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

副标题:无

作   者:王耀辉著

分类号:

ISBN:978756221998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大学文学专业学生“文艺学”课程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学生对象主要是本科一年级的学生。   在文学专业开设“文学文本解读”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文艺学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艺学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难度很大。学生难以真正融会贯通地理解文艺学课程系统讲授的基本原理,更难以顺利地将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一方面自然与课程本身的内容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少对于文学实践,特别是对于文学文本的感性体认有关。学生普遍缺乏较好的文学文本的阅读能力,部分学生甚至在学习了文学理论课程之后,面对具体的文学文本时仍会感到茫然,不知道怎样进行细致的解读。同行间的交流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现象,显然与长期以来形成的,而且愈演愈烈的中学应试教育造成的语文教学的模式化倾向有关。中学语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将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材料加以处理的作法,使中学语文学习成为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不注重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弱化,这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随着社会上文化消费低俗化倾向的泛滥,学生接触趣味低下的文化消费品的机会大大增加,更造成一些欣赏的恶趣陋习。针对这种情况,80年代初中期,我们开始在本科一年级开设“中外文学名著欣赏”课(后更名为“文学文本解读”),选择古今中外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精心品味,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感受力和文学阅读能力,以期为学生进一步的文艺学、文学批评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文学文本解读”作为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三门文艺学基础课程之一,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逐步清除学生文学欣赏中的不良习惯,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高雅纯正的艺术趣味,并结合相关的文学文本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理解、解读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完成由中学语文学习到文学专业学习的深化与过渡。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本教材现在的面貌。应该说明的是,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在迈向新的世纪的时刻已经启动并摆到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实践中所作的工作也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决定了这部教材也必然存在许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诚恳希望听到同行专家以及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目录

目录
1、6 语境
1、7 隐喻
1、8 反讽
1、9 多义或复义
1、10 用典
1、11 语词的错位
1、12 佯谬
1、13 跳跃与省略
1、14 声音与意味
1、15 通感
前言
2 散文文本解读
2、1 概述:散文的美学特征
2、2 情思
2、3 理趣
2、4 格调
2、5 以“小”见“大”
2、6 “形”与“神”
2、7 文辞·气势
2、8 散文的构思
3 小说文本解读
0 导言:文本与文本的解读
3、1 概述:“讲”故事与“读”故事
3、2 叙事观点
3、3 展示与讲述·对话
3、4 叙述语气
3、5 叙事时间
3、6 人物·背景·情节
3、7 主题
3、8 形象变形与象征寓意
3、9 意识流
3、10 “元小说”
1 诗歌文本解读
3、11 复调小说
3、12 文本互涉
4 戏剧文学文本解读
4、1 概述:戏剧与戏剧文学
4、2 第一幕·戏剧悬念
4、3 大幕开启的理由·潜台词
4、4 戏剧冲突·戏剧结构
4、5 必需场面
4、6 内心动作
4、7 心理剧
1、1 概述:诗歌的外形式与内形式
4、8 舞台指示语
参考书目
后记
1、2 起兴
1、3 意象
1、4 意象迭加
1、5 象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文学文本解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