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为一部全景观的现代中国文学通史,《现代中国文学通鉴》所叙述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是包括两岸三地和相关少数民族的大文学史;所采用的评判尺度也是两岸三地和相关少数民族都能接受的人道主义为原则和真、善、美的价值评估体系。本书的写作结构是由内外两大历史叙述线索组成:一是以人的文学作为核心理念贯穿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内在线索;二是由多元一体文学结构所呈现的外在线索。即现代中国形成的政治文化、新潮文化、传统文化、消费文化等文化系统与现代中国不同形态文学的横向联系,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展现。依据以上历史叙述线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200万字。上卷从1900年到1929年,是现代中国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形成期;中卷从1930年到1976年,是现代中国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演化期;下卷从1977年到2010年,是现代中国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拓展期。 为解决文学史叙述在历史与逻辑、高度与深度、理性归纳与感性呈现的矛盾,本书追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史识与史料相结合,“文学态势总览”与“文学个案解读”相结合。
目录
绪论 世界化与中国文学
一、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换
二、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设想
上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形成(1900—1929)
第一章 多元文化语境并存与文学观念转变
第一节 新潮文化影响下的文学观念变革
第二节 政治文化影响与文学的泛政治化观念
第三节 新民文学观·人的文学观·革命文学观相互并存
第四节 传统文学延续与古典文学观念的调整
第五节 消费文化兴盛与消遣文学观的活跃
第六节 翻译文学对文学观念转变的影响
第七节 文学由精英向大众转型及平民文学观的生成
第二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文学态势总览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现代中国文学结缘
第二节 从政治小说到革命小说
第三节 从爱国诗章到普罗诗歌
第四节 从政论散文到战斗杂文
第五节 从“梨园革命军”到政治话剧
文学个案解读
第六节 梁启超其人其文
第七节 谭嗣同其人其文
第八节 黄遵宪其人其诗
第九节 陈天华其人其文
第十节 柳亚子其人其诗
第十一节 陈独秀其人其文
第十二节 李大钊其人其文
……
第三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四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五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中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演化(1930—1976)
第六章 多元文化语境趋同与文学观念归一
第七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八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九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十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下卷 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拓展(1977—2010)
第十一章 文化语境多元化与文学观念开放化
第十二章 政治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十三章 新潮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十四章 传统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第十五章 消费文化渗染的文学形态
后记 书写的构想与说明
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下卷,多元一体文学结构的拓展:1977-201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