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

副标题:无

作   者:陈东有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33590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围绕为什么明清时期通俗文学成了时代的文学主流,为核心,旨提出问题后进行尝试,是考察与思考的结果。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先从“经济”说起
一、京杭大运河的千秋功罪
●“不仁”与“有功”——追说隋炀帝
●“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
●把运河拉直——没有人咒骂忽必烈
●大动脉输送的岂只是经济活力——永乐皇帝的“大功”
二、多元与不平衡中的中国东部
●都城东移:大运河拉起了东部的“京广线”
●交通的刺激:产品进入流通成了商品
●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古镇,建造着新城。
●挡不住的诱惑:趋利者众,经商者伙。
●世界人口密度之最在这里产生
三、金钱的意义
●张居正的贡献
●金钱万能吗?
●“西门庆现象”之一
第二章 财富就是欲望
一、商业小社会
●商民举足轻重
●“抑商”二分说
●“西门庆现象”之二
二、财富并不是权力
●倒霉的沈万三与朱友明
●财富向哪里流去?
●西门庆答马克斯·韦伯之问
三、财富中的欲望
●卖油郎的理想
●世俗之欲
●对既定秩序“捣乱”
●孟玉楼爱嫁西门庆
第三章 文化的俗流是主流
一、思想家们如是言行
●陆楫的“俗奢”
●“阳明心学”的“破裂”与王艮的“百姓日用”
●李贽的“千万人之欲”与“童心说”
●禅宗的“梵我合一”与“狂禅”的“不拘细行”
●“平民意识”与“平民文化”
二、文人走向市场
●文人的尴尬
●编入市民阶层之中的文人队伍
●文人卖文去
三、文学走向消费
●文学从文人自娱走向大众消费
●买书来读
●听书、租书和抄书
第四章 大众的审美:流行歌曲与说唱
一、活跳跳的“时尚情歌”大家唱
●“和块黄泥捏咱两个。”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挂枝儿》:“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山歌》:“咬钉嚼铁我偷郎!”
●《夹竹桃》:“为有源头活水来。”
●《霓裳续谱》:“最喜的是黄昏后。”
●《白雪遗音》:“谁来把俺着相思买?”
●“时尚情歌”的流行
二、妇女们的文学品味
●长夜难眠
●“宝卷”——宗教劝善与世俗情趣
●妇女们是这样欣赏“宝卷”的
●趣味“宝卷”《五戒禅师私红莲》
●妇女比男人更爱听弹词
●弹词“二味”:赵匡胤与唐伯虎
●“女扮男装”的意义
第五章 大众的审美:大戏与小戏
一、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
●为平民百姓宣泄和娱情
●更多的外行看热闹
●平民百姓都爱看哪些戏?
●汤显祖是对还是错?
二、喜怒哀乐皆宣泄
●人需要宣泄
●嬉笑怒骂
●悲泣哀泪
●鬼恐妖吓
三、有情有趣为娱乐
●不公平的评价
●“好事从来由错误。”
●“不唱正本唱杂戏。”
●“庸俗”悖论
第六章 大众的审美:通俗小说
一、通俗小说为市民
●市民文学
●小说就是小说
●“排行榜”与“黑名单”
●小说禁毁令中的大众情趣
二、关于性文学
●艳情小说举例
●性描写的特征
●《金瓶梅》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具有决定意义的性观念
三、老少不宜与妇孺皆知
●羽扇、红脸与白脸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
●大千世界尽可游戏玩笑
●西门庆的“玩笑”
●满纸荒唐言,我解其中味。
●再看一次文人的“笑话”
●黑脸青天与疯颠活佛
●说岳、说唐与杨家将
注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参考书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明清社会经济变迁与大众审美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