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卢嘉锡总主编;廖育群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03006160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 录
总序 卢嘉锡
第一篇先秦时期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第一节本能的作用
第二节巫医与巫术
一 “医源于巫”的观点
二原始宗教与医学
三巫术的结构
四巫术的作用力与转移方式
五巫术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理论起源的多种途径
一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二经络理论的特殊性
三与古代哲学的关系
第四节卫生保健的起源
一火的使用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饮水卫生
四服装
第一节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医药知识体系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知识积累
第二节对疾病的认识
一疾病的概念
二疾病的名称与种类
三疾病的原因
第三节药物知识
一药的概念
二 《山海经》中的药物知识
三酒与医、药
一按摩术
第四节外治法
二灸熨
三针砭
第三章医学体系的形成
一医事制度
二医学分科
三医学知识的传承
四医学的构成
第二节医学理论
一经脉学说
二脏腑学说
三阴阳学说的运用
四五行学说的运用
第三节养生学
一养生的概念
二养形之术
三养性之论
第四节著名医家
一俞跗
二医缓与医和
三扁鹊与秦越人
四文挚
第二篇秦汉两晋时期
第四章秦与西汉的医学
第一节医学著作与重要人物
一马王堆出土医籍
二张家山汉简《脉书》与《引书》
三阜阳汉简《万物》
四淳于意及其“诊籍”
五今本《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
一经脉学说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
二解剖知识与医学理论
三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诊断技术
一望色
二切脉
第四节治疗技术
一针灸疗法
二药物疗法
一 “本草”的概念
第五节本草之学的成立
二本草之名的出现
第六节养生之道与房中术
一神仙方术与养生
二养生方法
三 “房中”之术
第七节医事制度
第五章东汉、三国的医学
第一节医学著作与著名医家
一 《黄帝明堂经》
二 《黄帝八十一难经》
三 《神农本草经》
四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五华佗
六吴普与《吴普本草》
七郭玉、吕广、董奉
第二节药物学与方剂学
一本草学的发展
二药物剂型的转变
三炼丹术与矿物药
四方剂学
一 “伤寒”之学的成立
第三节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二运气学说
三阴阳、五行与医学的进一步结合
四性、命双修的养生学
第四节医事制度
第六章两晋医学
第一节重要的医学人物与著作
一王叔和与《脉经》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三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一方书盛世的开始
第二节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二佛道两教与医学
三服石之风
四灸法的独立发展
第三节医事制度
第三篇南北朝隋唐时期
第七章南北朝的医学
第一节医学发展及其特征
第二节道教佛教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一炼丹术和炼丹家
二道教及其著作对医学理论的影响
三僧医及佛教医学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著名医家与医籍
一陈延之和《小品方》
二刘涓子和《刘涓子鬼遗方》
三褚澄和《褚澄遗书》
四姚僧垣和《集验方》
五东海徐氏世家
六馆陶李氏世家
九释深师等僧医
八清河崔氏世家
七高阳许氏世家
十全元起
十一王显
十二褚该
十六王微
第四节药物学的发展
一 《本草经集注》
十五秦承祖
十四羊欣
十三周澹
二专科类本草
三图谱类本草
四采药和种植类本草
五炮制类本草
六本草音义及其他
第五节病因学和诊断学的发展
一病因学的发展
二诊断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针灸学的发展
一内科
第七节临床医学的发展
二外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五官科
第八节医事制度
第八章隋唐医学
第一节隋唐医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佛教医学的渗入
二大型医书的编撰
四注意专病的研究
三医学经典的注释
五兴办医学教育
第二节著名医家与著作
一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二孙思邈与《千金方》
三王焘与《外台秘要》
四昝殷与《产宝》
五甄权与《明堂人形图》
六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七王冰与《黄帝内经素问》
八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九张文仲
第三节本草学的发展
一官修本草
二图谱的编撰
三食疗类本草
四海外药物专著
第四节医学理论和诊断技术的发展
一医学理论
五 《本草拾遗》
二诊断技术
第五节针灸学的发展
一针灸图谱
二针灸专著
三针灸临床
第六节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内科
二外伤科
三妇产科
四儿科
五五官科及口腔科
六按摩科
第七节医事制度
一尚药局
二药藏局
三太医署
四地方医事机构
第九章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藏医学的理论
二解剖和胚胎学说
一生理学说
三人体类型学说
四病因学说
五藏医学的诊断治疗方法
第二节月王药诊
第三节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与《四部医典》
一生平简述
二 《四部医典》
一宋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历史背景与医学发展总脉络
二宋金元医学发展的总脉络
第四篇宋金元时期
第十章国家与医学
第二节北宋时医书的搜集整理与校勘出版
一政府对医籍的搜求与整理
二官修医方书的编辑与颁行
三校正医书局的业绩
第三节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
一医事制度与官方医药机构
二医学人才的选拔
三医学校与医学教育
一检验的源流与特点
第四节司法检验
二宋慈与《洗冤集录》
第十一章理论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伤寒论》研究与运气学说的兴起
一张仲景医书的校定
二北宋时《伤寒论》的早期研究者
三宋金元《伤寒论》研究大家述要
第二节运气学说的兴盛
一运气学说的源起
二北宋后期运气的倡行
三 《素问》运气七篇对金元医学的影响
第三节诊断学
一 《脉诀》的流行与批判
二西原脉派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舌诊的首次总结
第四节临床医学的主要进展
一儿科与《小儿药证直诀》
二妇产科与《妇人大全良方》
三外科与骨伤科
第十二章本草学的总结与发展
第一节 《开宝本草》的出版及其意义
第二节 《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的功绩
第三节 《证类本草》的编纂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学风的变迁与学派的建立
第一节南宋时的医学“易简”之风与局方医学
一南宋医学“易简”之风面面观
二 《和剂局方》与局方医学
第二节金元之际北方医学的门户之争
一医学争鸣的社会背景
二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
第三节元代医理探讨之风的扩展
一宋、金元对峙时南北医学的隔绝
二中原医学南渐的进程
三朱丹溪滋阴论及其影响
第十五章民族医学的发展与交流
第一节辽金元时期民族医学发展简况
第二节 《饮膳正要》
第三节 《回回药方》
第五篇明清时期
第十四章医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历史背景与医学发展总脉络
一历史背景
二医学发展的总脉络
第二节学派的传承、论争与影响
一丹溪之学的盛行与滥用苦寒之风
二明代温补学派的兴起与影响
三温病学的兴盛与发展
第三节经典医籍的研究和阐发
一尊经复古之风的兴起
二 《内经》等经典的注释与研究
三 《伤寒论》的注释与研究
第四节医药文献的编纂
一类书、全书与丛书的编纂
二普及性书籍的流布
三医案的兴盛与杂志的滥觞
第十六章本草学
第一节明代本草书的主要类型与成就
一明代前中期的主要本草著作
二 《本草纲目》及明代后期本草著作
第二节 《本草纲目》的后续性本草著作
一节纂改编类
二拾遗补缺类
第三节清代临床药学中的尊经思潮
第一节内科名称的确立及有关的医家
第十七章临床医学
第一节内科名称的确立及有关的医家
第二节外科的治疗技术与理论
第三节骨伤科
第四节 《理瀹骈文》与外治法
第五节儿科与人痘接种
一儿科的发展简况
二人痘接种术的发展
第六节妇产科
第七节针灸科
第八节眼科、喉及口齿科
第一节明末清初的西洋医学传入
第十八章西洋医学传人及其影响
第二节清末传教士的医疗活动
第三节西洋医书的译述
第四节清末的西医教育与早期西医人才
第五节西洋医学传人对国人的影响
第六篇中外医学交流
第十九章中朝医学交流
第二十章中越医学交流
第一节唐代及以前
第二十一章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医药交流
第二节宋元时期
第三节明代
第四节清代至20世纪中期
第二十二章中日医学交流
第一节中国医学传日
第二节日本的汉方医学
第三节 日本医学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中印医学交流
第一节印医理论对中医的影响
第二节印医方药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眼科的传播
第四节佛教文化的种种潜在影响
第五节对印度医学的影响
第二十四章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医学交流
第二十五章 中国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交流
第一节元代以前中欧医学交流
第二节明末至清代中期西洋医学在中国立足
一明代来华传教士及其介绍的医药知识
二清代中期(1840)以前来华的传教医生及其医疗活动
三牛痘术的传华及迅速传播
四早期西洋医学机构的介绍和建立
五中医学文献中反映的西方医学知识
第三节近代西洋医学的大量传入与在中国的发展
一欧美传教士医生医疗活动的广泛开展
二西医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编译西医学著作,加速西医学传播
第二十六章 中国传统医学外传欧美
索 引
后记
总跋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