阶级”;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1948年重印这两个决定的目的是因为这两个决定“只有一小部分现时已不适宜用,现在将这一部分删去,其余全部在现在的土地改革工作中基本上适用”。这两个决定中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也就是后来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而且以后对知识分子的评价还没有达到这两个决定的认识水平。
在“怎样分析阶级”的决定中,对于知识分子是这样说的:“知识分子不应该看做一种阶级成份,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成份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分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决定。一切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服从民主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应该充分使用他们为民主政府服务。同时教育他们克服其地主的、资产阶级的或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当著作家、当艺术家等的时候,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此种脑力劳动者,应受到民主政府法律的保护。”
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就是著名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讲话的第五部分是“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问题”。他说:“他们中也有极小部分人,是坚决跟反动派跑的,但是极大部分人看到了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种种腐败的反动,而对国民党统治和美帝国主义侵略表示不满,对于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抱着某种程度的同情,或持中立的态度,这些人是可能争取的,如果我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好好引导他们,给以适当的教育和改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为着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服务的。”
对于知识分子的这个评价,到了50年代就变成了毛泽东的“皮毛论”。这种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就是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现在可以从40年代他在延安的两次讲话中看出来。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的演说《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一文中说:“关于所谓‘知识分子’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知识分子特别宝贵。中央文件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决定,要争取广大的知识分子,只要他们是革命的,愿意参加抗战的,一概采取欢迎态度,这是很对的。因此知识分子就很光荣,土包子就吃不开。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但是我们晓得,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分子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毛泽东在这次演讲中讲了许多讽刺知识分子的话,从他的讲话风格上可以看出,他对知识分子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知识分子的判断,就成了这样的评价:“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与工农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但精神有很多不干净处,就是身体也不干净,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大小资产阶级都干净。这就叫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了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人的。”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虽然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有相当的肯定,但他的最终结论还是:“今后政府应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各类知识分子干部,并注意团结与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这个态度伴随了毛泽东一生,这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的重要原因。
从40年代的延安开始,“改造”这个词,就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同时也包括一些开明绅士和工商业者)。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改造”一词时,都是在教育知识分子时说的。可以说,在延安时期,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思想改造”,却是从1949年以后才出现的。在这之前,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要“改造”,但却还没有特别说明是要“改造”思想,还是要“改造”一切。那时对于知识分子的一个口号是“争取、团结、改造、培养”。这是194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专门制定的方针,这个方针后来成为所有解放区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这个指示中这样认为:“争取、团结、改造、培养知识分子——这是全解放区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1948年中共中央曾专门作过“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对新区学校教育的批示”,在这个通知中说:“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是我党重大的任务,为此应办抗大式的训练班,逐批地对已有的知识青年施以短期的政治教育。要大规模的办,目的在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受一次这样的训练。”在50年代初期,“思想改造”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先有了“思想改造”,然后才有了“思想改造运动”。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完全是一回事。
50年代初期出版的两本新知识词典中对于“思想改造”都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解释的。当时集体编著的《新知识辞典续编》,对于“思想改造”这样说:
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反映其阶级利益的思想,如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凡是其他阶级出身的人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这种使思想转变的方法过程,叫做思想改造。
陈北鸥编著的《人民学习辞典》对“思想改造”是这样解释的:
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反映本阶级利益的思想。例如: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工人阶级思想等。只有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最能反映客观真理。凡是其他阶级出身,愿意追求真理的人,都应当放弃自己阶级的立场、偏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改造自己的思想。凡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排除非工人阶级思想,使思想转变的方法过程,叫做思想改造。
这两本辞典的解释大同小异,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个名词的认识。由“思想改造”到“思想改造运动”,这期间有过一些变化。在50年代初期,人们常常听到“思想改造”这样的说法,但这仅仅是一种要求从旧时代过来的各类人都要适应新时代的一个普及性的新词汇,它成为一种运动还是一年多以后的事。由“思想改造”成为后来的“思想改造运动”,固然是一个时代政治文化精神体现的必然结果,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知识分子自己也应当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就是说,后来发生的“思想改造运动”,是由时代本身的压力和知识分子的主动性相结合才成为一场给知识分子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的起源,和两个人有直接关系。一个是马寅初,另一个是周恩来。
因为要写一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史》,所以对“思想改造”这个词也就较为留意。要理清“思想改造”这个词,我以为要先说明这样三个问题:
一、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
二、思想改造。
三、思想改造运动。
对知识分子,毛泽东在很长时间内所持的是这样一种看法:他总是把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力量,而没有把他们看成是自己人。可以这样说,对于知识分子,他一直有成见,总是不信任他们,这个评价,从一个政党的体制化行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94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曾做过一个《关于一九三三年两个文件的决定》,所谓1933年的两个文件是指:一、“怎样分析阶级”;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1948年重印这两个决定的目的是因为这两个决定“只有一小部分现时已不适宜用,现在将这一部分删去,其余全部在现在的土地改革工作中基本上适用”。这两个决定中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也就是后来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而且以后对知识分子的评价还没有达到这两个决定的认识水平。
在“怎样分析阶级”的决定中,对于知识分子是这样说的:“知识分子不应该看做一种阶级成份,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成份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分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决定。一切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服从民主政府法令的条件下,应该充分使用他们为民主政府服务。同时教育他们克服其地主的、资产阶级的或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知识分子在他们从事非剥削别人的工作,如当教员、当编辑员、当新闻记者、当事务员、当著作家、当艺术家等的时候,是一种使用脑力的劳动者。此种脑力劳动者,应受到民主政府法律的保护。”
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有一个讲话,这个讲话就是著名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讲话的第五部分是“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问题”。他说:“他们中也有极小部分人,是坚决跟反动派跑的,但是极大部分人看到了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种种腐败的反动,而对国民党统治和美帝国主义侵略表示不满,对于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抱着某种程度的同情,或持中立的态度,这些人是可能争取的,如果我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好好引导他们,给以适当的教育和改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为着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服务的。”
对于知识分子的这个评价,到了50年代就变成了毛泽东的“皮毛论”。这种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也就是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现在可以从40年代他在延安的两次讲话中看出来。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的演说《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一文中说:“关于所谓‘知识分子’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知识分子特别宝贵。中央文件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决定,要争取广大的知识分子,只要他们是革命的,愿意参加抗战的,一概采取欢迎态度,这是很对的。因此知识分子就很光荣,土包子就吃不开。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但是我们晓得,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分子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毛泽东在这次演讲中讲了许多讽刺知识分子的话,从他的讲话风格上可以看出,他对知识分子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知识分子的判断,就成了这样的评价:“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与工农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但精神有很多不干净处,就是身体也不干净,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大小资产阶级都干净。这就叫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了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人的。”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虽然对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有相当的肯定,但他的最终结论还是:“今后政府应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各类知识分子干部,并注意团结与教育现有一切有用的知识分子。”这个态度伴随了毛泽东一生,这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的重要原因。
从40年代的延安开始,“改造”这个词,就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同时也包括一些开明绅士和工商业者)。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改造”一词时,都是在教育知识分子时说的。可以说,在延安时期,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思想改造”,却是从1949年以后才出现的。在这之前,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要“改造”,但却还没有特别说明是要“改造”思想,还是要“改造”一切。那时对于知识分子的一个口号是“争取、团结、改造、培养”。这是194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专门制定的方针,这个方针后来成为所有解放区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这个指示中这样认为:“争取、团结、改造、培养知识分子——这是全解放区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1948年中共中央曾专门作过“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对新区学校教育的批示”,在这个通知中说:“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是我党重大的任务,为此应办抗大式的训练班,逐批地对已有的知识青年施以短期的政治教育。要大规模的办,目的在争取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受一次这样的训练。”在50年代初期,“思想改造”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先有了“思想改造”,然后才有了“思想改造运动”。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完全是一回事。
50年代初期出版的两本新知识词典中对于“思想改造”都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解释的。当时集体编著的《新知识辞典续编》,对于“思想改造”这样说:
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反映其阶级利益的思想,如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等。凡是其他阶级出身的人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这种使思想转变的方法过程,叫做思想改造。
陈北鸥编著的《人民学习辞典》对“思想改造”是这样解释的:
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反映本阶级利益的思想。例如: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工人阶级思想等。只有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最能反映客观真理。凡是其他阶级出身,愿意追求真理的人,都应当放弃自己阶级的立场、偏见,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改造自己的思想。凡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排除非工人阶级思想,使思想转变的方法过程,叫做思想改造。
这两本辞典的解释大同小异,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个名词的认识。由“思想改造”到“思想改造运动”,这期间有过一些变化。在50年代初期,人们常常听到“思想改造”这样的说法,但这仅仅是一种要求从旧时代过来的各类人都要适应新时代的一个普及性的新词汇,它成为一种运动还是一年多以后的事。由“思想改造”成为后来的“思想改造运动”,固然是一个时代政治文化精神体现的必然结果,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知识分子自己也应当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就是说,后来发生的“思想改造运动”,是由时代本身的压力和知识分子的主动性相结合才成为一场给知识分子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的起源,和两个人有直接关系。一个是马寅初,另一个是周恩来。
当代文学关键词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