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万全(号密斋,1499~1582),湖北罗田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
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
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
方面的论述。子目名称为:《养生四要》《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广嗣
纪要》《万氏女科》《片玉心书》《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痘疹》
《痘疹心法》共10种,108卷。
原书无标点,经历代刊刻颇多讹误,此次印行以万全五世孙万达刻
本为底本,详加校注。书末附“万密斋医学学术思想研究”,论述其生
平、著作及儿科、妇科、伤寒、温病、养生等方面的学术思想。此书可
供广大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片断:
样
子,只见火焰起来,收煞不住。乃学古人
投豆之法,以黑白二豆分善恶。不问子后
午前,但无事便静坐一时,只是心下不得
清静凉快。却又将一件事,或解悟经义,
或思索诗文,把这心来拘束,才得少定。
毕竟系着于物,不能脱洒。到今十年,稍
觉得心下凉快一二分,虽不拘束他,自是
收煞得住。
有一方士尝教人以打坐法,坐定以目
观脐,似一团规,霎时规中现出景象,如
春光明媚,以鼻徐徐吸之,舌腭咽之,下
于重楼,直下丹田,如一轮红日出北海,
历尾闾,循脊直上泥丸,自然神清气爽。
此法子,亦是守中,做得熟时,也有受
用。但道无存,相存相是,妄无作为,作
为是惟据其存想景象出入升降,如梦如
幻,不特动其心,反把心来没死了。
学长生者,皆自调息,为人道之门。
命门者,息之根本也;脉者,息之橐佥
也;口鼻者,息之门户也;心者,息之主
也。有呼吸之息,有流动之息,有止息之
息,而皆统于肾焉。动则息出乎脉,静则
息人于肾,一动一静,心实主之。智者动
静皆调,昧者只调其静,至于动,息则乱
矣。故曰: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
动其心。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夫健者,阳之德也。乾为天,纯阳之精,
至大至刚,故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
度,二百三十五分,强其可见者,日月之
差分。四时之行,万物之生长收藏,如环
无端,未尝一息之停。君子体之自强,以
致其刚大之气,终日乾乾夕阳①,若与天
同运。一夕尚存,此志不宜少懈。诗曰: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
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
已。纯亦不已者,缉熙敬止②。
《易》曰:“何思何虑。”《书》曰:思
作睿。君子非不思也,思无邪,思无斁,
故能至于睿,此缉熙敬止之功也。不识不
知,顺帝之则,文王之德之纯也。佛家善
知识者,预知舍宇。只缘此心不妄动,养
得心之本体,虚灵不昧,自然明睿,所照
无所障碍。
今人静坐,正一件吃紧处,只怕外若
静而中未免搅扰者。六祖卢能既参五祖③
受衣钵,却又去从猎者逐兽,正是吃紧为
人处,外若搅扰,其中却静。尝闻南岳,
昔有住山僧,每夜必秉烛造檀林,众僧打
坐者数百人,必拈竹篦痛箠之,或袖中出
饼果置其前,盖有以窥其中之静不静,而
为之惩劝也。人能尝自惩劝,则能自静。
故曰:心为严师。
《素问》道经曰:至真之要,在乎天
玄。天玄者,先天太玄之真息,浑沦渊
然,何思何为。形既生矣,神发智矣,天
玄之息泄矣。人能忘嗜欲,定喜怒,一念
不动,如在母腹之时,凝神以养其气,闭
气以固其精,使精气自结,名曰圣胎。天
玄之息,自归其间。故曰:还元至真之也。
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日一夜凡百
刻,计一万三千五百息。人身之脉,共八
百一十丈,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
寸,一息共行六寸,一日一夜五十周于
身。自子初刻,至巳终刻,行阳二十五
度;自午初刻,至亥终刻,行阴二十五
度。此自然流动之息,与天地同运者也。
故养生者,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每刻至
一百三十五息。
息者气也,人物之生,莫不有窍为之
出入也。惟口鼻之气,有出有人,人皆知
之,若目之气泄于视,耳之气泄于听,前
后二阴之气泄于便溺,玄府之气泄于沛
空,人则不知也。故俭其视听,节其饮
食,避其风寒,此调气之要也,岂特调其
呼吸而已哉。
善养生者,必知养气。能养气者,可
以长生。故调气者,顺其气也,服其气
者,纳其气也,伏其气者,闭其气也,皆
日养气。
今人服气者则不然,乃取童男童女,
呵其气而咽之,此甚可叹。殊不知天地之
气,从鼻而入,水谷之气,从口而入。利
则养人,乖则害人。此等服气之法,乃是
一团浊气,其养人乎?其害人乎?可以自
喻矣。
养生之诀云:调息要调真息。真息
者,胎息也。儿在胎中,无吸无呼,气自
转运。养生者,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
时,故曰胎息。
人之空窍,元气之门户也。塞其窍则
病,闭其窍则死。凡胎生卵生者,初在胎
谷中,空窍闭塞,何以不死?曰:缘这团
真气,伏藏于中,长养形髓,空窍未开不
泄,及其生也,啼①声一发,则真气泄
而百窍开矣。
人之真气,伏藏于命门之中,即火
也。听命于心,以行君火之令。故主安则
捍吸与天同运,不失其常。主危则相火衰
息,逆责而死至矣。故曰:
南山猛虎一声雷,撼动乾坤橐签开,
惊起老龙眠不得,轰腾直上九天来。
方士教人,行打坐调息工夫,子前进
阳火,午后退阴符,卯酉为沐浴,则不
行。此不知天地之化,阴阳之理,惑于傍
门之教,以伪乱其真也。入药镜云:一日
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何曾分子午卯
酉也。《悟真篇》云:莫向天边寻子午,
身中自有一阳生。则一念动处,便是活子
时,何必夜半后为子时耶。动处便是阳
火,意动过后便是阴符。阴阳者,动静之
谓,时行则行,进阳火也,时止则止,退
阴符也。然所谓进退者,即一时事,祖师
不肯说破与人,要人自悟。我今妄猜云:
阴阳者,善恶之谓也。一念之善,此阳火
发也,即其所发而推广之,谓之阳火。一
念之恶,此阴符动也,即其方动而屏去
之,谓之退阴符。阳火常进,则所存皆
善,日进于高明,便是迁仙道。阴符不
退,则所存皆恶,日隐于污下,便是人鬼
道。卯酉为沐浴,卯者,阳之中也,酉
者,阴之中也,教人用工无太过,无不
及,至于中而止。日中则亥,月盈则亏,
古人养生,亦以日月沐浴之谓也。
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
昏。发者,血之余也,发宜常栉,栉则不
结。齿者,骨之标也,齿宜数叩,叩则不
龋。津者,心之液也,津宜常咽,咽则不
燥。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
肺脏不伤。胃者,谷之仓禀也,腹欲常
摩,摩则谷不盈。头者,清阳之会,行住
坐卧,风雨不可犯也,犯则清邪中上窍,
而头顶之疾作矣。足者,浊阴之聚,行住
坐卧,水湿不可犯也,犯则浊邪中下窍而
腰足之疾作矣。养生者,宜致思焉。
目录
养生四要
卷之一
寡欲第一
卷之二
慎动第二
卷之三
法时第三
卷之四
却疾第四
卷之五
养生总论
保命歌括
卷之一
中风
卷之二
中寒
伤寒
卷之三
中署
卷之四
湿病
卷之五
内伤病
卷之六
瘟疫
卷之七
气病
卷之八
血病
卷之九
痰病
卷之十
火病
卷之十一
郁病
卷之十二
虚损
卷之十三
腰痛
卷之十四
脚气
卷之十五
痿痹
卷之十六
疝气(附:小肠气)
卷之十七
咳嗽
卷之十八
哮喘
卷之十九
霍乱
……
伤寒摘锦
广嗣纪要
万氏女科
片玉心书
育婴家秘
幼科发挥
片玉痘疹
痘疹心法
万密斋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附:万密斋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卷之一
寡欲第一
卷之二
慎动第二
卷之三
法时第三
卷之四
却疾第四
卷之五
养生总论
保命歌括
卷之一
中风
卷之二
中寒
伤寒
卷之三
中署
卷之四
湿病
卷之五
内伤病
卷之六
瘟疫
卷之七
气病
卷之八
血病
卷之九
痰病
卷之十
火病
卷之十一
郁病
卷之十二
虚损
卷之十三
腰痛
卷之十四
脚气
卷之十五
痿痹
卷之十六
疝气(附:小肠气)
卷之十七
咳嗽
卷之十八
哮喘
卷之十九
霍乱
……
伤寒摘锦
广嗣纪要
万氏女科
片玉心书
育婴家秘
幼科发挥
片玉痘疹
痘疹心法
万密斋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附:万密斋医学研究论文题录
万密斋医学全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