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一书的作者是董小川,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的出版得到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的资金资助,2002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1万字。
本书是董小川所主持的国家1999年度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二十世纪以来宗教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最终成果。
董小川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的成员,因此,本书作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丛书”出版。
该书认为,首先,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相配合、相融合、相吻合,是美国政治的突出特征,宗教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不论是公民、总统、国会还是法院,都与宗教息息相关;在20世纪这100年间发对外关系上,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有近80年是以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斗争为主体的。而在那场斗争中,宗教曾起过独特的作用。所以,美国学者认为,意识形态上的反共产主义是使美国自由主义者、温和派和保守主义者意见一致的粘合剂,特别是在精英群体里。其次,宗教是美国文化的中枢,美国文化可以称之为一种宗教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在美国政治文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二是宗教持续不断地服务于美国自由主义及其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合法化。这里,我们既可以用教会宗教在各个时期的“奋兴”作用来归纳美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可以用公民宗教在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上的作用来表述美国文化存在的基本特征。再次,宗教信仰多元化是美国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托。克林顿总统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拥有种族、宗教和政治上的丰富的多样性,这在21世纪将是天赐之福。那些能够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和锻造团结的新纽带的人们,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 不论是宗教的多样性决定了政治的多元化还是政治的多样性决定了宗教的多元化,都证明是美国宗教与政治相辅相成的关系塑铸了美国民族和国家。美国作为一个历史上形成的多种族、多宗教的移民国家,没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难以体现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作为一个以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位一体的基督宗教为主流的文化体制,没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失去了美国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在美国人判断人格的价值尺度中,宗教因素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认为,从另一个侧面讲,美国又是一个从宗教历史走来的世俗国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宗教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重要。本书从总统、公民、国会、利益集团、法院和外交等多方面和领域说明: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宗教的作用非同小可;本书从竞选、道德、种族、利益、权利等多方面说明:信仰的价值不可小视。
具体说来,本书主题内容及主要观点包括:
1、本书认为,在20世纪以前,美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美国走过了一条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的路径。因此,本书说明了美国移民始祖神权政体的兴衰过程;阐述了领导美国独立的政治精英们如何走上民主政治的的道路;介绍了立国之父政教分离制度的抉择;阐发了政治神学家在内战后南方重建中注重“道德重建”的成功。
2、本书认为,美国总统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民的精神领袖,本书说明了总统作为精神领袖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价值;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派别与政党政治的关系;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道德与宗教的关系等。这中间特别强调了宗教教派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右翼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影响力的扩大,表明了美国宗教势力的发展。
3、本书认为,美国的公民既是世俗民众,同时也是宗教信徒,不信教的人很少,因此,要了解美国,就必须先了解美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本书说明了美国世俗民众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与政治多元化的关系,叙述和阐述了基督新教内部的教派思想更新与纷争、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3大主流宗教地位的确立、宗教多元化的凸显、有色人种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地位以及宗教、政治与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等问题。本书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在美国历史和现实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和价值。
4、本书认为,美国国会是政治精英集聚的政治论坛,它不但对世俗社会问题进行立法,同时也进行宗教立法,这样,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书叙述和阐发了美国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义;说明了宗教势力对议员观点的影响及其途径;宗教立法与信仰自由的关系等问题。本书认为,在宗教信仰、立法与法制的问题上,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从公民的权利和国家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5、本书认为,美国是一个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社会,其中不乏宗教利益集团,因此,在宗教信仰至上还是政治追求为先的问题上,各个利益集团都有一个选择。本书叙述了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团的基本状况;说明了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则与政治追求;阐述了宗教利益集团参与国家政治的途径与特点。在这些问题中,本书特别注重了天主教利益集团势力的上升,专门说明了各个宗教利益集团之间的合作趋势。
6、本书认为,美国法院不但是世俗事物判定的机构,还是执行道德标准与律法量衡的机构。本书首先阐述了美国法院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决问题;又专门说明了宗教在美国教育中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同时,本书还论述了美国人对宗教问题的道德判断问题。本书认为,在宗教案例的判决中,美国法院是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是不容忍那些干扰国家秩序和损害人民身心健康的邪教的。
7、本书认为,美国外交是其宗教民族主义与世俗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外交,在外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宗教民族主义中的宗教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不能忽略的地位。本书论述了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表现、特征、本质和作用。本书认为,美国对外活动是在宗教使命感的推动之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力量的源泉;本章特别说明了美国参加世界反共十字军的问题,认为这是与美国宗教文化的输出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宗教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
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和探索美国宗教与政治及其相互关系是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文明的基础和钥匙,体悟和省察宗教因素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我们认识美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学术界,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著还不多见,所以,本书对于我国学术界深入探讨美国历史、宗教和政治制度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在世界历史沿文化线重构的今天,中美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应该而且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美国及其社会,所以,本书对某些我国政府部门和领导人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历史——20世纪以前美国政教关系的嬗变
一、移民始祖神权政体的兴衰
宗教移民与清教主义(1)
宗教寡头政治的特点(5)
神权政体的政治色彩(7)
神权政体的衰落(9)
二、独立精英民主政治的超越
各教派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态度(14)
独立后各教派对美国宗教地位的取向(18)
个人与社会的宗教态度(21)
三、建国元勋政教分离制度的抉择
弗吉尼亚在宗教自由问题上的开拓(23)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论争(24)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制订(25)
对政教分离问题的论争(27)
四、政治神学家道德重建的成功
黑人奴隶制与宗教问题(31)
南方道德与精神的重建(33)
第二章 总统——政府首脑与精神领袖
一、精神领袖宗教信仰的政治价值
总统是美国人民的精神领袖(36)
总统的宗教信仰(38)
总统宗教信仰的政治意义(40)
二、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派别与政党政治
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教派与政党(48)
总统选举中的虔敬派和非虔敬派(51)
总统选举中的天主教徒(52)
总统选举中的犹太教徒(58)
总统选举中的新教徒(60)
总统选举中的新基督教右翼(62)
总统选举中的阶级因素(67)
三、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道德与宗教集团的利益
总统候选人私生活与总统选举(70)
总统与宗教利益集团的关系(73)
第三章 公民——世俗民众与宗教信徒
一、世俗民众多元化的宗教和政治
基督新教内部的教派思想更新与纷争(76)
基督新教一统地位的丧失(80)
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大主流宗教地位的确立(85)
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凸显(87)
二、有色人种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地位
印第安人(91)
黑人(95)
亚裔(100)
三、宗教、政治与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
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避难所(102)
美国公民宗教问题的提出和论争(105)
美国公民宗教的内容与实质(10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120)
第四章 国会——政治精英与宗教立法
一、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义
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125)
国会议员宗教信仰的政治意义(127)
二、宗教势力对议员观点的影响
宗教院外集团及其作用(131)
宗教教派、政党与议员(134)
三、国会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立法
1993年宗教自由恢复法(138)
90年代国际宗教信仰自由立法问题的提出(139)
1996-1997年的宗教立法努力(141)
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143)
第五章 集团——信仰至上与政治追求
一、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团
主要宗教组织(151)
华盛顿教职人员理事会(156)
天主教利益集团(159)
二、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则与政治追求
新基督教右翼:福音派、基要派、道德多数派(163)
天主教(176)
犹太教(179)
三、宗教利益集团参与国家政治的途径与特点
宗教集团势力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途径(182)
宗教利益集团活动的特点(186)
第六章 法院——道德标准与律法量衡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决
法院对宗教概念的定义(188)
法院对涉及宗教和宗教信徒的案例的裁决(190)
“禁酒运动”的宗教意义及法院的判决(193)
二、宗教与美国教育
学校教育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由来(195)
学生在学校祈祷问题(196)
涉及学校教育与宗教的关系的其他几个问题(198)
联邦最高法院对涉及宗教、学生和学校的案例的裁决(200)
三、道德法院——宗教与美国人的道德裁决
美国宗教人道主义(202)
性关系的道德判断(203)
社会政治生活中知识界与宗教界人士的保守与自由问题(205)
第七章 外交——宗教民族主义与世俗国家利益
一、美国宗教民族主义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209)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特征(211)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本质(216)
对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批评(218)
二、反共十字军与美国宗教文化的输出
“赤色恐慌”与美国宗教观(219)
反共十字军与宗教信仰自由(221)
宗教使命感(223)
三、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宗教
战争、侵略、扩张与美国人的宗教观(226)
难民、国际救援与宗教(231)
美国宗教信仰自由观与外交(236)
宗教外交与人权外交的结合(238)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历史——20世纪以前美国政教关系的嬗变
一、移民始祖神权政体的兴衰
宗教移民与清教主义(1)
宗教寡头政治的特点(5)
神权政体的政治色彩(7)
神权政体的衰落(9)
二、独立精英民主政治的超越
各教派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态度(14)
独立后各教派对美国宗教地位的取向(18)
个人与社会的宗教态度(21)
三、建国元勋政教分离制度的抉择
弗吉尼亚在宗教自由问题上的开拓(23)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论争(24)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制订(25)
对政教分离问题的论争(27)
四、政治神学家道德重建的成功
黑人奴隶制与宗教问题(31)
南方道德与精神的重建(33)
第二章 总统——政府首脑与精神领袖
一、精神领袖宗教信仰的政治价值
总统是美国人民的精神领袖(36)
总统的宗教信仰(38)
总统宗教信仰的政治意义(40)
二、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派别与政党政治
总统选举中的宗教、教派与政党(48)
总统选举中的虔敬派和非虔敬派(51)
总统选举中的天主教徒(52)
总统选举中的犹太教徒(58)
总统选举中的新教徒(60)
总统选举中的新基督教右翼(62)
总统选举中的阶级因素(67)
三、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道德与宗教集团的利益
总统候选人私生活与总统选举(70)
总统与宗教利益集团的关系(73)
第三章 公民——世俗民众与宗教信徒
一、世俗民众多元化的宗教和政治
基督新教内部的教派思想更新与纷争(76)
基督新教一统地位的丧失(80)
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大主流宗教地位的确立(85)
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凸显(87)
二、有色人种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地位
印第安人(91)
黑人(95)
亚裔(100)
三、宗教、政治与美国民族统一道德观
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避难所(102)
美国公民宗教问题的提出和论争(105)
美国公民宗教的内容与实质(10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120)
第四章 国会——政治精英与宗教立法
一、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及其政治意义
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125)
国会议员宗教信仰的政治意义(127)
二、宗教势力对议员观点的影响
宗教院外集团及其作用(131)
宗教教派、政党与议员(134)
三、国会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立法
1993年宗教自由恢复法(138)
90年代国际宗教信仰自由立法问题的提出(139)
1996-1997年的宗教立法努力(141)
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143)
第五章 集团——信仰至上与政治追求
一、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宗教利益集团
主要宗教组织(151)
华盛顿教职人员理事会(156)
天主教利益集团(159)
二、宗教教派的信仰原则与政治追求
新基督教右翼:福音派、基要派、道德多数派(163)
天主教(176)
犹太教(179)
三、宗教利益集团参与国家政治的途径与特点
宗教集团势力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途径(182)
宗教利益集团活动的特点(186)
第六章 法院——道德标准与律法量衡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裁决
法院对宗教概念的定义(188)
法院对涉及宗教和宗教信徒的案例的裁决(190)
“禁酒运动”的宗教意义及法院的判决(193)
二、宗教与美国教育
学校教育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由来(195)
学生在学校祈祷问题(196)
涉及学校教育与宗教的关系的其他几个问题(198)
联邦最高法院对涉及宗教、学生和学校的案例的裁决(200)
三、道德法院——宗教与美国人的道德裁决
美国宗教人道主义(202)
性关系的道德判断(203)
社会政治生活中知识界与宗教界人士的保守与自由问题(205)
第七章 外交——宗教民族主义与世俗国家利益
一、美国宗教民族主义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209)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特征(211)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本质(216)
对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批评(218)
二、反共十字军与美国宗教文化的输出
“赤色恐慌”与美国宗教观(219)
反共十字军与宗教信仰自由(221)
宗教使命感(223)
三、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宗教
战争、侵略、扩张与美国人的宗教观(226)
难民、国际救援与宗教(231)
美国宗教信仰自由观与外交(236)
宗教外交与人权外交的结合(238)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