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剑著

分类号:

ISBN:978722007480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建筑设计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本书是研究近代文化转型 的,即是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中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这一个转变过程与先秦到秦汉的转变过程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从先秦到秦汉的历史转变,完全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变化积聚起来所产生动力所驱动的;而晚清开始的这次转变,是在有巨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去看,前一次转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价值转换;而后一次转变,看起来好像是由某种外来的价值观念取代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念,由某种外来的文化取代中国固有的文化。 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第一,要比较清晰地描绘出更多>>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传统科学的式微与西方科学的输入
   一、传统科学的绝唱与近代科学输人大幕的拉开
   二、西方科学的输入
   三、中日比较:科学体制化的全面落后
  第二章 从“政治救国”到“科学救国”
   一、“政治救国”浪潮中的科学输入与传播
   二、“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三、从“格致”到“科学”——国人科学观念的演进
  第三章 科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一、新学制的颁布与科学教育体系的初创
   二、民国学制的演进与科学教育体系的形成
   三、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
  第四章 科学名词统一与科学交流传播术语基础的奠定
   一、晚清西人与国人个体的努力
   二、北京政府时期民间组织的成功与失败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专门科学社团的合作
  第五章 科研机构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科研机构的创建
   二、政府科研机构
   三、大学、民间与工业企业科研机构
   四、外人科研机构
   五、科研机构体系特征与科研实力总体估量
  第六章 科学社团的发展及其功能演化
   一、传统社团及其近代变异
   二、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演化
   三、综合社团、专门社团及其合作与冲突
   四、科学社团目标与功能演化
  第七章 科学评议与奖励系统的形成
   一、民初学术评定委员会
   二、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与院士选举
   三、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
  第八章 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及其变异
   一、传统与近代之间: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的传统科学家群体
   二、以匠为特色:洋务运动时期的工程技术专家
   三、以宣传与教育为主、科研为辅:清末民初的科学家角色
   四、以科研为特色:科学家角色的形成
   五、科学家角色意识的形成与角色变异
  结束语各门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表格目录
  人名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体制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