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本书是傅斯年的一部重要的历史学著作。此书从语言学角度入手,从甲骨文钟鼎彝器直到先秦典籍中有关“性”、“命”二字悉数统计,以音韵、训诂、考据方法,通过字形寻求字义。在探求古字演进的过程中,作者又进一步探求其演进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性”、“命”两字的解释来梳理孔、孟、荀、墨诸子思想,最终得出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之集大成的结论。
目录
序/1
引语/1
上卷 释字/1
第一章 提纲/3
第二章 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其字义/4
第三章 周诰中之“性”、“命”字/26
第四章 《诗经》中之“性”、“命”字/34
第五章 《左传》、《国语》中之“性”、“命”字/41
第六章 《论语》中之“性”、“命”字/47
第七章 论《告子》言“性”实言生兼论《孟子》一书之“性”
字在原本当作“生”字/49
第八章 论《荀子·性恶》、《正名》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
当作“生”字/53
第九章 论《吕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57
第十章 “生”与“性”、“令”与“命”之语言学的关系/59
中卷 释义/69
第一章 周初人之“帝”、“天”/71
第二章 周初之“天命无常”论/81
第三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98
第四章 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105
第五章 总叙以下数章/111
第六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118
第七章 墨子之非命论/126
第八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34
第九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44
第十章 本卷结语/153
下卷 释绪/157
第一章 汉代性之二元说/159
第二章 理学之地位/169
引语/1
上卷 释字/1
第一章 提纲/3
第二章 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其字义/4
第三章 周诰中之“性”、“命”字/26
第四章 《诗经》中之“性”、“命”字/34
第五章 《左传》、《国语》中之“性”、“命”字/41
第六章 《论语》中之“性”、“命”字/47
第七章 论《告子》言“性”实言生兼论《孟子》一书之“性”
字在原本当作“生”字/49
第八章 论《荀子·性恶》、《正名》诸篇中之“性”字在原本
当作“生”字/53
第九章 论《吕氏春秋》中“性”字在原本当作“生”字/57
第十章 “生”与“性”、“令”与“命”之语言学的关系/59
中卷 释义/69
第一章 周初人之“帝”、“天”/71
第二章 周初之“天命无常”论/81
第三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98
第四章 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105
第五章 总叙以下数章/111
第六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118
第七章 墨子之非命论/126
第八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34
第九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44
第十章 本卷结语/153
下卷 释绪/157
第一章 汉代性之二元说/159
第二章 理学之地位/169
性命古训辨证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