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与最新研究成果,覆盖了电子政务的
理论基础、电子政务的管理理论、方法与研究实践。
本书共分九章: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电子政务的规划与组织管理、
电子政务的流程管理、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决策管理、
电子政务的服务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电子
政务的评价管理。本书在分析电子政务的发展、基本概念、类型与总体框
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政务的规划与组织、流程、信息资源、决策、服务
、安全、项目、评价等关键管理问题,多层面、多视角研究了电子政务的
管理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
。
本书可作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行政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的
研究和参考读物,以及各类从事电子政务管理、研究人员的学习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
1.1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1.1.1 电子政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1.1.2 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3 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4 英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5 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2 电子政务的概念、功能与特点
1.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1.2.2 电子政务的功能
1.2.3 电子政务的特点
1.3 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1.3.1 G2G模式
1.3.2 G2B模式
1.3.3 G2C模式
1.3.4 G2E模式
1.4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1.4.1 基础设施
1.4.2 信息资源
1.4.3 服务与应用系统
1.4.4 保障机制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规划与组织管理
2.1 电子政务的目标定位
2.1.1 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
2.1.2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2.1.3 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机构
2.2 电子政务的规划管理
2.2.1 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
2.2.2 电子政务规划的内容
2.2.3 电子政务规划的方法
2.2.4 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
2.3 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1 电子政务的战略决策机构
2.3.2 电子政务的实施协调机构
2.3.3 电子政务的社会参与机构
2.3.4 英国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5 美国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6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4 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2.4.1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产生背景
2.4.2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职责
2.4.3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素质能力
2.4.4 美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2.4.5 加拿大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第三章 电子政务的流程管理
3.1 政务流程概述
3.1.1 政务流程的含义
3.1.2 政务流程的组成
3.1.3 政务流程的类型
3.1.4 政务流程的特点
3.1.5 官僚制组织结构下政务流程的弊端
3.1.6 电子政务环境下急需政务流程重组
3.2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
3.2.1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3.2.2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步骤
3.2.3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关键环节
3.2.4 业务流程重组分析模型
3.2.5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分析模型应具备的特征
3.2.6 现有分析模型对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适应性
3.3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案例分析
3.3.1 Petri网与EEPC分析模型结合的可行性
3.3.2 基于EEPC的扩展的Petri网分析模型
3.3.3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典型性
3.3.4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现状
3.3.5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分析
3.3.6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再造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
4.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
4.1.1 电子政务信息源的不同类型
4.1.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原则
4.1.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渠道
4.1.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方法
4.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
4.2.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
4.2.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方式
4.2.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语言
4.2.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元数据
4.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4.3.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
4.3.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
4.3.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4.3.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4.4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
4.4.1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
4.4.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其主要构成要素
4.4.3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4.4.4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表现形式
4.4.5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博弈分析
4.4.6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治理对策
第五章 电子政务的决策管理
5.1 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5.1.1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5.1.2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
5.1.3 电子政务有助于强化行政决策的公众监督
5.1.4 电子政务有助于降低行政决策的成本
5.1.5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人员的素质
5.2 电子政务的智能决策技术
5.2.1 数据仓库
5.2.2 数据挖掘
5.2.3 联机分析处理
5.2.4 Web挖掘
5.2.5 可视化技术
5.3 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
5.3.1 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5.3.2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5.3.3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提出
5.3.4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案例
第六章 电子政务的服务管理
6.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6.1.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含义
6.1.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阶段
6.1.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模式划分
6.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过渡模式的实现方式
6.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需求及其结构
6.2.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产生
6.2.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特征
6.2.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广度结构
6.2.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深度结构
6.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6.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分析的思路
6.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分析的模型
6.3.3 KANO-SPD矩阵中服务(S)的细分
6.3.4 KANO-SPD矩阵中公众(P)的细分
6.3.5 KANO-SPD矩阵中个体需求的识别
6.3.6 KANO-SPD矩阵中群体需求的识别
6.3.7 KANO-SPD矩阵中整体需求的识别
6.3.8 KANO-SPD矩阵中公众群体的识别
6.3.9 应用KANO-SPD矩阵需注意的问题
6.4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组织与构建
6.4.1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6.4.2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流程
6.4.3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体系结构
6.4.4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
6.5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管理
6.5.1 网格与网格式管理思想
6.5.2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细分
6.5.3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整合
第七章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7.1 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7.1.1 电子政务安全的提出
7.1.2 电子政务安全的目标
7.1.3 电子政务安全的策略
7.1.4 电子政务安全的管理
7.2 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
7.2.1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的概念
7.2.2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
7.2.3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7.2.4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要求
7.2.5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方法
7.2.6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案例
7.3 电子政务安全的技术保障
7.3.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7.3.2 边界安全
7.3.3 计算环境安全
7.3.4 支撑性技术设施安全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
8.1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过程与内容
8.1.1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项目管理
8.1.2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过程
8.1.3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内容
8.2 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模式
8.2.1 顺序开发模式
8.2.2 原型开发模式
8.2.3 RUP开发模式
8.3 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监理
8.3.1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含义
8.3.2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作用
8.3.3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内容
8.3.4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实施
8.4 电子政务项目的外包管理
8.4.1 电子政务外包的含义
8.4.2 电子政务外包的动力
8.4.3 电子政务外包的模式
8.4.4 电子政务外包的实施
8.5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
8.5.1 SaaS模式的含义
8.5.2 SaaS模式的特征
8.5.3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的策略
8.5.4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的风险
第九章 电子政务的评价管理
9.1 电子政务系统的综合评价
9.1.1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的含义
9.1.2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9.1.3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9.1.4 电子政务系统的平衡积分卡(EGS-BSC)
9.1.5 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功能展开(EGS-QFD)
9.1.6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集合
9.2 电子政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9.2.1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含义
9.2.2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原则
9.2.3 科学发展观下的电子政务绩效
9.2.4 将行政生态学引入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
9.2.5 基于QFD的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过程
9.2.6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9.3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9.3.1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含义
9.3.2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模型
9.3.3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实施
参考文献
1.1 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
1.1.1 电子政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1.1.2 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3 加拿大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4 英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5 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1.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2 电子政务的概念、功能与特点
1.2.1 电子政务的概念
1.2.2 电子政务的功能
1.2.3 电子政务的特点
1.3 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1.3.1 G2G模式
1.3.2 G2B模式
1.3.3 G2C模式
1.3.4 G2E模式
1.4 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1.4.1 基础设施
1.4.2 信息资源
1.4.3 服务与应用系统
1.4.4 保障机制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规划与组织管理
2.1 电子政务的目标定位
2.1.1 电子政务与行政生态环境
2.1.2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2.1.3 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机构
2.2 电子政务的规划管理
2.2.1 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
2.2.2 电子政务规划的内容
2.2.3 电子政务规划的方法
2.2.4 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
2.3 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1 电子政务的战略决策机构
2.3.2 电子政务的实施协调机构
2.3.3 电子政务的社会参与机构
2.3.4 英国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5 美国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3.6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组织体系
2.4 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2.4.1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产生背景
2.4.2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主要职责
2.4.3 政府首席信息官的素质能力
2.4.4 美国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2.4.5 加拿大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
第三章 电子政务的流程管理
3.1 政务流程概述
3.1.1 政务流程的含义
3.1.2 政务流程的组成
3.1.3 政务流程的类型
3.1.4 政务流程的特点
3.1.5 官僚制组织结构下政务流程的弊端
3.1.6 电子政务环境下急需政务流程重组
3.2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
3.2.1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基本原则
3.2.2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步骤
3.2.3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关键环节
3.2.4 业务流程重组分析模型
3.2.5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分析模型应具备的特征
3.2.6 现有分析模型对电子政务流程重组的适应性
3.3 电子政务流程重组案例分析
3.3.1 Petri网与EEPC分析模型结合的可行性
3.3.2 基于EEPC的扩展的Petri网分析模型
3.3.3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典型性
3.3.4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现状
3.3.5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分析
3.3.6 商业许可证申请流程的再造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管理
4.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
4.1.1 电子政务信息源的不同类型
4.1.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原则
4.1.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渠道
4.1.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方法
4.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
4.2.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
4.2.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方式
4.2.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的语言
4.2.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元数据
4.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4.3.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
4.3.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
4.3.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4.3.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4.4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
4.4.1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
4.4.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其主要构成要素
4.4.3 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4.4.4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表现形式
4.4.5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博弈分析
4.4.6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寻租的治理对策
第五章 电子政务的决策管理
5.1 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5.1.1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5.1.2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
5.1.3 电子政务有助于强化行政决策的公众监督
5.1.4 电子政务有助于降低行政决策的成本
5.1.5 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行政决策人员的素质
5.2 电子政务的智能决策技术
5.2.1 数据仓库
5.2.2 数据挖掘
5.2.3 联机分析处理
5.2.4 Web挖掘
5.2.5 可视化技术
5.3 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
5.3.1 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5.3.2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5.3.3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提出
5.3.4 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案例
第六章 电子政务的服务管理
6.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6.1.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含义
6.1.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阶段
6.1.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模式划分
6.1.4 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过渡模式的实现方式
6.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需求及其结构
6.2.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产生
6.2.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特征
6.2.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广度结构
6.2.4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的深度结构
6.3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6.3.1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分析的思路
6.3.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需求分析的模型
6.3.3 KANO-SPD矩阵中服务(S)的细分
6.3.4 KANO-SPD矩阵中公众(P)的细分
6.3.5 KANO-SPD矩阵中个体需求的识别
6.3.6 KANO-SPD矩阵中群体需求的识别
6.3.7 KANO-SPD矩阵中整体需求的识别
6.3.8 KANO-SPD矩阵中公众群体的识别
6.3.9 应用KANO-SPD矩阵需注意的问题
6.4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组织与构建
6.4.1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6.4.2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流程
6.4.3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体系结构
6.4.4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
6.5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管理
6.5.1 网格与网格式管理思想
6.5.2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细分
6.5.3 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的网格式整合
第七章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7.1 电子政务安全概述
7.1.1 电子政务安全的提出
7.1.2 电子政务安全的目标
7.1.3 电子政务安全的策略
7.1.4 电子政务安全的管理
7.2 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
7.2.1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的概念
7.2.2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
7.2.3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7.2.4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要求
7.2.5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方法
7.2.6 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的案例
7.3 电子政务安全的技术保障
7.3.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7.3.2 边界安全
7.3.3 计算环境安全
7.3.4 支撑性技术设施安全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
8.1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过程与内容
8.1.1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项目管理
8.1.2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过程
8.1.3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内容
8.2 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模式
8.2.1 顺序开发模式
8.2.2 原型开发模式
8.2.3 RUP开发模式
8.3 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监理
8.3.1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含义
8.3.2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作用
8.3.3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内容
8.3.4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监理的实施
8.4 电子政务项目的外包管理
8.4.1 电子政务外包的含义
8.4.2 电子政务外包的动力
8.4.3 电子政务外包的模式
8.4.4 电子政务外包的实施
8.5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
8.5.1 SaaS模式的含义
8.5.2 SaaS模式的特征
8.5.3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的策略
8.5.4 电子政务应用SaaS模式的风险
第九章 电子政务的评价管理
9.1 电子政务系统的综合评价
9.1.1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的含义
9.1.2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9.1.3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9.1.4 电子政务系统的平衡积分卡(EGS-BSC)
9.1.5 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功能展开(EGS-QFD)
9.1.6 电子政务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集合
9.2 电子政务绩效的综合评价
9.2.1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含义
9.2.2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原则
9.2.3 科学发展观下的电子政务绩效
9.2.4 将行政生态学引入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
9.2.5 基于QFD的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过程
9.2.6 电子政务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9.3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
9.3.1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含义
9.3.2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模型
9.3.3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实施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管理与实践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