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

副标题:无

作   者:卫景宜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83154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以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的系列小说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放在美国华裔英语文学史、美国华人史以及美国文化三重背景下,进行互动性研究和跨文化审视,指出此类作品与西方主流霸权话语的内在对抗;这种文学写作的边缘文化属性。分析这些作品中挪用、改写中国文学经典故事、建构新的华裔文化形象的独特价值,阐明这些生活在西方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作家,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表达华裔族性和情感,提出民族文化持存是一个不断改变、建构的开放过程。作者在论述中,借鉴了西方的文化理论、后殖民理论,后现代主义写作理论、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在一手资料的占有和对资料的理论提升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目前国内对美国化裔英语文学研究的一个较为可靠和整体性成果。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人形象
一 美国华裔文学的言说背景
二 华人移民的史实
三 美国传媒中最早的“华人报道”
四 美国文学里的“华人形象”
五 美国影视、娱乐文化中的“华人形象”
六 华人女性的规约性描述
七 “他者”话语的构建
第二章 表述中国与“反话语”
一 华裔写作与“华人形象”的互文关系
二 早期华裔文学及其研究状况
三 华-欧裔女作家“水仙花”笔下的北美华人
四 自传《五闺女》里的华人社群
五 林语堂的华人小说《唐人街》
六 《饮碗茶》:“大熔炉”叙事的绝妙讽刺
七 隐性的辩白
八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崛起
九 《女勇士》的突破
第三章 边缘文化特征
一 唐人街的集体记忆
二 来自母亲的口传故事
三 中国文化的“异时性”展示
四 “中国意象”的两种形式
五 生活在“鬼魂”中间:认同的困境
六 美国社会的“他者”
七 移民家庭的文化冲突?
八 质疑美国社会的价值观
第四章 文化想象的方法与“赵汤论争”
一 双重文化的优势
二 英语文本里的中国色彩
三 改写“神话”
四 《杜子春》:母性的颂歌
五 美国华裔文学界的一场争议
六 拿来主义
第五章 重构华裔神话
一 “中国神话”的借喻
二 “金山勇士”
三 华裔文学的“关公情结”
四 “花木兰”:女性主义神话
五 华人“鲁滨逊”
第六章 漂流者的史诗
一 移民问题的现实关注
二 “蔡文姬”:文化翻译的例证
三 “阮氏兄弟”与“暹罗国”
四 “唐敖”的遭遇
五 《鬼妹》:同化的虚幻
六 “屈原”:无奈的哀歌
第七章 混杂文化的意象
一 “杂化”的策略
二 华裔文化构想
三 惠特曼·阿森:杂化的象征
四 “西方梨园”
第八章 美国时空的中国经典
一 后现代剧场
二 “孙悟空”
三 “桃园三结义”
四 《三国演义》里的悲剧之死
五 《智取大名府》:华人社群的力量
六 偏见与误会:“孙二娘”、“曹操”的启示
结语
注释
引用文献
附录1 国内美国华裔英语文学论文辑录
附录2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重要作品辑录
附录3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写作年表
附录4 美国华裔英文小说里的中国观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