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诉讼法卷

副标题:无

作   者:江平总主编;卞建林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615339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卷所列的11个专题,应当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三大领域内较具代表性的论争。这些论争除了反映相关学科自身的理论发展与制度演进外,还从某些层面或侧面见证了新中国法治事业的起步与成长。具体而言,这些论争主要包括:关于司法独立的论争,关于检察机关定位的论争,关于无罪推定的论争,关于刑事诉讼目的与构造的论争,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论争,关于死刑核准权的论争,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论争,关于民事诉权理论的论争,关于民事裁判既判力的论争,关于证据概念和属性的论争,关于证明标准的论争。以上各个论争专题都力图通过历史画面的回顾、争鸣观点的梳理、基本学理的阐释,来总结我国当代诉讼法学的发展脉络,展现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反思和进步。

目录

总序
第一专题 关于司法独立的论争
一、引言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司法独立争鸣
(一) “司法独立”的政治定位
(二) 1951年暂行组织条例与“双重领导体制
(三) 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与“肃清旧法观点
(四) 1954年宪法与“独立进行审判
(五) 反右运动与党在审判工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六) “文化大革命”与“砸烂公检法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司法独立争鸣
(一) “独立进行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二) “党领导下的审判独立
(三) 院长、庭长要不要审批案件的短暂插曲
(四) 社会政治生活与审判独立的发展空间
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独立争鸣
参考文献

第二专题 关于检察机关定位的论争
一、引言
二、检察机关与检察权的性质之争
(一) 焦点一:检察权的性质之争
(二) 焦点二:法律监督是否为检察权本质属性之争
三、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之争
(一) 历史变迁
(二) 领导体制之争
四、检察机关的职权之争
(一) 概说
(二) 职务犯罪侦查权
(三) 批准逮捕权
(四) 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
参考文献
第三专题 关于无罪推定的论争
一、引言
二、关于无罪推定的历次论争
(一) 第一次论争
(二) 第二次论争
(三) 第三次论争
(四) 第四次论争
三、阶级性视域下的无罪推定论争
四、认识论视域下的无罪推定论争
五、诉讼法视域下的无罪推定论争
(一) 关于“无罪推定”的名称之争
(二) 关于无罪推定的表述之争
(三) 关于无罪推定的要素之争
六、对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理解
(一) 肯定说
(二) 否定说
(三) 有限确认说
七、刑诉法再修改对无罪推定的确立和贯彻
参考文献

第四专题 关于刑事诉讼目的与构造的论争
一、美国——日本——台湾——大陆
二、年轻人的挑战——一对师兄弟
三、中国的问题——龙马之争
四、站在转折点——90年代中期的那场大论战
五、挑战挑战者——新世纪的新论战
六、评论与展望——人权将是不变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第五专题 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论争
一、免予起诉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免予起诉制度的产生和巩固
(二) 免予起诉制度的废除
二、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争论
(一) 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之争
(二) 免予起诉制度是否侵犯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权
(三) 是否违背了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约原则
三、论争的结果和意义——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影响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专题 关于死刑核准权的论争
一、引子
(一) 死刑核准权收回前后的两个案例
(二) 死刑政策——社会治安形势——死刑核准权
二、死刑核准权下放的历史沿革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死刑核准制度的创建
(二) 1967-1979年死刑核准制度“名存实亡
(三) 1979-2003年死刑核准权的下放
三、1996年刑诉法、1997年刑法修改前后死刑核准权归属的论争
(一) 旧法修改前对“双重核准制”的肯定与质疑
(二) 旧法修改后对死刑核准权下放的否定与反思
(三) 旧法修改前后对死刑核准权下放的支持
四、2000年后的死刑核准权上收活动
(一) 契机:几起“枪下留人”案和冤案
(二) 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核准权归位的准备
(三) 死刑核准权上收的原因
五、2000年后死刑核准权归属的论争
(一) 法学家对死刑核准权收回的主张
(二) 实务界对死刑核准权收回的主张
(三) 中央高层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推动
六、对收回死刑核准权的评价
(一) 对收回死刑核准权的积极评价
(二) 收回死刑核准权可望带动刑事司法全局变革
(三) 对收回死刑核准权的担忧
(四) 收回死刑核准权后改革的继续
参考文献

第七专题 关于民事诉讼模式的论争
一、模式论的提出与争鸣:职权主义VS当事人主义
(一) 何谓民事诉讼模式
(二) 民事诉讼模式的类型与划分根据
(三)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界定
(四) 民事诉讼模式转化的向度
……
第八专题 关于民事诉权理论的论争
第九专题 关于民事裁判既判力的论争
第十专题 关于证据概念和属性的论争
第十一专题 关于证明标准的论争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诉讼法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