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副标题:无

作   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分类号:

ISBN:978780093243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攻关课题的基础上总结编著的。全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土壤组成、监测分析、样品采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及土壤样品的分解及测定方法等。这些方法可用于土壤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与监测,为土壤的环境规划、管理和防治土壤污染服务;可用于诊断土壤营养元素的丰缺,为合理施用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肥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服务;还可用于地方病病因探讨与防治研究等诸多领域。 本书介绍的方法是经过多家实验室的验证与考核,经过大量实际样品和标准土样的分析检验,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等优点,能保证土壤元素的高水平定量。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土壤组成和监测分析概述
1.1土壤结构与组成
1.1.1土壤矿物质
1.1.2土壤生物
1.1.3土壤有机质
1.2土壤固相物质的化学成分
1.3土壤的合理开发与污染防治
1.4土壤环境分析
1.4.1土壤环境监测分析的意义
1.4.2数据的评价
第二章 土壤样品的采集
2.1布点设计
2.1.1布点设计的前期准备
2.1.2布点方法
2.2土壤样品的采集
2.2.1土壤样品的类型
2.2.2采样准备
2.2.3采样
2.2.4土壤野外理化性质的简易测定
2.3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2.3.1样品加工处理
2.3.2样品管理
第三章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1概述
3.1.1质量问题的重要性
3.1.2质量保证
3.1.3质量控制
3.2实验室条件与协作实验
3.2.1实验室条件
3.2.2协作实验(包括考核)
3.3测试方法的选择
3.3.1测试方法选择的原则
3.3.2原子吸收光谱法
3.3.3原子荧光法
3.3.4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3.3.5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3.3.6中子活化分析法(NAA)
3.3.7离子色谱法(IC)
3.3.8电化学分析方法
3.3.9化学方法
3.4质量控制方法
3.4.1分析人员的自我控制
3.4.2室内控制
3.4.3实验室间控制
3.5测试结果的审核与数据质量评价
3.5.1有效数字
3.5.2数据三级审核
3.5.3数据离群值检验
3.5.4分析结果表示
3.5.5数据质量评价
3.6土壤标样及其应用
3.6.1土壤标准样品的研制及其特性
3.6.2土壤标样的应用及评价
第四章 土壤的分解
4.1概述
4.2土壤全分解方法
4.2.1普通酸分解法
4.2.2高压釜密闭分解法
4.2.3微波炉加热分解法
4.2.4碱融法
4.3土壤的酸浸方法
4.3.1HCl-HNO3溶浸法
4.3.2HNO3-H2SO4-HClO4溶浸法
4.3.3HNO3溶浸法
4.3.4Cd、Cu、As等的0.1mol/LHCl提取
4.4形态分析样品的处理方法
4.4.1有效态的提取
4.4.2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态的提取
第五章 微量元素的测定
5.1砷
5.1.1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光度法
5.1.2新银盐光度法
5.1.3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度法
5.1.4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法
5.2镉
5.2.1火焰原子吸收法
5.2.2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5.2.3涂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5.3钴
5.3.1火焰原子吸收法
5.3.25-Cl-PADAB光度法
5.3.35-Br-PADAP光度法
5.4铬
5.4.1火焰原子吸收法
5.4.2二笨碳酰二肼光度法
5.4.3差示脉冲导数极谱法
5.5铜
5.5.1原子吸收法
5.5.2铜试剂光度法
5.6汞
5.6.1冷原子吸收法
5.6.2冷原子荧光法
5.7锰
5.7.1原子吸收法
5.7.2高碘酸钾光度法
5.8镍
5.8.1原子吸收法(见5.3.1)
5.8.2镉试剂萃取光度法
5.8.35-Br-PADAP光度法
5.9铅
5.9.1火焰原子吸收法(同5.2.1)
5.9.2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同5.2.2)
5.9.3涂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同5.2.3)
5.10硒
5.10.1DAN荧光光度法
5.10.2原子荧光法
5.10.3气相色谱法
5.10.4催化波极谱法
5.11钒
5.11.1N-BPHA光度法
5.11.2PAR光度法
5.12锌
5.12.1原子吸收法(见5.5.1)
5.13氟
5.13.1离子选择电极法
5.13.2氟试剂(ALC)光度法
5.14总稀土
5.14.1马尿酸偶氮氯膦光度法
5.15铀
5.15.15-Br-PADAP光度法
5.15.2激光荧光法
5.16钍
5.16.1铀试剂Ⅲ光度法
5.17银
5.17.1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5.18钼钨锡
5.18.1联合催化极谱法
5.19铟和铊
5.19.1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5.20铋和碲
5.20.1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
5.2.1碘
5.21.1离子色谱法
5.21.2流动注射光度法
5.22硼
5.22.1全硼的测定(亚甲蓝光度法)
5.22.2水溶性硼的测定(亚甲蓝光度法)
第六章 常量元素的测定
6.1钾
6.1.1全钾(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钠)
6.1.2全钾(火焰光度法)(包括钠)
6.1.3速效态钾(原子吸收光度法)
6.1.4速效性钾(四苯硼钠比浊法)
6.2钠
6.2.1全钠(原子吸收光度法)
6.2.2全钠(火焰光度法)
6.3钙
6.3.1全钙(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镁)
6.3.2全钙(EDTA滴定法)
6.4镁
6.4.1全镁(原子吸收法)
6.4.2全镁(EDTA滴定法)
6.5铁
6.5.1原子吸收光度法
6.5.2邻菲罗啉光度法
6.6钛
6.6.1H2O2光度法
6.6.2变色酸光度法
6.7铝
6.7.1络合滴定法
6.8硅
6.8.1重量法
6.9有机质
6.9.1油浴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
6.10pH值
6.10.1pH值测定(电极法)
第七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7.1ICP-AES法的发展概况
7.2ICP-AES法的工作原理
7.3ICP-AES法的分析特征
7.3.1检出限低
7.3.2精密度高
7.3.3准确度高
7.3.4线性分析范围宽
7.3.5干扰效应小
7.3.6可同时或顺序测定多元素
7.4ICP-AES法仪器装置
7.4.1高频发生器
7.4.2炬管
7.4.3进样系统
7.4.4光学系统
7.5ICP光源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
7.5.1ICP与色谱的联用
7.5.2ICP与原子荧光光谱的联用
7.5.3ICP与质谱的联用
7.6ICP-AES法的主要工作参数
7.6.1高频功率
7.6.2载气流量
7.6.3观测高度
7.7ICP-A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多种元素
7.7.1仪器最佳工作参数的选择
7.7.2无机酸的影响
7.7.3标准溶液的配制
7.7.4样品的分解
7.7.5基体元素的干扰及修正
7.7.6元素的谱线及检出限
7.7.7操作手续
7.7.8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7.8注意事项
第八章 稀土分量的ICP-AES测定
8.1稀土元素分离分析方法概述
8.1.1分离方法
8.1.2测定方法
8.2土壤样品的分解方法
8.2.1酸溶法
8.2.2碱熔法
8.3推荐的分离分析方法
第九章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9.1基本原理
9.1.1波长色散光谱仪
9.1.2能量色散谱仪
9.2土壤分析
9.2.1样品制备
9.2.2基体校正
9.2.3分析条件
9.2.4土壤样品分析
9.3沉积物分析
9.4其它环境样品分析
9.4.1大气颗粒物分析
9.4.2水污染分析
9.4.3生物样品分析
第十章 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
10.1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简介
10.1.1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基本原理
10.1.2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的优缺点
10.1.3堆中子活化分析发展简史
10.2堆中子活化分析在环境科学(特别是土壤圈)中的应用
10.3堆中子活化分析的基本步骤
10.3.1样品制备
10.3.2标准制备
10.3.3样品辐照和衰变(冷却)
10.3.4测量
10.4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探测极限
10.4.1数据处理
10.4.2误差分析
10.4.3探测极限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