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

副标题:无

作   者:杨红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96164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二人台,近百年来长期活跃在晋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冀北等省地 ,是广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这个由蒙汉两族人民共同产生 的艺术表演形式,是蒙汉文化交流的特有产物,在中国北疆人民的社会生 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人台集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器乐、杂技等艺术形式为一 体,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演艺品种。二人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至今已 经积累了近百余个剧目,以枚(笛子)、四胡和扬琴为三大件主奏乐器,音 乐风格鲜明而富有地域色彩,至今仍然十分活跃在城乡人民的社会生活中 。特别是位于晋、陕、内蒙三省交界处的山西河曲,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 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而呈现出地缘文化特色。河曲至 今存在众多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他们以原生形态的活动方式,沿着当年著 名的走西口路线,常年演出于民间乡镇村落,深受蒙汉人民的喜爱。河曲 二人台不仅以地道的艺术风格显示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它在乡俗礼仪 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发挥了特有的社会功能。 笔者对河曲民间戏班以及与西口路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考察, 从时间、地点、社会维护、文化象征 更多>>

目录

目录
序 赵宋光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鸣谢
绪论
一 已有的相关研究与成果
(一) 关于二人台的资料来源与研究现状
(二) 关于中国民间戏班的研究成果
二 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 宏观—微观—互动之三重研究层面
(二) 六种文本形式与多向解释
上篇 文化追问与实地普查
第一章 生存背景与历史语境
一 地理特征和文化历史渊源
(一) “娘娘滩”——汉唐以来的地缘文化背景
(二) “河套文化”——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基点
(三) “黑界地”——蒙汉文化共存的见证
二 三大文化板块的并置与碰撞
(一) 黄河东边的晋西北边缘文化板块
(二) 黄河西边的陕北边缘文化板块
(三) 蒙古族鄂尔多斯部文化板块
三 走西口——跨越三大文化板块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一) 走草地
(二) 跑河路
(三) 走东路
第二章 二人台与其生态环境
一 二人台源流论
(一) 现有的源说论
(二) 河曲源、内蒙古西部流
(三) 二人台历史发展的二个阶段
二 二人台的演艺组成
(一) 二人台的主体是戏曲
(二) 二人台的客体是兼有歌舞、说唱、器乐等民间艺术的综合形式
(三) 二人台是蒙汉民间音乐文化融合的综合载体
三 二人台当今社会文化生态
(一) 民间班社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乡村文化背景的原生形态
(二) 国家编制剧团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城市文化背景的变异形态
(三) 文化个体户的生态环境——一种依附于城市娱乐场所背景的大众形态
上篇 结语
中篇 个案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
第三章 个案一:二牛家族剧团的构成与生存方式
一 二牛家族剧团的组织规模
(一) 基本概貌
(二) 班主及其组团历史
(三) 戏班的成员构成
二 二牛家族剧团的师承关系
(一) 传承网络
(二) 传授的地点与环境
(三) 徒弟的学习生活
三 二牛家族剧团的经济运作
(一) 固定的戏路机制
(二) 票房机制
(三) 特殊的演出经济人——“写戏”机制
四 二牛家族剧团的演出形式以及对“唐戏”剧目的现象直观
(一) 即兴的表演特色
(二) 随机的演出剧目
(三) 演出的“唐戏”剧目
第四章 个案二:河曲县曲峪二人台艺术团的构成与生存方式
一 曲峪戏班的组织规模
(一) 基本概貌
(二) 班主及其组团背景
(三) 曲峪戏班的成员构成
二 曲峪戏班成员的来源与流动
(一) 演员阵容
(二) 挑头演员
(三) 跳班现象
三 曲峪戏班的经济运作
(一) 写戏机制
(二) 演出合同机制
(三) 戏班的收入与开支
四 曲峪戏班的演出形式与表演剧目
(一) 唱腔与表演
(二) 牌子曲
(三) 演出剧目
中篇 结语
下篇 河曲民间戏班与西口路文化中的乡俗礼仪生活
第五章 民间戏班与乡俗礼仪(一)——非定时的活动特色
一 乡村日常生活中的闹“红火”
(一) 河曲乡村的闹“红火”习俗
(二) 闹“红火”习俗中的二牛剧团演出实录
(三) 当地人对二牛剧团演出的本土评价
二 个人生活礼仪
(一) 成年仪式——12岁开锁
(二) 婚嫁礼仪
三 准格尔旗物资交流会
(一) 河南湾物资交流会
(二) 交流会上的曲峪二人台演出
(三) 异地人对曲峪二人台演出的本土评价
第六章 民间戏班与乡俗礼仪(二)——定时性的活动特色
一 正月闹元宵
(一) 陕北府谷闹元宵
(二) 河曲焦尾城村闹元宵
(三) 延续的传统:闹社火与二人台——节日气氛的升腾
二 府谷木瓜三官庙会
(一) 全庙村——木瓜村
(二) 三官庙会的仪式活动
(三) 二人台在木瓜庙会上的演出活动
(四) 三官庙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 神木大堡当镇任家伙场村的神会
(一) 三皇庙与神官
(二) 任家伙场村神会
(三) 求神过程实录
(四) 对神官下马仪式之民间信仰解读
四 民间祭祀节日——河灯节
(一) 原始信仰——河灯节的由来
(二) 放河灯——神圣的祭奠
(三) 音乐祭献——二人台与其它民间艺术、流行音乐的在场
(四) 河灯节仪式活动与音乐——神圣与世俗的混合载体
下篇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译文文献(按作者汉译名拼音排序)
中文参考文献
索引
表索引
图片索引
谱例索引
地图索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