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副标题:无

作   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编]

分类号:TK121

ISBN:978703018042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一。这一系列研究报告是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为了不断促进本领域的基础研究干作,瞄 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面向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 解决我国工程与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科学和技术基础问题,增强国家原始创新 能力,而精心组织出版的系列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本书的撰写是站在国家利益和学科总体的高度,综合考虑国际学术发展 动向和中国实际,论述了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内涵、战略地位以及 各分支领域的界定,详细分析了各分支领域,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 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可再生能源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 展趋势及科学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研究中的近、中 期发展方向和目标,拟定出“十一五”的优先发展方向、资助领域和发展思 路。 本书可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热物理与能源 利用学科遴选“十一五”优先领域提供依据,同时可供从事工程热物理与能 源利用学科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教师 、研究生参考资料使用。更多>>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1.1 概述
1.2 战略地位
1.2.1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1.2.2 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
1.2.3 资源和生态安全的双重压力
1.2.4 高新科学技术的推动促进
1.2.5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基础研究发展的需求
1.3 学科体系
1.3.1 学科分支
1.3.2 内涵与作用
1.4 基金资助现状
1.4.1 面上项目
1.4.2 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第二章 工程热力学
2.1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科的背景与应用前景
2.1.1 非平衡态热力学及计算统计热力学
2.1.2 热物性
2.1.3 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
2.1.4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
2.1.5 学科交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非平衡态热力学及计算统计热力学
2.2.2 热物性
2.2.3 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
2.2.4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
2.2.5 交叉学科
2.2.6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与比较分析
2.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2.3.1 非平衡热力学及计算统计热力学
2.3.2 热物性
2.3.3 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
2.3.4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
2.3.5 学科交叉
2.4 优先发展方向
2.4.1 非平衡态热力学及计算统计热力学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
2.4.2 热物性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
2.4.3 热力循环和总能系统战略发展方向与目标
2.4.4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
2.4.5 交叉学科发展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内流流体力学
3.1 学科体系、研究范围和任务
3.2 战略地位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3.2.1 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内流力学问题
3.2.2 航空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所涉及的内流力学问题
3.2.3 流体机械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内流力学问题
3.3 发展战略目标、重点研究领域
3.3.1 内流流体力学中的黏性流动
3.3.2 内流流体力学中的计算流体力学
3.3.3 叶轮机中的非定常流动
3.3.4 先进叶轮机内部流动动态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
3.3.5 其他应重视的内流力学问题
3.3.6 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3.4 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传热传质学
4.1 学科内涵、学术意义与应用背景
4.1.1 概述
4.1.2 学科内涵
4.1.3 学术意义与应用背景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2.1 概述
4.2.2 导热
4.2.3 对流传热
4.2.4 辐射传热
4.2.5 交叉研究
4.2.6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4.2.7 差距分析
4.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4.3.1 趋势和特点
4.3.2 发展思路
4.3.3 研究内容
4.3.4 科学问题
4.4 近期优先资助的方向
4.4.1 导热
4.4.2 对流传热
4.4.3 辐射传热
4.4.4 交叉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燃烧学
5.1 学科内涵、学术意义及应用背景
5.1.1 基础燃烧理论
5.1.2 气液燃料燃烧
5.1.3 固体燃料燃烧
5.1.4 火灾燃烧
5.1.5 燃烧诊断
5.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2.1 基础燃烧理论
5.2.2 气液燃料燃烧
5.2.3 固体燃料燃烧
5.2.4 火灾燃烧
5.2.5 燃烧诊断
5.2.6 燃烧诊断的国内发展情况
5.2.7 中国内地在燃烧学领域主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分析
5.3 研究内容、科学问题及优先资助领域
5.3.1 基础燃烧理论
5.3.2 气液燃料燃烧
5.3.3 固体燃料燃烧
5.3.4 火灾燃烧
5.3.5 燃烧诊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多相流
6.1 多相流的内涵、学术意义与工业应用背景概述
6.2 多相流科学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6.2.1 气(汽)液两相及多相流基础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6.2.2 离散型气固两相流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6.2.3 多相流与传递参数测试方法研究发展趋势
6.2.4 多相流学科总体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水平比较
6.2.5 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6.3 多相流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重要科学基础问题
6.3.1 多相流基本现象与规律
6.3.2 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6.3.3 多相流的实验与测量新技术及方法
6.3.4 多相流与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及交叉
6.4 重点支持研究方向
6.4.1 多相流非线性动力学与热质传递的基本现象、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6.4.2 能源高效和可再生转化的微多相流光化学与热化学反应理论
6.4.3 离散气固两相流理论和实验研究
6.4.4 多相流及传递问题的实验与测试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可再生能源
7.1 学科内涵
7.1.1 太阳能
7.1.2 生物质能
7.1.3 风能
7.1.4 地热能
7.1.5 海洋能
7.2 可再生能源科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1 太阳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2 生物质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3 风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4 地热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5 海洋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7.2.6 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7.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7.3.1 太阳能
7.3.2 生物质能
7.3.3 风能
7.3.4 地热能
7.3.5 海洋能
7.4 交叉领域和建议资助方向
7.4.1 太阳能
7.4.2 生物质能
7.4.3 风能
7.4.4 地热能
7.4.5 海洋能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发展战略及基金资助建议
8.1 战略任务
8.1.1 发展动因
8.1.2 迫切任务
8.1.3 基金支持原则
8.2 发展思路
8.3 优先方向与关键问题
8.3.1 传统学科内涵的深化和拓展
8.3.2 微能源系统的转化与传递现象和机理
8.3.3 新兴复合过程能质转化和传递规律
8.3.4 生态生命中能量转化传递现象与规律
8.3.5 工艺和运行保障中的能源转化传递效应
8.3.6 研究基础和实验技术
附录1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
附录2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一些重要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