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概要》内容简介:中华民族以古老灿烂的文明著称于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探索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探讨人生的真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即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对中华文化发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儒家文化,它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就思想和学术而言,儒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社会层面说,儒家文化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社会和谐、融洽、互济的价值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内容即是儒家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因此,研究儒家伦理思想,对于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我们今天通过伦理秩序的重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原始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
一、原始宗教
二、原始道德观念的萌发
三、原始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
第二节 夏商宗教思想的发展与殷人的道德自觉
一、夏商的宗教思想
二、殷人的道德自觉
第三节 西周的宗法伦理及其道德观念的初步发展
一、西周的宗法伦理及其道德观念
二、西周中后期德治思想的发展
三、周人道德观念的自觉化
第四节 “三代”的宗法伦理特征
第二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系化
第一节 春秋时期伦理形态的变化
一、西周的政治宗教伦理
二、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形态的演变
三、春秋时期新的道德范畴举要
第二节 孔子“仁学”伦理思想体系的创立
一、孔子“仁”的伦理思想
二、孔子“礼”的伦理道德规范
三、孔子伦理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
四、孔子的理想人格与道德修养论
第三节 子思学派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
一、子思学派及其著作
二、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的伦理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
一、人性善的道德本原论
二、“仁义”的道德论与“求放心”的修养论
三、“仁政”与“王道”:道德政治化
第五节 荀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
一、礼的起源
二、荀子对礼的改造
三、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与“化性起伪”的道德修养论
第六节 《易传》、《大学》、《中庸》的伦理思想
一、《易传》的伦理思想
二、《大学》的伦理思想
三、《中庸》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之特质
第一节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之结构分析
一、伦理与宗教的结合
二、伦理与宗法关系的结合
三、伦理与政治的结合
四、伦理学与哲学的一体化
第二节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色
一、人学性
二、现实性
三、和谐性
四、实践性
五、相对性
第三节 先秦儒家与其他诸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一、与道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二、与杨朱伦理思想之比较
三、与墨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四、与法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第四章 先秦儒家伦理学说主要德目
第一节 仁
一、“仁”的道德意蕴
二、“忠恕”的践仁之道
三、“为仁由己”的修养方法
四、“爱物”的仁学境界
第二节 义
一、义之道德意蕴
二、义利之辨
第三节 礼
一、礼的践行
二、礼之要义及其变化
第四节 智
一、“智”的认知义与道德义
二、从智的功用看其道德意蕴
三、智的境界意义
第五节 信
一、信的道德内涵
二、信的道德功用
三、信的道德要求
四、信的道德标准
第五章 先秦儒家伦理之要旨
第一节 道德原则:仁与义
一、“仁”是先秦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
二、“义”与“仁义”
第二节 道德根据:天道与人性
第三节 社会伦理:“五伦”
第四节 个人道德:“四德”
第五节 理想人格:内圣与外王
第六章 先秦儒家伦理讨论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一节 义利公私问题
第二节 “力”与“命”问题
第七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原始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
一、原始宗教
二、原始道德观念的萌发
三、原始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的一体化
第二节 夏商宗教思想的发展与殷人的道德自觉
一、夏商的宗教思想
二、殷人的道德自觉
第三节 西周的宗法伦理及其道德观念的初步发展
一、西周的宗法伦理及其道德观念
二、西周中后期德治思想的发展
三、周人道德观念的自觉化
第四节 “三代”的宗法伦理特征
第二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体系化
第一节 春秋时期伦理形态的变化
一、西周的政治宗教伦理
二、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形态的演变
三、春秋时期新的道德范畴举要
第二节 孔子“仁学”伦理思想体系的创立
一、孔子“仁”的伦理思想
二、孔子“礼”的伦理道德规范
三、孔子伦理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
四、孔子的理想人格与道德修养论
第三节 子思学派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
一、子思学派及其著作
二、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的伦理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
一、人性善的道德本原论
二、“仁义”的道德论与“求放心”的修养论
三、“仁政”与“王道”:道德政治化
第五节 荀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
一、礼的起源
二、荀子对礼的改造
三、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与“化性起伪”的道德修养论
第六节 《易传》、《大学》、《中庸》的伦理思想
一、《易传》的伦理思想
二、《大学》的伦理思想
三、《中庸》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之特质
第一节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之结构分析
一、伦理与宗教的结合
二、伦理与宗法关系的结合
三、伦理与政治的结合
四、伦理学与哲学的一体化
第二节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色
一、人学性
二、现实性
三、和谐性
四、实践性
五、相对性
第三节 先秦儒家与其他诸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一、与道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二、与杨朱伦理思想之比较
三、与墨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四、与法家伦理思想之比较
第四章 先秦儒家伦理学说主要德目
第一节 仁
一、“仁”的道德意蕴
二、“忠恕”的践仁之道
三、“为仁由己”的修养方法
四、“爱物”的仁学境界
第二节 义
一、义之道德意蕴
二、义利之辨
第三节 礼
一、礼的践行
二、礼之要义及其变化
第四节 智
一、“智”的认知义与道德义
二、从智的功用看其道德意蕴
三、智的境界意义
第五节 信
一、信的道德内涵
二、信的道德功用
三、信的道德要求
四、信的道德标准
第五章 先秦儒家伦理之要旨
第一节 道德原则:仁与义
一、“仁”是先秦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
二、“义”与“仁义”
第二节 道德根据:天道与人性
第三节 社会伦理:“五伦”
第四节 个人道德:“四德”
第五节 理想人格:内圣与外王
第六章 先秦儒家伦理讨论的其他重要问题
第一节 义利公私问题
第二节 “力”与“命”问题
第七章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概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