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周易的书又增加了相当大的数量。由于各类版本的
作者加入了大量个人的理解和发挥,使《周易》变得相当深奥和复杂,许多
读者想读《周易》,使《周易》变得相当深奥和复杂,许多读者想读《周易
》,却感到无从读起。本书作为“津梁”,帮助读者阅读了解《周易》。为
便于完全未读过《周易》的读者阅读本书,请先了解本书体例。本书内容包
括:一、介绍《周易》中特有的以及相关词汇。二、介绍《周易》的体例、
内容、性质、意义等,以便读者从整体上知道《周易》经、传,即《易经》
、《易传》原本大概是什么样。三、介绍《周易》的历史,包括“易学”的
历史分期、主要学派、主要学说。四、介绍“易图学”主要的内容。五、介
绍古人解释《易经》的主要方法。六、对想查阅《周易》原文的读者,可先
在附录二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中进行选择,然后再据此进一步阅读
。
目录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易经》体例
第二节 《易经》要素
第三节 《易经》内容
第四节 《易经》性质
第五节 《易经》编撰简介
第六节 《易经》意义
第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周易》体例
第二节 《易传》编撰简介
第三节 《易传》内容和解经方法
第三章 易学
第一节 易学内容和性质
第二节 易学分期
第三节 易学主要学派
第四节 易学主要学说
第五节 易学术语
第四章 易图学
第一节 易图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主要易图
第五章 易学意义
第一节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第六章 读易针缕
第一节 易学体系概貌
第二节 易学传授图
第三节 主要学派简介
第四节 《易传》部分解经方法
第五节 常用字、词简释
附录
后记
细目
概述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易经》体例
一. 《易经》概貌
二. 卦爻象结构
第二节 《易经》要素
第三节 《易经》内容
一. 卦象、卦名、卦德、卦义
二. 卦辞爻辞
1. 记事之辞
2. 取象之辞
3. 说事之辞
4. 断占之辞
三. 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
第四节 《易经》性质
第五节 《易经》编撰简介
一. 卦爻象起源
1. 爻的起源
2. 卦的起源
3. 卦的字义
二. 《周易》成书过程
1. 八卦和六十四卦的作者
2. 卦辞和爻辞的作者
3. 《周易》成书年代
三. 《周易》书名简释
1. 周的字义
2. 易的字义
第六节 《易经》意义
一. 思维
二. 预测
1. 占筮
2. 风水
3. 命理
三. 其他
第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周易》体例
第二节 《易传》编撰简介
第三节 《易传》内容和解经方法
第一部分 《易经》、《易传》术语
第二部分 《易传》各篇
第一种 《彖》传
一. 《彖》传内容
1. 以天地论确立事物产生的本原
① 天施地生论
② 自然天道论
2. 以时空观阐述事物存在的情景
3. 以刚柔说论述事物抽象的性质
4. 由天人论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
① 《彖》传天人论的要点
② 几种天人论的异同之处
(1) 教化
(2) 尚贤养贤
(3) 顺天应人
二. 《彖》传解经方法
1. 依卦象构成解经
2. 依爻位变化解经
① 中位说
② 当位说
③ 应位说
④ 顺乘说
3. 几种方法并用解经
4. 解经方法特例
① 〓乾卦、〓坤卦
② 〓颐卦
第二种的《大象》传
一. 《大象》传内容
1. 教导君子
2. 培养民德
① 增长知识
② 确立准则
③ 掌握方法
④ 表达欲望
⑤ 交友标准
3. 礼乐教化
4. 明确刑罚
二. 《大象》传解经方法
1. 依构成卦象解经
2. 依解释卦义解经
第二种的《小象》传
一. 《小象》传内容
1. 盛极而衰
2. 中庸之道
二. 《小象》传解经方法
1. 中位说
2. 当位说
3. 承乘说
4. 有与、无与说
5. 初爻、上爻说
6. 内卦、外卦说
第三种《文言》传
一. 《文言》传体例
二. 《文言》传内容提要
(一) 《乾·文言》
(二) 《坤·文言》
第四种《系辞》传
一. 《系辞》传体例
二. 《系辞》传内容
(一) 原文内容提要
1. 《系辞·上》十二章
2. 《系辞·下》十二章
(二) 《系辞》传主要内容
1. 概论《易经》全书
① 圣人著《易经》初衷
② 圣人著《易经》宗旨
③ 《易经》内容广博
④ 《周易》形成过程
⑤ 《周易》性质
⑥ 《周易》建构方法
2. 阐释卦爻辞
① 阐释卦辞
② 阐释爻辞
3. 专论乾坤二卦
4. 杂论诸卦爻辞
5. 阐释《易经》占筮依据、原理和过程
① 占筮依据
② 占筮原理
③ 占筮过程
三. 《系辞》传解经方法
1. 阐释卦象
① 取象说
② 取义说
2. 阐释爻象
① 取象说
② 取义说
3. 阐释爻位
4. 阐释《易经》术语
四. 《系辞》传意义
1. 论述世界观
2. 论述人生观
① 道德观念
② 处世哲学
③ 政治理念
3. 论述方法论
① 行事依据
② 预知事业
③ 引申道理
④ 推断凶吉
⑤ 制作器物
⑥ 占筮方法
第一法,正式筮法
第二法,简单筮法
第五种《说卦》传
一. 《说卦》传体例
二. 《说卦》传内容提要
三. 《说卦》传论述方法
第六种《序卦》传
一. 《序卦》传体例
二. 《序卦》传内容
三. 《序卦》传论述方法
第七种《杂卦》传
一. 《杂卦》传体例
二. 《杂卦》传内容
三. 《杂卦》传论述方法
第三章 易学
第一节 易学内容和性质
一. 易学内容
1. 文字训诂和考据
2. 研究义理
二. 易学性质
第二节 易学分期
一. 汉代易学
1. 今文易学
2. 古文易学
3. 兼古今易学
4. 易纬之易学
5. 兼道家黄老易学
二. 晋唐易学
1. 魏晋儒道结合的玄学
2. 唐代正统的义理之学
三. 宋明易学
1. 宋明儒学主要形态的理学
2. 宋明时期义理和象数之争
3. 易图学
四. 清代易学
第三节 易学主要学派
一. 象数学派
1. 汉代象数学派
2. 宋明象数学派
3. 清代象数学派
二. 义理学派
1. 晋唐义理学派
2. 宋明义理学派
第四节 易学主要学说
一. 解经学说
1. 孟喜卦气说
2. 京房卦气说、纳甲说、八宫卦说
3. 虞翻卦变说和旁通说
4. 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
5. 程颐穷理说
6. 朱熹的经传关系说
7. 来知德的占筮学说
二. 阴阳学说
1. 京房的阴阳五行说
2. 郑玄的阴阳五行说
3. 张载的阴阳学说
4. 朱熹的阴阳学说
5. 方氏的阴阳五行说
6. 王夫之的阴阳学说
第五节 易学术语
一. 天
二. 道
三. 理
四. 德
五. 太极
六. 乾坤
七. 阴阳
八. 象数
九. 象理
十. 太和
十一. 体用
十二. 道器
十三. 天人合一
十四. 元亨利贞
十五. 大衍之数
第四章 易图学
第一节 易图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主要易图
一. 后天八卦、先天八卦
(一) 后天八卦
1. 文王八卦次序图
2. 文王八卦方位图
(二) 先天八卦
1. 伏羲八卦次序图
2. 伏羲八卦方位图
3.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4.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二. 河图、洛书
1. 河图
2. 洛书
三. 太极图
1. 最早的太极图
2. 周氏太极图
3. 阴阳鱼太极图
4. 来知德圆图
四. 五行图
五. 勾股图
六. 卦变图
第五章 易学的意义
第一节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 直观思维
二. 形象思维
三. 逻辑思维
四. 辩证思维
五. 象数思维
第二节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一. 易学与哲学
二. 易学与政治
1. 和谐流一
2. 崇德广业
3. 以民为本
4. 注重礼法
5. 革旧创新
三. 易学与伦理学
1. 为人之道
2. 崇尚忠诚
3. 宽容和谐
4. 光明磊落
5. 廉虚戒傲
6. 自强不息
四. 易学与医学
1. 天人合一
2. 阴阳学说
3. 五行学说
4. 观象知器
5. 养生之道
五. 易学与数学
1. 《周易》自身数学性
2. 易学数学与科学数学
六. 易学与天文学
1. 盖天说
2. 浑天说
3. 宣夜说
4. 天体演化说
七. 易学与美学
八. 易学与建筑
1. 建筑结构
2. 建筑思想
九. 易学与宗教
第六章 读易针缕
第一节 易学体系概貌
第二节 易学传授图
一. 先秦—汉古今易学传授图
二. 宋代易图学传授图
三. 《史记》关于《周易》传授片断
第三节 主要学派简介
一. 义理学派简表
二. 象数学派简表
第四节 《易传》部分解经方法
第五节 常用字、词简释
一. 本书常用字简释——拼音索引
二. 《周易》常用字字义简释——笔画索引
附录
附录一 《易经》六十四卦图
附录二 《周易本义》
附录三 参考书目
后记
概述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易经》体例
第二节 《易经》要素
第三节 《易经》内容
第四节 《易经》性质
第五节 《易经》编撰简介
第六节 《易经》意义
第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周易》体例
第二节 《易传》编撰简介
第三节 《易传》内容和解经方法
第三章 易学
第一节 易学内容和性质
第二节 易学分期
第三节 易学主要学派
第四节 易学主要学说
第五节 易学术语
第四章 易图学
第一节 易图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主要易图
第五章 易学意义
第一节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第六章 读易针缕
第一节 易学体系概貌
第二节 易学传授图
第三节 主要学派简介
第四节 《易传》部分解经方法
第五节 常用字、词简释
附录
后记
细目
概述
第一章 易经
第一节 《易经》体例
一. 《易经》概貌
二. 卦爻象结构
第二节 《易经》要素
第三节 《易经》内容
一. 卦象、卦名、卦德、卦义
二. 卦辞爻辞
1. 记事之辞
2. 取象之辞
3. 说事之辞
4. 断占之辞
三. 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
第四节 《易经》性质
第五节 《易经》编撰简介
一. 卦爻象起源
1. 爻的起源
2. 卦的起源
3. 卦的字义
二. 《周易》成书过程
1. 八卦和六十四卦的作者
2. 卦辞和爻辞的作者
3. 《周易》成书年代
三. 《周易》书名简释
1. 周的字义
2. 易的字义
第六节 《易经》意义
一. 思维
二. 预测
1. 占筮
2. 风水
3. 命理
三. 其他
第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周易》体例
第二节 《易传》编撰简介
第三节 《易传》内容和解经方法
第一部分 《易经》、《易传》术语
第二部分 《易传》各篇
第一种 《彖》传
一. 《彖》传内容
1. 以天地论确立事物产生的本原
① 天施地生论
② 自然天道论
2. 以时空观阐述事物存在的情景
3. 以刚柔说论述事物抽象的性质
4. 由天人论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
① 《彖》传天人论的要点
② 几种天人论的异同之处
(1) 教化
(2) 尚贤养贤
(3) 顺天应人
二. 《彖》传解经方法
1. 依卦象构成解经
2. 依爻位变化解经
① 中位说
② 当位说
③ 应位说
④ 顺乘说
3. 几种方法并用解经
4. 解经方法特例
① 〓乾卦、〓坤卦
② 〓颐卦
第二种的《大象》传
一. 《大象》传内容
1. 教导君子
2. 培养民德
① 增长知识
② 确立准则
③ 掌握方法
④ 表达欲望
⑤ 交友标准
3. 礼乐教化
4. 明确刑罚
二. 《大象》传解经方法
1. 依构成卦象解经
2. 依解释卦义解经
第二种的《小象》传
一. 《小象》传内容
1. 盛极而衰
2. 中庸之道
二. 《小象》传解经方法
1. 中位说
2. 当位说
3. 承乘说
4. 有与、无与说
5. 初爻、上爻说
6. 内卦、外卦说
第三种《文言》传
一. 《文言》传体例
二. 《文言》传内容提要
(一) 《乾·文言》
(二) 《坤·文言》
第四种《系辞》传
一. 《系辞》传体例
二. 《系辞》传内容
(一) 原文内容提要
1. 《系辞·上》十二章
2. 《系辞·下》十二章
(二) 《系辞》传主要内容
1. 概论《易经》全书
① 圣人著《易经》初衷
② 圣人著《易经》宗旨
③ 《易经》内容广博
④ 《周易》形成过程
⑤ 《周易》性质
⑥ 《周易》建构方法
2. 阐释卦爻辞
① 阐释卦辞
② 阐释爻辞
3. 专论乾坤二卦
4. 杂论诸卦爻辞
5. 阐释《易经》占筮依据、原理和过程
① 占筮依据
② 占筮原理
③ 占筮过程
三. 《系辞》传解经方法
1. 阐释卦象
① 取象说
② 取义说
2. 阐释爻象
① 取象说
② 取义说
3. 阐释爻位
4. 阐释《易经》术语
四. 《系辞》传意义
1. 论述世界观
2. 论述人生观
① 道德观念
② 处世哲学
③ 政治理念
3. 论述方法论
① 行事依据
② 预知事业
③ 引申道理
④ 推断凶吉
⑤ 制作器物
⑥ 占筮方法
第一法,正式筮法
第二法,简单筮法
第五种《说卦》传
一. 《说卦》传体例
二. 《说卦》传内容提要
三. 《说卦》传论述方法
第六种《序卦》传
一. 《序卦》传体例
二. 《序卦》传内容
三. 《序卦》传论述方法
第七种《杂卦》传
一. 《杂卦》传体例
二. 《杂卦》传内容
三. 《杂卦》传论述方法
第三章 易学
第一节 易学内容和性质
一. 易学内容
1. 文字训诂和考据
2. 研究义理
二. 易学性质
第二节 易学分期
一. 汉代易学
1. 今文易学
2. 古文易学
3. 兼古今易学
4. 易纬之易学
5. 兼道家黄老易学
二. 晋唐易学
1. 魏晋儒道结合的玄学
2. 唐代正统的义理之学
三. 宋明易学
1. 宋明儒学主要形态的理学
2. 宋明时期义理和象数之争
3. 易图学
四. 清代易学
第三节 易学主要学派
一. 象数学派
1. 汉代象数学派
2. 宋明象数学派
3. 清代象数学派
二. 义理学派
1. 晋唐义理学派
2. 宋明义理学派
第四节 易学主要学说
一. 解经学说
1. 孟喜卦气说
2. 京房卦气说、纳甲说、八宫卦说
3. 虞翻卦变说和旁通说
4. 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
5. 程颐穷理说
6. 朱熹的经传关系说
7. 来知德的占筮学说
二. 阴阳学说
1. 京房的阴阳五行说
2. 郑玄的阴阳五行说
3. 张载的阴阳学说
4. 朱熹的阴阳学说
5. 方氏的阴阳五行说
6. 王夫之的阴阳学说
第五节 易学术语
一. 天
二. 道
三. 理
四. 德
五. 太极
六. 乾坤
七. 阴阳
八. 象数
九. 象理
十. 太和
十一. 体用
十二. 道器
十三. 天人合一
十四. 元亨利贞
十五. 大衍之数
第四章 易图学
第一节 易图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主要易图
一. 后天八卦、先天八卦
(一) 后天八卦
1. 文王八卦次序图
2. 文王八卦方位图
(二) 先天八卦
1. 伏羲八卦次序图
2. 伏羲八卦方位图
3.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4.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
二. 河图、洛书
1. 河图
2. 洛书
三. 太极图
1. 最早的太极图
2. 周氏太极图
3. 阴阳鱼太极图
4. 来知德圆图
四. 五行图
五. 勾股图
六. 卦变图
第五章 易学的意义
第一节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 直观思维
二. 形象思维
三. 逻辑思维
四. 辩证思维
五. 象数思维
第二节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一. 易学与哲学
二. 易学与政治
1. 和谐流一
2. 崇德广业
3. 以民为本
4. 注重礼法
5. 革旧创新
三. 易学与伦理学
1. 为人之道
2. 崇尚忠诚
3. 宽容和谐
4. 光明磊落
5. 廉虚戒傲
6. 自强不息
四. 易学与医学
1. 天人合一
2. 阴阳学说
3. 五行学说
4. 观象知器
5. 养生之道
五. 易学与数学
1. 《周易》自身数学性
2. 易学数学与科学数学
六. 易学与天文学
1. 盖天说
2. 浑天说
3. 宣夜说
4. 天体演化说
七. 易学与美学
八. 易学与建筑
1. 建筑结构
2. 建筑思想
九. 易学与宗教
第六章 读易针缕
第一节 易学体系概貌
第二节 易学传授图
一. 先秦—汉古今易学传授图
二. 宋代易图学传授图
三. 《史记》关于《周易》传授片断
第三节 主要学派简介
一. 义理学派简表
二. 象数学派简表
第四节 《易传》部分解经方法
第五节 常用字、词简释
一. 本书常用字简释——拼音索引
二. 《周易》常用字字义简释——笔画索引
附录
附录一 《易经》六十四卦图
附录二 《周易本义》
附录三 参考书目
后记
易学津梁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