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方立天编著的《佛教哲学》着重论述了佛教的人生价值论、宇宙论(要素论、结构论、生成论和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丰富内涵,力求用现代语言表述佛教哲学理念,运用现代的多元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力图立足当代社会背景,发掘和评判佛教的价值与弊端,贡献与缺陷。
目录
增订本前言
前言
第一章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
第一节佛教、佛法与佛学
第二节佛教哲学的构成
第三节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印度佛教哲学略史
第二节中国佛教哲学略史
第三章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一节佛典概论
第二节印度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三节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四章佛教的人生价值论
第一节四圣谛说
第二节三法印说
第五章佛教的宇宙要素论
第一节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第二节五位七十五法和五位百法
第六章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一节三界与佛土
第二节三千大千世界
第三节有情世间
第四节成住坏空与无始无终
第七章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
第一节因果论
第二节业感缘起论
第三节中道缘起论
第四节赖耶缘起论
第五节六大缘起论
第八章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
第一节真如缘起论
第二节性具实相论
第三节法界缘起论
第四节自心顿现论
第九章佛教的认识论(上)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禅观
第三节依根缘境生识说
第四节般若中观论
第五节四分、三性与四智说
第六节新因明与量论
第十章佛教的认识论(下)
第一节般若无知论
第二节顿悟成佛说
第三节四重二谛与般若无得
第四节三谛圆融与真妄心观
第五节禅悟
结语
前言
第一章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
第一节佛教、佛法与佛学
第二节佛教哲学的构成
第三节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印度佛教哲学略史
第二节中国佛教哲学略史
第三章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一节佛典概论
第二节印度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三节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四章佛教的人生价值论
第一节四圣谛说
第二节三法印说
第五章佛教的宇宙要素论
第一节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第二节五位七十五法和五位百法
第六章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一节三界与佛土
第二节三千大千世界
第三节有情世间
第四节成住坏空与无始无终
第七章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
第一节因果论
第二节业感缘起论
第三节中道缘起论
第四节赖耶缘起论
第五节六大缘起论
第八章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
第一节真如缘起论
第二节性具实相论
第三节法界缘起论
第四节自心顿现论
第九章佛教的认识论(上)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禅观
第三节依根缘境生识说
第四节般若中观论
第五节四分、三性与四智说
第六节新因明与量论
第十章佛教的认识论(下)
第一节般若无知论
第二节顿悟成佛说
第三节四重二谛与般若无得
第四节三谛圆融与真妄心观
第五节禅悟
结语
方立天文集.第四卷,佛教哲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