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经济——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副标题:无

作   者:迟福林

分类号:

ISBN:978750087243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如何在老龄化社会中有效释放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的增长潜力,如何在经济增长中妥善解决好数亿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这已然成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1亿人,占人口比例为17.3%,而2011年仅为1.84亿,占13.7%,年均增加近1000万人,大致相当于两个新加坡。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将高达28.5%,超过3.4亿人,大约每4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将达35.1%,超过4.4亿,大约每3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三老”群体问题,作为中国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受到各界媒体的关注。本书收录了国内多位长年致力于关注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以及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是一本聚焦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集大成者。


目录


序 言 增长与养老——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迟福林

*编 走向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银发浪潮里的中国经济与社会— 宋晓梧

充分利用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因素— 陈啸宏

深刻认识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曹远征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性问题— 郑京平

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金维刚

人口老龄化地区不平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盛 毅

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的挑战与机遇— 李 实

第二编 以增长解决老龄化问题

中国经济应对老龄化冲击的宏观思路与决策选择—田雪原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产业策略—党俊武

人口老龄趋势下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的平衡—特斯理

老龄化趋势与政策的跨国对比—洪 腾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毕儒博

共同的问题:应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探索—拉克鲁德

老年人的价值:关于老龄化的积极探索—海尔森

第三编 老龄化社会的养老体系建设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性运行的制度建设框架—贾 康

关于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制度建设的思考—苏海南

老龄化社会“中性论”与多元适应性制度—常修泽

中国养老产业的财税政策—倪红日

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王忠民

老龄化社会的就业政策—柯凯琳

养老制度的改革借鉴:以挪威为例—毕恩史达特

第四编 形成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合力

家庭、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应对老龄化挑战—左学金

关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的几点思考—迟福林

三级医养模式的探索—张世平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老年医养照护体系—姜春力

发挥家庭在老年人照护中的作用—米沃尔德

医养服务的延伸——以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例 —邓 庆

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保健计划—梅 尔

第五编 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传承与创新

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洪 虎

坚持守正、创新应对老龄化—蔡 武

海南在深化中日健康产业合作中大有可为—迟福林

“银发经济”的挑战与海南发展机遇—张占斌

广东省“医养结合”一站式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刘红波

推进内蒙古“医养深度结合”—曹永萍 康 伟

创新发展老年健康服务模式—胡 波

综 述 面对养老问题的国内视角与国际经验

在增长中解决养老问题

加快推进健康老龄体系建设和制度安排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

附 录 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

加快推进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划转国有资本做大社会保障基金

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打好健康海南这张“王牌”(20 条建议)


【书摘与插画】

*编走向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银发浪潮里的中国经济与社会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

一、中国步入中期老龄化社会

  当前,中国面临的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已经步入中期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指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若超20%,则为超老龄社会。截止到2018年末,中国60 岁以上的人口高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9%;15岁及以下人口有2.38亿人,低于老龄人口。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中期老龄化社会。

1.中国可能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2018年12月,世界银行发布《中国养老服务的政策选择:建设高效可持续的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报告,预计到2027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从2002年的7%上升到14%,进入深度老龄化。这意味着,中国从老龄化社会迈入深度老龄化仅需25年,而法国经历这种转变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5年,美国用了69年。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6%。

  2.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突出。1949年后,中国走出了百年战乱,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加上医疗保健的改善,使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提高而婴儿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后来,由于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采取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口激增和80年代以来的节制生育必然造成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给中国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基数大、速度快。据联合国预测,1950—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76%,我国增长217%;2000—2025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0%,我国增长111%。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从7%上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是115年,瑞典是85年,美国是69年,英国是45年,日本是30年,而中国不到25年。

 (2)底子薄、负担重。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高水平情况下出现的,而且它们基本建立了较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例如,美国1935年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有较充裕的财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的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我们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就要面对快速老龄化问题。

二、银发浪潮中的人力资源与就业

 1.人力资源:从大国转向强国。首先是我们面临着人力资源问题。过去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现在要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尽可能扩大劳动力供给非常重要。从提高劳动力素质来说,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根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高级技术人才占比,日本为40%,德国为50%,中国只有5%,中国高级技工缺口达上千万人。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制定退休年龄政策,其中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5岁,然而目前我国国民平均寿命比20世纪50年代提高了20~30岁。如何使得已经退休人群发挥他们的潜力,这方面可挖掘的余地还很大。

2.劳动就业:从总量转向结构。从劳动就业来讲,中国从就业总量压力转向结构压力。过去每年上千万的新增劳动力,*时将近2000万人,现在新增劳动力每年在减少200万~300万人。总量压力对于就业问题来讲并不大,但是结构调整的压力增加,特别是低劳动力成本竞争转向创新发展的压力非常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15~59岁劳动人口数量在持续减少,至2018年的短短7年间减少了近4000万劳动力。随着结构的调整,包括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结构性转变,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都对劳动力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稳就业仍然是中国当前经济的头等重要问题。

三、银发浪潮中的养老保险

 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9.15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03亿人(退休人员1.1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5.13亿人。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收入4.7万亿元,支出4万亿元,累计结余5万亿元。总体看情况还比较乐观,但从各省来看,一些地方职工养老保险已出现当年收不抵支的情况。所以,分阶段延迟退休年龄应提到议事日程。

1.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养老扶养比现在已经从之前比较高的3.16:1降到2.88:1,也就是说,不到3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但从各省情况看有的比较严重,比如黑龙江,在2017年,1.26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国发〔2018〕18号)。《通知》要求,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时间表、路线图,这对于全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不同地区企业提供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发挥社保大数法则作用,举全国之力抵御老龄化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要尽快实现统一缴费率、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划拨国有资本偿还隐性债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了*步。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也感到社会保险缴费的压力。为此,中央参照了国际经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适当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率。2019年,全国“两会”提出,各省可以把养老保险中企业缴费率降到16%。随着缴费率的降低、在职人员减少、退休人员的增加,重点在于将原先现收现付转到个人账户积累,实现统账结合的半积累模式;同时,国有资本偿还社保债务应该抓紧实施,这些举措只有在全国统筹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构筑多层次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政府身上。我们要大力发展个人储蓄(自愿投保,市场营运)、企业年金(部分强制,税收优惠个人账户,市场营运)、基本保险(法定强制实施,统账结合,费改税)。尽管中央发了很多的文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参加的人数和基本养老相比是不相称的。

四、银发浪潮中的老年康养体系

养老保险问题必然涉及康养体系。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同时,也可以发展“互联网 养老”,不断创新老年康养新模式。2017年,《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鼓励政府将现有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资本方运营管理。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通过PPP模式转型为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运营管理。鼓励商业地产库存高、出租难的地方,通过PPP模式将存量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改造成养老机构。

五、银发浪潮中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

在老龄化社会过程中,还应特别重视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针对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口流动性加大等特点,应大幅提高我国儿童福利在社会保障中的地位。要以满足儿童保护需求为重点,加强国家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保护型福利制度安排,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童福利体系。

建立儿童福利体系有利于应对老龄化银发浪潮。当前的重点人群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随农民工进城儿童、城镇低收入家庭儿童。为此,还要扩大儿童保障范围,分类设立儿童津贴标准,完善大病救助,为重病儿童提供补助;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导社会慈善力量投入,完善儿童福利行政管理体系。

六、银发浪潮中的消费结构

银发浪潮中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消费占比大幅度提升。“旅游老人”“候鸟老人”“学习老人”带来大规模的新消费机遇。例如,在医疗消费方面,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提出,即便是按1998年的医疗实际费用支出计算,到2025年,人口老化带来的医疗需求量负担将增加47%,如果考虑到各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按GDP年增长率同比增长,我国医疗需求量费用到2025年至少将达到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2%左右。此外,中国“4:2:1”人口结构将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对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七、银发浪潮中的文化与伦理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伦理和道德信仰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我引用蒋捷的一首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将带来文化与伦理的转变。这是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

总的来说,我们要观察到一个大的背景——当代中国转型的三重奏: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变;三是人口结构由年轻向老龄化转变。其中,产业、人口的转型是共性的,体制的转型是特性的,体制的转型深刻影响了产业、人口的转型,同时又基于产业、人口的平台而展开。

中国转型三重奏在没有现成乐谱的情况下出演,难免有偶尔“失调”之处,但主旋律激昂澎湃、震荡四海,为人类文明发展史增添了极为精彩的乐章。如果我们把问题放到这三个大的结构调整中来看,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很多问题。

充分利用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因素

陈啸宏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我们要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积极”?我认为,老龄化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面对它,我们的办法应当是辩证地转化,利用老龄化很多的积极因素,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具体方法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结合起来。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时代。2500年前,孔子作为政治思想家,他是怎么认识养老问题呢?他的学生跟他说,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抱负,愿闻子之志。孔子说了三句话,一共12个字。

*句是“老者安之”,让老人能够“安”,“安”是安心、安稳,也有健康安全的意思,让天下老人得到安乐;第二句是“朋友信之”,对于朋友,就信任他;第三句是“少者怀之”,对年轻人要关怀他、培养他。

这代表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句话就是养老问题,但是养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关于养老的具体办法,学生子夏又问,现在人都是觉得老人要养,但是家里还养着马、养着狗,如果老人也只是提供给养,给吃、给喝而不尊敬他,跟养马、养狗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说差别在于一个“敬”字。紧接着,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也就是说态度是*难的,有事了让年轻人帮着干,有吃的了让长者先吃,这并不是真正的孝,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敬的实现是通过态度来达到的。

按照孔子的思想,我们认识养老的问题就会比较深刻,孔子的思想这么超前,*终也没有变为现实。孔子一辈子没有被统治者录用。我们有几千年的实践,到今天,面对养老问题,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中央把这一重大问题提出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应该说从政府层面、执政者的层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了,这样,好的思想基础就已经具备了。

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忠孝两全的事业,是任何领域都不能相比拟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们从事的事业。但是,在很多时候是为了实现事业,然后尽不了孝。我们是“老吾老及人之老”,虽然我现在可能不在父母的身边陪伴,但是当我们的制度实现的时候,天下所有的老人包括我的亲生父母在内都可以享受到社会福利的时候,我们是又在尽忠又在尽孝,忠和孝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当年孔子只用一个“孝”字,就把养老的问题压给了家庭,压给了子女,现在我们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这件事。所以,我们现在虽然是传统的方式,比如说,居家养老为主体,但居家养老一定是社会化的。这是社会的进步和传统的生活方式的结合。当年中国老人*兴的事是儿孙绕膝。如果没有子女的,我们就用社会化的方式,用全社会提供的服务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第三,把政府的职责和市场的活力结合起来。失能失智又没有积蓄的老人如何享受优越的制度?这需要政府保基本,并充分发挥市场无限的活力。养老问题要充分相信市场的解决能力。其实,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谋生能力,对养老保障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具体而复杂的信息在市场中会反映出来,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家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去满足不同的养老要求。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银色经济——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