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海滨小城停留了一段时间,杨先生开车送我们去伦敦,在路上问我们去不去林肯(Lincoln)。
林肯郡,多么熟悉的地名,它的古老足以令造访过这个城市的人不由得生出莫名的优越感,特别是这里有著名的林肯大教堂,在英国教会史上也是重要的朝圣地。我们把车泊在路边,就沿着窄窄的、蜿蜒曲折的占老街巷寻大教堂的方向而去。
有些人,虽然从未谋面,却总感亲切;有些地方,虽然从未造访,却不觉陌生。林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小城。它的历史始于古罗马时代,中世纪的时候是英格兰主要的城市之一,那时林肯与欧洲大陆进行羊毛、皮革等贸易,十分富有。今天小城仍然充满中世纪情调,古建筑保存得非常完好,哪怕是跨越街头的——堵旧墙都不会被人轻易移动。
英国人爱花,街巷旁几乎所有的窗台和门口都点缀着美丽的鲜花;小旅舍的招牌和商店橱窗甲的可爱玩艺相映成趣。一路走到林肯城堡,里面正准备民俗表演。许多穿着占装的人从城堡的拱门中走出来。我们抓住机会与他们合影,还央求那位身穿苏格兰服装的老伯为我们吹奏苏格兰风笛。一时间,历史利民俗的氛围使人有种不真实感,仿佛回到了英国中世纪的林肯郡。
林肯大教堂建立于11世纪末,后世一直有扩建、修葺,被认为是英国最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买门票进教堂内参观,透过彩色玻璃窗画射人的阳光扑朔迷离。看了介绍、才知道这里的唱诗班也是很有名的。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敢在此久留。沿着乌黑石头铺砌的街道离开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溢满了对于英格兰中世纪文化的情思。
“这里是伦敦”——BBC广播电台呼号
到了伦敦,首先要找到住处。杨先生带我们到唐人街的新龙凤酒楼喝茶,等待为我们联系住处的黄小姐。
住宿可以说是旅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住酒店当然很好,但价格昂贵。一路上我们见到不少SleepingInn(小旅馆)的广告,价钱一般从49.9镑起。据说在欧洲各国首都中,伦敦的酒店价格是最高的。豪华的不说了,普通的酒店(大多数有独立卫生间),双人房一般是六七十镑以上,一个晚上就是七八百元人民币,叫人如何睡得安稳。在伦敦市区范围内,最便宜的旅店起码也要50镑,而且可能离市中心很远。我们也打听过中国大使馆留学生处的招待所,每人要10镑,但不一定有床位。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旅行者会忽略的:住酒店就只能在饭店吃饭,这份开销也是十分可观。在伦敦唐人街吃一碟叉烧饭就是5镑,喝一杯茶水也要0.5镑,吃最简单的麦当劳起码也要5镑。我们算过。一家三口人在街上吃。一天三餐最省也要40多镑,也就是五六百元人民币。而且如果天天这样简省地吃,天性好吃的广州人如何能够忍受。
因此,家庭自助游的首要事情是尽量在吃住上节省钱,但是也要庄得舒服、吃得好(在街上就只能要求吃得跑)。黄小姐从广州移民伦敦有十多年了,她帮我们联系住在她的明友华小姐家里,房费大约是每天十几镑。住在别人家里的好处是有厨房可以自己煮饭吃,有洗衣机洗衣服。在国外,同样的用品、食物,在超市购买要便宜很多;自己煮食,不仅合口味,更重要的是可节约一大笔开销。住家附近只有西方人开的超市,在那里是买不到米、酱汕、食盐、味精这些东西的;他们的酱料种类也多,但做不成中国式的饭菜,只好到唐人街购买食品。
在旅行中经常需要兑换货币,这也有学问。有一天在一家找换店以500美元换了335英镑,比前两天多了5镑。不是因为汇率的变化,而是发现这些找换店原来可以讲价。当他说100:66时。公明表示不换,他竟然问要多少。公明说要67镑。他打电话问了一下,又要求换1000美元,公明说只换500美元,他同意成交。
华小姐家位于伦敦地铁2区(zone)内,步行的话离Archway地铁车站不到10分钟,这样的地理位置算是很方便了。这是一幢公寓楼里的一套复式套间,楼下是厨房和大厅,卧室和洗手间等在楼上。华小奶—家人住一间房,另一间房子租给我们。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周回来一次;他们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汤米,6岁,鼻梁上架一副小眼镜,很好玩的样子,他早巳习惯家里的房客来来往往,跟葵葵马上玩作一团,甚至打打闹闹。
我们独自的旅游正式开始了。
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共交通工具能够非常便捷地送你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我们的住处离地铁近,首选的交通工具当然是地铁。
伦敦的地铁诞生于1870年,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过去老听人说伦敦的地铁多么古旧。用木质板材做窗框和电梯,如今地铁已然旧貌换新颜。地铁内部并非人们描绘的那么沉闷不堪,许多广告整齐地悬挂在通道里(我们发现,伦敦地面上的广告数量远远没有广州多,它们都跑到地底下来了)。遇到上下班的时间人特别多,但人们基本上能保持良好的秩序。
后来有了在几个国家乘地铁的经验,感觉还是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保持得较好。乘扶手电梯上下时,英国人大都能靠右边站,把左边的位置让出来给心急的人快速通过。葵葵在伦敦天天乘地铁,很快就养成了靠右站的习惯,后来到了巴黎和罗马,发现那里的人并没有当“右派”的觉悟。
在伦敦乘坐地铁,儿童是有很多优惠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孩子甚至可以当车票用。如
果为了省钱,大人出门带上孩子,两个人的票价比一张成人票还便宜。伦敦地铁有家庭套票(FamilyTicket),根据大人和孩子的不同人数有不同的定价,约比普通票价便宜30%。我们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在1区和2区,所以每天总是购买两位大人加一个孩子的FamityTicket,在一天内于指定范围可以无限次使用,价钱是6镑;而如果买普通票,仅仅一个来回就要9.2镑。家庭票当然在时间上有所限制,就是除了周六和周日。早上避开了上班高峰(9点半)以后才可以用。而且这种票是不能通过自动售票机是购买的,一定要在窗口才买得到。有一个星期日我们一早就出了门,地铁职员尚未上班,只好通过售票机买普通票。
伦敦地铁的检票口一般并无职员值班,儿童票过机时仅仅是有小红灯闪出Child(儿童)的字样,有投机者想用儿童票蒙混过关是没有人阻拦的,就看你本人的觉悟了。
泰晤士河南岸
乘地铁去西敏大桥站,上来后走过泰晤士河南岸,突然发现了伦敦水族馆(LondonAquarium)的标志。这座极其宏伟的古典大厦曾经是伦敦郡政厅(CountryHall)所在地,水族馆就位于大厦的底层。突然又可以参观一个海洋生物馆,令葵葵有意外之喜,这是原来的安排里没有的项目。水族馆收费成人8.75镑,儿童5.25镑,在我们去过的博物馆中算是较贵的。
据说这是欧洲最大的水族馆,它真像一个巨大而美妙的海底迷宫。在幽暗迷离的灯光下,参观者似乎在虚幻的场景中梦游。
展览设置从一条河流开始,直到它汇人海洋的不息历程。大西洋、印度洋……不同的大洋生活着不同的海底生物,就像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即使是在同一大洋,不同深度的水里也生活着不同的“居民”。玻璃幕墙里数千只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海底生物游弋、匍匐,那些美丽奇异、身上发着光的鱼儿使人对地球上物事的千姿百态叹赏不已。有谁看到这美妙的情景,不会为今天海洋的污染痛心疾首,不会去思考入与万物的关系呢?深蓝的海水里面设置了许多古典的建筑构件、古代雕像,体现了典型的英国人怀旧的情调。展厅里有一个开放的鱼池,可以让人触摸那些奇形怪状的鱼,不时溅起的水花伴随着孩子们一阵阵开心的尖叫。
出来沿着泰晤士河河边散步,泰晤士河北岸的风格严肃稳健,而南岸的带状区域是艺术综合区,是精彩迭出的娱乐天堂。这里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林立,几乎每一幢建筑都是大有来历、鼎鼎有名的,除非你拿着一份旅行指南慢慢行走、细细辨认,但即使这样也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与一处“伟大的”景点失之交臂。
头顶艳阳行走在兴高采烈的红男绿女中间,看“伦敦眼”上指点江山的游客,突然发现有一个凶班习: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展览正在这里展出,但此时已闭馆。行远遗憾地说:“早知这样我就去看达利,不跟你们进水族馆了。”
一路走到滑铁卢车站,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火车站。从这里搭乘欧洲之星火车可以穿越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去欧洲大陆。火车站的建筑是古典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以弧形玻璃建造的大屋顶十分壮观,里面布满了各种店铺。与其说这里是一座火车站,倒更像一座飞机场,其规模和设施比起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场当毫不逊色。
地铁,在巴黎邮寄书籍
我们这次到巴黎要住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小谢他们的住处。
艺术城位于巴黎市中心,过一条马路就是塞纳河。离最近的地铁站大概用不—了两分钟,与巴黎圣母院只有咫尺之遥,市政厅、毕加索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地均步行可达。想不出还有什么地点比这里更好的了。在生活方面这里也很方便,附近有一家小超市,门口画着萝卜,艺术城里的中国人都管它叫“萝卜店”。萝卜店里货品齐全,可以满足一般所需。当然,如果你想做一顿地道的中国菜,就和在伦敦一样,要到唐人街上的商店去采购了。
小谢他们比我们晚两个小时到,于是我们就在围墙外面等他们,顺便看巴黎的街景。一对颤颤巍巍的老夫妇带肴一条大狗经过,大狗对行人十分不礼貌,而那两位老人却熟视无睹。行远对此非常反感,觉得英国人到底绅士多了。
艺术城公寓与公明9年前来的时候几乎—个样,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入门密码仍是数字1789,是巧合还是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记忆?
巴黎的地铁破称为Metro,几乎所有的地铁入门都没有顶棚,只有20世纪初新芝术风格的装饰围栏。要出门,当然首先去买地铁票。
巴黎与伦敦不同,地铁票就一个价,但如果你一次买10张,就有折引优惠。10张成人票61法郎,10张儿童票30.5法郎。
为什么不买星期票?在这一点上,浪漫的法国人比保守的英国人古板得多(或者说狡猾得多?)。英国的早期票是不管你在哪天购头都可以,就认购买日开始算,反正用够一个早期就了事。而法国的星期票是——定要认星期一开始,用到星期臼,哪怕你在星期六购买,也只能使用一天。星期票87法郎,没有给儿童的优惠。这种票在一周内可以无限次乘搭地铁和公共汽车,既省钱又方便。
法国人真是太爱艺术了,除了在地铁里可以经常见到各种美术展览的海报外,巴黎的地铁车站有些也成了他们的画廊。户浮宫站和临近罗丹美术馆的车站都陈列着复制的雕塑作品,使尚未踏进展厅的人已经感受到展品的魅力。还有的车站陈列着历史图片,供我们这些不赶时间的人慢慢欣赏,令人生出“世间唯此独好”的感觉。有一处车站的橱窗里挂着时髦的裙子,似乎时刻提醒你“这是在巴黎”。
我们在英国买了不少书,除了在格林上比所购的书尚留在杨先生家以外,在伦敦又买子——大堆。本来想在伦敦寄回国内,但邮费太贵。后来听小谢(他也买了很多书)说法国寄书很便宜,就决定把书带到法国寄。然而这样一来,我们从伦敦到巴黎的这一路就辛苦死了,还连累小谢和小许他们帮我们运书也吃了不少苦头。
书“累”是也。
这天下午,在小谢他们来巴黎后认识的一位朋友祝哥带领下去邮局寄书。
在巴黎,大宗印刷品可以用海运,较一般物品便宜很多,不知是否是法国人特别给读书人的优惠。书的邮费是
目录
英格兰 England
如何获得签证?
选择航班
海滨小城格林士比
古城林肯
“这里是伦敦”——BBC广播电台呼号
“这么多令人惊异的事物!”
阳光下的国家画廊与鸽子广场
触摸自然的历史以及面对真正的“野兽派”
V&A
世界上最大的书店
国王与诗人的长眠之地
摩天轮与巡洋舰
伦敦西南一日游
玩具的历史
圣保罗大教堂
泰晤士河南岸
老泰特与新泰特
帝国战争博物馆
马克思的伦敦
地铁的文化差异
戏剧博物馆
重读狄更斯
科学的海洋
剑河泛舟
美术学会·哈罗斯
银行博物馆
卖艺吧!表演吧
钻过英吉利海峡
法兰西 France
啊,巴黎!
地铁,在巴黎邮寄书籍
看歌剧院
从圣母院到现代艺术中心
地铁遇盗
卢浮宫
新老觊旋门
荣军院与罗丹美术馆
毕加索美术馆
迪士尼乐园
欧洲火车证
雨果故居
告别巴黎
德意志 Germany
到达德累斯顿
“易北河边的佛罗伦萨”
慕尼黑一日游
威尼新的吃往行
泛舟艺术城
佛罗伦萨
乌菲兹美术馆
文艺复兴的胜迹
罗马
古罗马广场废墟
博物馆与万神庙
教堂·城堡·雕像
梵蒂冈 Vafican
告别欧罗巴 Farewell Europe
后记
如何获得签证?
选择航班
海滨小城格林士比
古城林肯
“这里是伦敦”——BBC广播电台呼号
“这么多令人惊异的事物!”
阳光下的国家画廊与鸽子广场
触摸自然的历史以及面对真正的“野兽派”
V&A
世界上最大的书店
国王与诗人的长眠之地
摩天轮与巡洋舰
伦敦西南一日游
玩具的历史
圣保罗大教堂
泰晤士河南岸
老泰特与新泰特
帝国战争博物馆
马克思的伦敦
地铁的文化差异
戏剧博物馆
重读狄更斯
科学的海洋
剑河泛舟
美术学会·哈罗斯
银行博物馆
卖艺吧!表演吧
钻过英吉利海峡
法兰西 France
啊,巴黎!
地铁,在巴黎邮寄书籍
看歌剧院
从圣母院到现代艺术中心
地铁遇盗
卢浮宫
新老觊旋门
荣军院与罗丹美术馆
毕加索美术馆
迪士尼乐园
欧洲火车证
雨果故居
告别巴黎
德意志 Germany
到达德累斯顿
“易北河边的佛罗伦萨”
慕尼黑一日游
威尼新的吃往行
泛舟艺术城
佛罗伦萨
乌菲兹美术馆
文艺复兴的胜迹
罗马
古罗马广场废墟
博物馆与万神庙
教堂·城堡·雕像
梵蒂冈 Vafican
告别欧罗巴 Farewell Europe
后记
一家三口欧洲游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