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目前这个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日益增大,人们不仅需要各种有用的
识作为求职谋生的手段,而且需要审美的智慧作为自我赎救的依托。此种智慧,在艺术表现领
域,有助于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构或打破陈规的立新;在精神生活方面,则有助于培养静观万物
的鉴赏趣味或自娱自乐的审美自由。凭借这种智慧,人们有望恢复自我的本来真知,提高自己
的生活质量,进而从风恬浪静中见人生真境,从味淡声稀中识心体本然,在林间松韵、石上泉
声里聆听天地自然鸣佩,在草际烟光、水心云影中见出乾坤最妙文章,于环境设计、艺术装潢
中品味华润雅丽意趣,从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等精品佳作中获取各种审美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爱智慧即为哲学,而智慧则分两翼。其一是注重凝照
反思的理论,其二为采取具体行动的实践。这一本原意义,绵延两千余载,在克罗齐的精神哲
学理学变为“两范畴四维度”体系。依此思路,追求智慧的人类认识活动,被分为理论与实践
两大范畴。
目录
绪论 美国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概观
一、称谓与起源
二、逻辑依据
三、互补性学科群
四、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章 多学科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一 《走向文明》的现实语境
1、导致艺术偏见的历史原因
2、破除艺术偏见的桎梏
二 学科群的综合式会通方法
1、艺术创作的实践功能
2、艺术史的认知作用
3、艺术批评的反思效应
4、美学的哲理化导向
5、放射论与会通关系
三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1、第一阶段:感知审美特性(1~3年级)
2、第二阶段:提高感知的敏感性(4~6年级)
3、第三阶段:培养艺术历史感(7~9年级)
4、第四阶段:欣赏代表作品(10~11年级)
5、第五阶段:批判分析(12年级)
四 案例分析:悲凉与苦闷的《尖叫》
第二章 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
一 多学科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
二 艺术创作问题:以美术创作为例
1、媒介
2、风格及其他
3、画室
4、创造性
三 美术创作的四种传统
1、作为技巧学习的美术创作
2、以就业为目标的美术创作
3、关注心灵的美术创作
4、以理解为导向的美术创作
四、案例分析:触摸的土地与互看的灵思
第三章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一 艺术史研究概述
二 艺术史与教育
1、艺术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2、艺术史的性质及其教育价值
3、艺术史教育的必要性
4、艺术史教育的多学科渗透
三 东西方主要的艺术传统
1、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2、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3、都市文明和自然主义
4、古希腊艺术及理论
5、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后期艺术
6、中国古典艺术及理论
7、印度艺术及理论
8、其他重要的艺术传统
四 20世纪艺术史研究的方法
1、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原则
2、帕诺夫斯基的历史语境法
3、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4、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5、精神分析理论、解构论和符号论
五 艺术史教育实践
1、艺术史学习的技能与态度
2、艺术史教育阶段
3、课程设置与艺术史教学
六 案例分析: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创作
第四章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一 多学科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功能
2、艺术批评的概念
3、何为艺术批评家
4、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
5、艺术批评与多学科艺术教育
二 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型
1、日记式艺术批评
2、形式主义艺术批评
3、背景主义艺术批评
三 艺术批评教学的实施方法
1、艺术批评教学的简要回顾
2、艺术批评材料的收集与反思
3、艺术批评的课堂教学
四 设计艺术批评课程
1、单元教学主题的类型
2、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
五 案例分析:《罗登火山口工程》之谜
第五章 美学与艺术教育
一 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1、美学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2、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二 艺术与审美对象
1、艺术的分类
2、艺术的综合性
3、审美对象
三 艺术与其再现的世界
1、艺术即再现
2、艺术即模仿
3、柏拉图与自然之镜
4、儿童与模仿说
四 艺术家与艺术表现
1、艺术家的作用
2、艺术中的表现
3、表现的因果理论
4、青少年对表现性的意识
五 艺术与观众
1、跨文化艺术理解
2、艺术与观众
六 课堂上的美学
1、对课堂上讲授美学的认识
2、艺术课堂教学的若干方法
七 案例分析:《艾达的灵魂来到世界》之启示
余论 新台阶与新启示
后记
一、称谓与起源
二、逻辑依据
三、互补性学科群
四、学科建构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章 多学科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一 《走向文明》的现实语境
1、导致艺术偏见的历史原因
2、破除艺术偏见的桎梏
二 学科群的综合式会通方法
1、艺术创作的实践功能
2、艺术史的认知作用
3、艺术批评的反思效应
4、美学的哲理化导向
5、放射论与会通关系
三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1、第一阶段:感知审美特性(1~3年级)
2、第二阶段:提高感知的敏感性(4~6年级)
3、第三阶段:培养艺术历史感(7~9年级)
4、第四阶段:欣赏代表作品(10~11年级)
5、第五阶段:批判分析(12年级)
四 案例分析:悲凉与苦闷的《尖叫》
第二章 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
一 多学科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创作
二 艺术创作问题:以美术创作为例
1、媒介
2、风格及其他
3、画室
4、创造性
三 美术创作的四种传统
1、作为技巧学习的美术创作
2、以就业为目标的美术创作
3、关注心灵的美术创作
4、以理解为导向的美术创作
四、案例分析:触摸的土地与互看的灵思
第三章 艺术史与艺术教育
一 艺术史研究概述
二 艺术史与教育
1、艺术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2、艺术史的性质及其教育价值
3、艺术史教育的必要性
4、艺术史教育的多学科渗透
三 东西方主要的艺术传统
1、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2、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3、都市文明和自然主义
4、古希腊艺术及理论
5、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与后期艺术
6、中国古典艺术及理论
7、印度艺术及理论
8、其他重要的艺术传统
四 20世纪艺术史研究的方法
1、沃尔夫林的风格分析原则
2、帕诺夫斯基的历史语境法
3、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4、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5、精神分析理论、解构论和符号论
五 艺术史教育实践
1、艺术史学习的技能与态度
2、艺术史教育阶段
3、课程设置与艺术史教学
六 案例分析: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创作
第四章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一 多学科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批评
1、艺术批评的功能
2、艺术批评的概念
3、何为艺术批评家
4、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
5、艺术批评与多学科艺术教育
二 艺术批评的基本类型
1、日记式艺术批评
2、形式主义艺术批评
3、背景主义艺术批评
三 艺术批评教学的实施方法
1、艺术批评教学的简要回顾
2、艺术批评材料的收集与反思
3、艺术批评的课堂教学
四 设计艺术批评课程
1、单元教学主题的类型
2、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
五 案例分析:《罗登火山口工程》之谜
第五章 美学与艺术教育
一 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1、美学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2、美学对艺术教育的深化作用
二 艺术与审美对象
1、艺术的分类
2、艺术的综合性
3、审美对象
三 艺术与其再现的世界
1、艺术即再现
2、艺术即模仿
3、柏拉图与自然之镜
4、儿童与模仿说
四 艺术家与艺术表现
1、艺术家的作用
2、艺术中的表现
3、表现的因果理论
4、青少年对表现性的意识
五 艺术与观众
1、跨文化艺术理解
2、艺术与观众
六 课堂上的美学
1、对课堂上讲授美学的认识
2、艺术课堂教学的若干方法
七 案例分析:《艾达的灵魂来到世界》之启示
余论 新台阶与新启示
后记
著者还有:杨平、李中泽、黄水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