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Scholarship.Vol.4 No.1

副标题:无

作   者:刘东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10003804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刊是由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外学者共同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文辑,设“论文”、“评论”、“书评”和“通讯”四个栏目,每季度出版一辑。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人文及社科的研究水准,推展汉语世界的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内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力争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工作语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它力争以“人文与社会”为轴心,追求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本书是这部学术期刊的第十三辑。 论文一栏,孟悦聚焦于传播与纛动中的建筑文化,郭伟杰聚焦于民国的传教土建筑;另一级转从理论或知识面来思入文明间的问题。鉴于殖民主义和民族国家之类信语所要捕捉的全球关系正在急剧消失,德里克敏感地追问到了后殖民主义之后问题。胡成的文章回顾了早在1920年代就已形成的“半殖民地”历史叙述框架,认为其有待激发的活力曾受到“半封建”框架背后的单线历史观众的牵制。再一组涉及宋明理中的传承关系。吴震“以无善无恶”论为切入点,回了了阳明学到阳明后学的思想展开过程;郭晓东通过分析诠释《中庸》时朱熹对吕大临的继承和批评,来体会这位宋代思想家在解经方面的多义准则。等等。更多>>

目录

卷首语
 钱钟书 欧洲文学里的中国
论文
 孟悦 “世界主义”景观与双重帝国边界上的都市社会
 郭伟杰 谱写一首和谐的乐章——外国传教士和“中国风格”的建筑,19ll一1949年
 阿里夫·德里克 殖民主义再思索:全球化、后殖民主义与民族
 胡成 全球化语境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问题的历史叙述
 吴震 无善无恶——从阳明学到阳明后学
 郭晓东 论朱子在诠释《中庸》过程中受吕与叔之影响及对吕氏之批评
评论
 秦寰明 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李白诗——以英、美及法国为中心
 胡晓明 龙舟舵手与陶渊明——以冈村繁《陶渊明新论》为中一心的讨论
通讯
 吴承明 《大分流》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贡献
 莱斯利·豪纳 关于《大分流》的争论
书评
 皮埃尔·玛南:《自由主义思想史(十讲)》(张伦)
 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应星)
 季卫东:《宪政新论》(任军锋)
 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何翔)
. 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王齐)
 布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杨亚平、曹树基)
 迈克尔·布尔:《声音隔绝城市:随身听与日常生活的管理》(古柏)
 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性介入、电影重构和跨国想象》(葛以嘉)
 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张荣华)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杨祥银)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China Scholarship.Vol.4 No.1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